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现代林业经济

2010-04-08 16:11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地林业

王 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现代林业经济

王 蓉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郑州 450044)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是发展林业的首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林业经济

1 发展林业经济,推进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 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人类历史上,因破坏森林、湿地导致国家衰亡、文明消失的事例屡见不鲜。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桥头堡,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作为生态文化发展的源泉,林业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达的林业,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2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是赋予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大使命,是党和国家基于中华民族长远生存发展和林业特殊作用而作出的战略部署。

1.3 国家对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进程,重现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有利于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观,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把人类文明带上正确的轨道;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赋予了林业重要使命。

2 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状况没有扭转

中国现有森林1.337亿hm2,森林蓄积面积101.3亿m3,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1 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年人均消费木材0.22 m3,而世界平均0.65 m3。发达国家人均1.16 m3,比中国高出5倍多,差距是相当大的。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 %,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 %,森林覆盖率为13.92 %。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短缺

我国林业企业规模严重偏小,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比较落后,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木材消费主要集中在3个行业即建筑及装修业、家具及造纸业。根据有关数据预测,2010年木材总量为24 400万m3,比1999年增加10 000万m3,增长69.4%,年均递增5%左右,如果年均生产维持8 000万m3,则缺口6 400万m3。我国的企业规模则是:胶合板平均规模为0.3万m3/年,刨花板平均规模为0.65万m3/年,中纤维板平均规模为0.37万m3/年,中国天然林资源已出现危机,要彻底改变至少要30~50 a时间,所以必须依靠进口。

2.3 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森林树种结构单一,人工林纯林多、混交林少,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林分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重偏大,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

2.4 林业改革任务艰巨

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国有林场改革步伐缓慢,林业分类经营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刚刚起步,束缚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比较多。

2.5 林业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和森林火灾数量呈快速增长势头,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种质资源保护不力。

3 发展林业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土地和林木资源的根本。

3.1 大力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

由于多年过量采伐,全国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林业资源严重减少,为此,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培植好林木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林业内涵,拓展林业外延,坚持集约发展,实现地尽其力、物尽其能。

3.2 加快造林绿化进程,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林地利用率不高,现有宜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为确保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hm2”目标,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增加投入,攻坚克难,加快推进造林绿化进程,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第一,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注重营造乡土树种和强抗逆性树种,切实加大实用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确保造林成效。第二,加大重点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力度,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和海岸基干林带,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第三,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加快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增长潜力。森林是“地球之肺”,只有不断建设和发展林业,才能维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3.3 积极推进林权改革,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关键

林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林业经济兼顾了农民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是一条农民可以长期走下去的路子。把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放到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研究和部署,不断丰富林业内涵,拓展林业外延,坚持集约发展,实现地尽其力、物尽其能。只有让老百姓从林业发展中获得了实惠,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林业生态建设,才能出现林子越砍越多的局面。

3.4 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保障林业发展空间

林地是林业发展的根基。保护林地是保障林业发展空间、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长远大计。必须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严加保护,建立基本林地保护制度,严格实施用途管制,强化确权发证,确保林地总量不减少。建立分级管理、差别管理、定额管理、用途管制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

3.5 增强森林的增汇减排功能,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森林间接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加快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和行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森林固碳功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大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力度,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大力培育生物质能源林,推广“林油一体化”、“林电一体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可再生、绿色环保的巨大潜力,促进节能减排。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打击非法征占林地和乱砍滥伐行为,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减少森林的碳排放。尽快建立森林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提高森林固碳监测能力。促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公民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森林增汇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与合力。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加大湿地资源、荒漠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发展生态文化,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F316.2

B

1003-2630(2010)01-0066-02

2010-03-18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地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