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

2010-04-12 16:15侯秀林
关键词:农民图书馆农村

侯秀林

(山西大同大学 图书馆,山西 大同037009)

高校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

侯秀林

(山西大同大学 图书馆,山西 大同037009)

农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文章就农村图书馆发展的尴尬现状,从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优势条件出发,就更新观念、广开渠道,为农村图书室 (馆)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地方高校;农村图书馆;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党和政府已经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决策来抓。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图书室 (馆)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1月开始实施的 “知识工程”,提出每年在全国发展1000个标准乡镇、街道图书馆,到2010年,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每个乡镇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室,平均藏书在2000册以上,藏书万册以上的达到30%。“送书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科技书屋”的建设悄然兴起,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紧锣密鼓进行[1~3]。

一、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需要全社会参与建设

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政策,但由于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效益、政绩工程的管理理念,出现了重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现状,图书馆建设说得多做得少,政策出台的多落到实处的少。有的地方虽然建起了漂亮的图书室,但缺少适合农民阅读的读物,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图书馆也成为一个摆设。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中央政府常以GDP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官员政绩,所以地方各级官员侧重追求经济指标,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干部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图书馆没有什么用途,致使大部分图书馆室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有的已经改做其他用途。

(二)经费没有保障

用于文化建设特别是图书的购置经费严重缺乏,有的馆几乎没有经费,新书得不到充实、更新,旧书也得不到修补,知识陈就老化;工作人员待遇得不到解决,以至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开馆时间没有保证,打击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约束机制不完善、读者群体素质较低,图书丢失、损坏非常严重;没有拓宽图书收集渠道,特别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没有被发动起来,他们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但不知道怎么做,只好将钱用于修家谱,修祖坟上,而没有用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文化建设上[4]。

(三)人才队伍匮乏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相对落后,医疗、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性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太大,新农村建设道路依然很长。农村发展空间小、待遇又特别低,专业人才不愿去农村发展。国家又缺乏支援农村人才建设的长效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才问题。即使有的人来了,由于得不到重视也都走了,自己已有的人才在这种土壤中也会慢慢萎缩。

(四)读者文化程度偏低

几千年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影响着广大农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受教育程度偏低。广大农民虽然物质生活上基本脱贫了,但精神上还未实现脱贫。我国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94.2%。在贫困地区仅有1~2%的人能够正常看书、看报,许多地方没有电影、报纸和健康的文体活动,大多数人常年看不到报纸和图书。由于缺乏宣传教育、引导,长期的封闭环境使农民认识不到知识可以脱贫致富的道理。失去了读者群的支持,导致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五)新兴媒体普及的冲击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向前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观。村村通公路、安电话、通广播电视、开通互联网等,农民获取信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可是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不平衡发展冲淡了农民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图书馆如何走出困境,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这个问题变的更加突出。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有能力有责任为农村图书室馆建设服务

随着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地方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提高、办学理念更加开放、办学方向更趋明确。走与城乡联合办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发展方向。服务农村、支持农村图书馆建设成为必然。

(一)丰富的馆藏资源

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当地文献信息中心、教学科研基地。它们的馆藏图书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册,又有大量的电子出版物和各种信息数据库,有的还建立了地方科技文献资源平台,储存了当地大量文献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图书学科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门类,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征。[5~7]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这块土壤,地方的经济发展也需要高校的帮助。地方高校一方面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另一方面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任务。地方高校图书馆既可以为农村建设提供足够实用性、安全性、准确性的文献信息,也可以提供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文学、健身、娱乐性知识;既可以提供文字信息也可以提供网络资源。

(二)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地方高校人才济济。它们拥有一大批学历层次高、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不但具有收集信息、管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具有开发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地方高校人才大部分来自于当地,对当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了解当地的情况,容易交流沟通,他们愿意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养育自己的故乡,并且成本低。这种乡土情不但带给家乡的是技术,而且还有资金和物质上的帮助。通过他们可以将农村和城市联系起来,架起城乡交流的桥梁。

(三)先进的基础设施

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现代化的馆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现代化设备方面,具有先进的局域网络、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及文献打印复制设备。各种服务设施的利用与管理的不断成熟,具备了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可以为农村图书馆提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三、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图书室馆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长期为农村服务的观念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武汉宣言》进一步提到高校图书馆应 “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社会服务”、“使社会公众获益”、“努力向社会开放”等 ,其宗旨就是大学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农村是他们生根发牙的土壤,成长的阳光和水源。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但提高农村整体文化建设水平,而且也可以提升高校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这才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科学发展之道。

(二)指定专人负责,研究农村图书馆建设新问题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指定专人负责或兼职机构,用以研究农村图书馆建设。这个机构应吸收乡镇、社区领导加入,随时保持联系和交流。主要任务是深入基层了解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要、研究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规章制度、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研究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办法、农村图书馆人才培训机制、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办馆办法等。使农村图书馆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真正将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协助创建特色数据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8]

我国农村电话、广播电视的普及,为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化奠定了基础。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己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科研成果及实用性技术、农村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等信息资源,建立实用且富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有针对性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开通对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及时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实用信息远程服务。

(四)组建流动性专业队伍,定期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地方高校特色明显、学科齐全、人才丰富,他们由于长期受封闭办学思想的束缚,所学得不到所用。在这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他们特别愿意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一方面他们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得到锻炼和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帮助农民兄弟挖掘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讲座、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懂技术的实用型新型农民;收集、编写让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做到区域的适应性和品种的独特性,千方百计做到有用、实用和能用,使之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也可以将农村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广大学生的科研实习基地,让科研成果在农村开花结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帮助创建农村示范图书馆,为农村文化建设普及服务[9~10]

高校图书馆有着一整套科学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也有着为农村建设服务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始终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高校图书馆应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有重点的扶持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设备,定期以批次送书下乡,经常轮换,保证农村图书馆有书可读;让农村图书管理员到学校实习,为农村图书馆培训图书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高校图书馆人员帮助其编目图书资料,逐步使农村图书馆建设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四、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服务农村图书馆建设,帮扶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村图书室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图书馆影响力,把广大农民朋友吸引到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健康轨道上来,从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良好切入途径之一。

[1]郑继来.论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J].现代农业科技,2010(3):398-399.

[2]潘小枫,吴信岚.服务农村: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情结 [J].新世纪图书馆,2009(5):14-16.

[3]李艳.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209-213.

[4]张立.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构想 [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3(6):107-109.

[5]刘江华,董诗平.试论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J].图书馆论坛,2007,27(1):122-123.

[6]吴蜀红.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思考 [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56-58.

[7]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思考 [J].当代图书馆,2009,99(3):49-51.

[8]张婷,常青,高静萍.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57-158.

[9]吕能文.地方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242-244.

[10]王长青.农村的图书馆意识与图书馆建设 [J].图书馆建设,2000(2):17-19.

(编辑:佘小宁)

The Feasibility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Library

HOU Xiu-lin
(LibraryofShanxiDatongUniversity,DatongShanxi037009,China)

Rural economy has gotten sufficient developmen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s executive,but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not.Therefore,facing the embarrass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library's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made a deep analysis on updating concept,opening up more channels,providing full range of services for rural library's constru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including advantages of local university's library resources,human resources,equipment resources.

Local university;Rural library;New rural construction;Service

G250

A

1671-816X (2010)06-0694-03

2010-08-21

侯秀林 (1956-),女 (汉),山西代县人,中教高级,主要从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

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基金项目 (2009091001-0902)

猜你喜欢
农民图书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