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规律的经济学思考

2010-04-10 09:51黄铁苗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节约型节约浪费

黄铁苗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州 510053)

关于节约规律的经济学思考

黄铁苗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州 510053)

由于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人类必然按照节约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节约规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促进作用。节约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节约规律必须充分重视人在其中的作用。鉴于我国浪费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严重性等特征,让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充分发挥节约型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作用等,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节约规律;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治制度;节约型经济制度;节约型法律制度

一、节约规律的内涵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尽管有时也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作用于其中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同时也有节约规律。马克思曾经指出,节约劳动时间 =发展生产力。节约规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1]。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实现节约的过程。人类具有节约的趋势,人类社会的节约趋势就是节约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节约规律包括节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节约的一般规律

我们可以把节约的一般规律概括为:由于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人类必然按照节约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矛盾,这一矛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递增性;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有限性。无论是按马克思主义划分的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还是按马斯洛划分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都说明人的需要具有无限性。正是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决定人类必须节约。节约规律的永恒性和一般性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考察。

其一,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之所以能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其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节约。从古至今,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应用结果无不提高了效率,实现了节约。可以这样说,一部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活动效率的提高史;同时,也是一部资源节约史。

其二,从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过程。人类最早的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内部,后来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不同部门、行业、单位等等的具体分工不断进行,而且永远不会停止。人类之所以热衷于分工,不是人类好恶的表现,而是节约规律作用的结果。因为分工使工作简单化,有利于劳动者积累经验,动作快捷,发挥聪明才智等等。这就使得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活劳动的节约。所以,分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三,从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来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经济形式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未来社会还将进入产品经济形式。这些经济形式的依次出现,都是节约规律作用的结果。因为后一种形式的出现对比前一种形式更加有利于节约。例如在纯粹自然经济的原始社会阶段,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原始人的劳动效率极其低下,劳动时间浪费严重,他们常常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制造一支箭,对时间的浪费漠不关心,这就使得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原始社会延续的时间极其漫长。商品经济之所以会代替自然经济,在于商品经济能够极大地实现单个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形式是市场经济,这极易使人们盲目投资且过度消耗资源。这一点在自由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突出。现代市场经济加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一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控制,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例证。所以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产品经济形式。在产品经济阶段,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节约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不必采用商品经济形式就可实现单位产品的节约,少量的投入就能获得更多的产出。这时,每一个生产者作为社会分工整体中的一员都会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进行生产,也能避免商品经济时期人们唯利是图、盲目投资造成的巨大浪费。

其四,从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已经和正在经历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了社会的进步。后一种社会形态之所以能代替前一种社会形态,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后一种社会形态对比前一种社会形态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实质是更有利于节约。

其五,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来看: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既然人类社会的实践具有节约的必然性,作为以观念形态反映的理论,节约也必然贯穿其中。从经济科学来说,它的产生就是为实现节约服务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著作,古希腊色诺芬写的《经济论》是关于奴隶主庄园管理的,它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研究的目的在于减少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近代的经济学家,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经济学家,都强调节约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从时间节约的角度对节约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美国经济学家劳埃德·雷诺兹则在其所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经济学是研究节省的,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干的事。我们不得不节省,因为我们缺乏。”[2]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也明确提出:“效率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也许是惟一的中心问题)。效率意味着不浪费。”[3]

节约的一般规律体现于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中。社会越向前发展,节约规律的作用越明显;人类越重视节约规律,社会的进步越快。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节约规律将成为首要的规律,甚至在更高的程度上成为规律。马克思指出:“那时的人们将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物质交换。”[4]也就是说,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节约规律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

(二)节约的特殊规律

节约的一般规律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下面重点从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的角度考察每一个环节中起作用的节约规律,也就是节约的特殊规律。

1.直接生产领域节约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直接生产领域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生产领域,一直到产品生产出来所存在的空间。节约规律在这一领域的特殊作用形式是单位产品的节约。单位产品的节约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位产品的成本存在降低而质量存在提高的必然趋势。

单位产品的节约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察。在数量方面,单位产品的成本存在降低的必然趋势。具体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功能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而且这一变化具有加速的趋势,如手机的节约趋势是最为明显的。当然,有的产品也存在相反的趋势。在质量方面,节约规律迫使生产者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经济性、适用性、可循环性、可维修性以及环保性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的废品、次品大大减少以致保证零废品率。产品质量提高的节约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经久耐用,一件产品可以相当于多件产品;二是功能多,一件产品能够起到多件产品的作用;三是使用过程的效率提高。这些足以说明:从满足消费需要的角度来说,产品的质量高相当于数量多;而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质量高的产品不仅消耗的资源较少,而且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

2.流通领域节约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流通是产品离开生产领域到进入消费领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产品都会发生空间位移。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的,而不少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可能减少或丧失,例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就是这样。因此,节约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就是尽快销售和尽量销售。其具体的作用途径:主要是采用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从交通工具的发展来看,人类最初的运输方式是肩挑手拿,而后逐步发展到马车、轮船、汽车、火车、轻轨、地铁、飞机等等。从运输线路来看,无论陆路、水路或空中航线,都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订购、电话销售,网络订购、网络销售等一系列新的购物方式和销售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3.分配领域节约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分配包括社会总资源的分配和个人财富的分配,节约规律在这两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从社会总资源的分配来看,节约规律具体表现为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其作用体现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人类的纯粹自然经济阶段,人们自给自足,不存在产需脱节的问题。在小商品生产阶段,生产者大多为固定的买主加工产品,商品数量少,交易范围窄,也不存在过剩和产需脱节问题。而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阶段,生产者大都依据市场价格进行生产,产需脱节问题较为突出。为了既保证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能在宏观领域克服产需脱节、盲目投资造成的浪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宏观调控。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宏观调控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个人财富的分配来看,节约规律的作用原则是既要效率,又要公平。因为效率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公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二者处理得当就能相辅相成,即效率提高,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有利于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又能促进社会进步。这是发挥节约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二者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即忽视效率,生产者缺乏积极性,财富减少,影响公平,不利社会稳定;而社会不稳定则难以进步,甚至倒退,也就无效率可言。这是违反节约规律作用的结果。

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之间对剩余价值的分配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而工人的分配按照劳动力价值的原则。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早期,工人获得的工资常常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就形成了工人的罢工、怠工,甚至起义。由于缺乏公平,也就破坏了效率。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工人不仅工资高,而且能享受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的国家还采取了高福利政策。对高收入者则通过税收、尤其是开征高额的遗产税,以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力求实现社会公平,不致使社会出现分配不公而影响效率。这是节约规律在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在分配领域中,我国怎样更好地发挥节约规律的作用?从目前来说,主要应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改变现实经济生活中严重存在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的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使分配既能体现效率,又能体现公平;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是节约规律在分配领域的正面作用。

4.消费领域节约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节约规律在消费领域中的作用体现为人们深知消费品来之不易,在吃、喝、住、穿方面总会按照节约的原则进行。同时,消费还呈现如下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是消费具有合理化趋势。所谓合理化,就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吃、喝、住、穿等。随着人类整体文明的提高,人的消费日渐缺乏理智性的状况必然会消失,而消费的合理性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使资源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消费具有社会化趋势。目前,消费的社会化趋势已见端倪,例如订餐服务、送货上门、网络远程教育、各类家政服务等,都体现了消费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三是消费品的保鲜、防腐、防虫、防霉等技术具有日益受到重视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食物的保鲜、防腐、防虫、防霉方面日益受到重视,家庭中使用冰箱,以及企事业单位使用大型冰冻仓库、冰柜、冰箱等,不仅有利于食物的保鲜,也能够使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四是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社会生产力不十分发达的社会里,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只能反作用于生产,这就不可避免因产需不对路而造成浪费。当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转化资源、获取财富日益容易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在消费主导型经济下,不是人们具备什么生产条件就生产什么,而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生产者按照这些要求进行生产,如此不仅不会出现产需脱节的现象,也能避免社会总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二、节约规律存在和作用的条件

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它们的存在和作用都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它们赖以存在的客观物质。自然规律存在的条件是完全的、直接的客观物质,而社会规律则必须具备人的实践活动的条件。这是社会规律对比自然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条件的不同之处,也是认识社会规律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节约规律存在和作用的客观物质条件

节约规律存在和作用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资源,然而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工业革命使这种有限性的加剧达到了以前人类无法比拟的程度。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出现了三大现象: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资料显示,1650—1850年,世界人口由 6.45亿增长到 11.71亿;而 1850—195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 25.15亿;现在世界人口则超过 60亿,世界人口每增加 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不可再生资源正在被迅速耗竭,可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耕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目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解决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人类明智的、善良的、正确的选择之一是节约,即珍惜资源,尽量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节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物质条件还与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程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节约规律来看,节约规律的存在和作用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节约规律的作用才能达到什么程度。

(二)节约规律存在和作用中人的条件

无论节约或浪费,基本都是通过人的活动发生的。那么,面对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为什么有的人会节约,有的人会浪费?之所以如此,除了某些客观条件外,关键在于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人的思想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那么,同样的社会存在,为什么在人的头脑中会有不同的反映?即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进步、有的人落后,有的人节约、有的人浪费,有的人思想好、有的人思想坏等等。这是由于人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决定的,特别是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行为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尽管某些时期会出现落后的思想意识占主导地位,在社会上表现为假、恶、丑横行,真、善、美受压,但整个人类的发展趋势是真、善、美必定要占据主流。因为人类是聪明的,他们懂得只有真、善、美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兴旺。所以,人类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节俭教育。我国从古代开始,就会教育孩子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使之懂得“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人民从古至今就具有节俭的美德。

从单个人来考察,一个人终其一生是节约还是浪费,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像一个曾经违法乱纪的人,经过教育改造后,改邪归正,成为社会的好人,甚至优秀人才一样,曾经奢侈成性的人,经过教育,可能躬行节俭。同样,一个原来克勤克俭的人,由于缺乏继续教育,也可能走向奢侈浪费的歧途。由此可见,多渠道、多形式的正确教育及自我教育,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当然,就浪费这种行为来看,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之外,还与许多客观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人的节约或浪费行为还与社会的法制有着密切关系。法制作为观念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对待节约或浪费行为有无严肃、完备的法制,结果会大不相同。

三、对节约规律的利用

研究社会规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经济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运用节约规律,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呢?

(一)让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一项工作能否做好,观念十分重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全民共同参与,因此,一定要让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就是全国人民对节约的必要性、重要性所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共同认识。要使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特别要重视宣传和教育工作。

1.加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力度。正确的宣传舆论对引导人们的正确行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民的共同任务,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深入持久地宣传节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特别要利用电台、电视台、展览馆开展关于节约的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知识答卷、典型展览等。二是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节约宣传,各地要利用情况简报、办公业务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醒人们注意节约。三是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并纳入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之中,广泛开展节约资源活动。

2.深入持久地进行节约教育。一是要制订培训计划,将资源节约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中,并将节约教育作为终生教育。同时也要制定长期的节约培训计划,有关部门要根据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规划。二是要将节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将资源短缺、资源忧患意识作为终生教育的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节约逐步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

(二)建设节约型政治制度

基于我国政治制度的不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职能分工的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并参照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应将我国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军队的人员比例、权力范围和职责通过法律形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协调组织机构,合并党政职能重叠机关,以降低各种政治运作成本,并建设高效、节俭的政治制度。二是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主要以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大众传媒为手段,容易在社会中造成广泛的反响,这种反响本身作为政治资源输入政治系统会对政府及其官员构成一定压力,从而影响政府行为。因此社会舆论往往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性监督的不足[5]。三是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违反节约型政治制度的各种规定要认真清理并限期整改,修订确定后的政府职能由人大、纪检监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力,允许社会各界批评政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加大违规的惩罚力度,使违规者受到应有处罚。四是要深入研究和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要在稳妥中积极进行,有的方面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关于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很多学者已经论述,在此只强调在改革中应注重贯穿节约原则。

(三)建设节约型经济制度

节约型经济制度之所以能够实现节约,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了建立有利于节约的经济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节约资源首先要使各种资源的产权清晰,这样才会有人对资源负责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以改变当前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而造成的浪费。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对民营企业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节约监督成本;二是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实施股份制;三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制企业则要明确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关系;董事会与董事长的关系;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董事、经理与监事会的关系。

3.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一是要逐步健全产权交易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以推动产权有序顺畅流转;二是要逐步清理产权交易机构,规范交易机构行为,建立健全涉及交易主体资格确认、交易过程操作规范、交易结果合理处置等交易全过程的法律与规则,以加强交易监管。

(四)建设节约型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的法制保障,因为与政治、经济制度相比,法律具有强制性。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充分发挥节约型法律制度的作用。一是要完善立法,建设关于节约的法律体系。毛泽东早就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对贪污犯罪的惩治,早就有法可依,而对浪费行为的遏制,至今无法可依。因此,我国有必要总结国内外经验,研究制定一部《反浪费法》。这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是进一步推进法治的需要,也是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需要。同时,也要健全有关节约的法律法规规章,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二是要加强执法,保证守法,确保法律充分、及时、正确地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充分、及时、正确地实施,利用节约型法律制度的教育、警示功能,充分发挥节约型法律制度的作用,保证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促进依法行政,使节约措施得到落实并产生现实的经济效益。

研究和揭示节约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地利用节约规律,更好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利用节约规律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节约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是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既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不断得到节约的过程。人类只有顺应这种趋势前进,克服浪费,自觉节约,永远节约,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不毁灭自己。否则,如果违反节约规律,任意浪费,人类受到的惩罚将是极其严重的。

[1] 黄铁苗.马克思劳动节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4):43.

[2] [美 ]劳埃德·雷诺兹.宏观经济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

[3] [美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 (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45.

[4] 马克思.资本论: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7.

[5]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08.

F11

A

1007-4937(2010)05-0030-05

2010-07-12

黄铁苗 (1951-),男,湖南汩罗人,教授,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

近几年,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这表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鉴于我国浪费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严重性等特征,本文针对学理上对节约问题研究的不足,力图通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节约和浪费现象,探索其规律性。同时,通过对节约规律的揭示和研究,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对节约问题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探索节约理论,用以指导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陈淑华〕

猜你喜欢
节约型节约浪费
不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节约
节约
节约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浪费等于扔钱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