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字幕翻译的策略探析

2010-04-12 16:15林丽霞宋铁花
关键词:归化字幕异化

林丽霞,宋铁花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语系,福建 福清350300;2.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电影《孔子》字幕翻译的策略探析

林丽霞1,宋铁花2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语系,福建 福清350300;2.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电影 《孔子》的字幕翻译在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处理上都较为成功,使目的语观众能够充分理解该片的言语与情感,并达到与汉语观众几乎相同的审美感受和文化体验。重点从文化翻译和语言转换两个角度探析了该片所采用的归化、异化以及缩减式等策略。同时,亦阐述了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及文化,推动世界文化共享,中国电影对外译介应重点采用异化策略这一观点。

孔子;字幕翻译策略;对外译介;异化策略

2010年1月22日,由胡玫导演,周润发、周迅等主演,投资额高达1.5亿元人民币的史诗巨作《孔子》在中国内地公映并且以2500个拷贝数创下中国电影发行史之最。首周上映三天就夺得3800万元的票房成绩,为2010年中国电影开了一个好彩头。《孔子》选取了主角人生历程最重要的一段书写,传递出主流而又举世公认的价值观,堪称视觉和心灵的盛宴。周黎明在 《新京报》发表的文章认为, 《孔子》 “有礼有乐,高不可攀”,它有着“大片的外表、传记片的套路、教育片的内核、主旋律片的特色”,“而 《孔子》的最大价值,是当做一部国学的课外辅导作品”,[1]当然,该片也引起英美人对中国国学热和孔子复兴的文化的关注,这当然与其字幕翻译的成功不无关系。笔者认为,《孔子》的字幕翻译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背景及英汉思维的差异和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了归化、异化及缩减式等多种翻译策略,将简洁明了、流畅自然的译文奉献给目的语观众。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它除了具有一般文学翻译的共性,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首先,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其字幕翻译具有综合性。虽然电影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但受到片中人物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以及动态画面等技术因素的制约,在翻译时必须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其次,电影字幕具有瞬时性,这种转瞬即逝的特点让受众在观看电影时,无法像阅读书本那样前后翻阅,也不能增加注解。这就要求电影中翻译的字幕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李运兴教授在提到字幕的功能及文体特点时指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2]最后,影视翻译除了要处理好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更要处理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3]

二、电影 《孔子》的字幕翻译策略

《孔子》的字幕翻译没有拘泥于某一种翻译策略,而是根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充分考虑英汉不同思维和语言习惯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译者在文化信息的处理上主要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很好地处理了文化因素,使目的语观众达到与汉语观众几乎相同的审美感受和文化体验;而在语言文本的处理上,译者充分考虑到了影视翻译的特殊性,采用了以缩减式翻译为主的翻译策略,使得该片的英文字幕简洁明了、流畅通达,同时也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一)归化和异化

在每一部影视作品的源语语篇中,都会包含许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词语,这些文化词语可能为目的语观众所不知,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在翻译这些文化词语时,一般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

归化就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中心,让外语尽量符合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表达习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 (Nida)是归化翻译法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源语文化因素要以目的语文化或原文作者为归宿,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趋于自然,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4]在奈达看来,文化没有孰优孰劣之别。他提出 “翻译就是交际”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的观点,主张任何信息只有起到了交际的作用,才是有用的。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原文,避免因“误读”带来的文化冲突,译者要想办法让源语文本的文化世界尽可能接近目的语世界,以避免给译文读者造成一种外来文化压迫心理。请看电影 《孔子》如何妙用归化策略来实现其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例1.改变现在你所说的,君不君、臣不臣的现状,你……敢吗?(You could challenge those you've called unworthy in the past.Do you dare?)

“君不君、臣不臣”来自于 “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第十二》)。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名与实的一致,并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当时的统治阶级,要求他们的言谈举止、德才与他们的 “名”相符合,这里,译者恰当地把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作了归化的处理,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巧妙应用unwothy一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当时鲁国 “当政者,既不像君,也不像臣”的混乱局面,消除了异化翻译可能给目的语观众带来的陌生感。假如译者把 “君不君、臣不臣”逐字翻译出来,目的语受众根本无法明白其中的文化内涵。

例2.费邑司马公山狃:如果今天不交出小奴来,只怕日后见了大司徒,你不好交待吧? (If you don't show him over to us now,it may damage the relation with Minister.)

费邑司马公山狃带了一般乡甲,怒气冲冲地闯进孔子学舍搜查逃跑的陪葬小奴漆思弓。“不好交待吧”,也是汉语特有的文化词语,译者恰当地采用了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说法,按照语境的需要归化译成 “damage the relation with Minister.”既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又给目的语受众自然易于接受的感觉。

例3.贪杯啊!来,喝! (Drink all you like,very well.Cheer!)

贪杯是 “嗜饮酒;爱喝酒而不控制限度”的意思。例3是发生在孔子为小奴请命的建议得到采纳之后,为庆祝小奴重获新生,大家一起喝酒庆祝,大家都拿着个碗,只有子路直接用酒缸喝,这时的“贪杯啊”归化翻译成 “Drink all you like,”不但把 “意”译出来,同时还把 “味”也译出来了。如果按字面直译成 “You are too fond of drink.”那目的语受众就无法达到与汉语受众相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体验了。

由于受到电影本身固有的时空局限性和瞬时性等的制约,字幕翻译是不允许加注解释的。该片中归化策略的运用保留了源语的意义,又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异化是指在文化价值观偏离主义的压力下,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韦努迪是异化翻译法的代表人物,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主张异化翻译势不可挡。他认为,“翻译是纯粹的差异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5]总之,异化翻译法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力图保留译文的原文特色,并向译入语读者传播源语文化。以下是该影片中成功运用异化策略的一些例子:

例1.朽木不可雕也,让他睡吧。 (Rotten wood is hard to be carved,let him sleep.)

孔子有急事 要连夜进宫,让公伯寮备车,可是他却在睡觉,孔子无奈地形容他为朽木。即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这里译者采用异化法,把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语直接译成 “Rotten wood is hard to be carved”既传神又达意,是异化翻译的妙笔之处。

例2.其实我什么也不像,就像一只丧家之犬,给他们说准了。(And actually I don't resemble anyone famous.The old farmer got it just right when he said of a stray dog though.)

“丧家之犬”源自 《史记·孔子世家》,即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是一个极富中国文化蕴味的典型词语。译者不加任何修饰,运用异化策略直译成 “a stray dog”。这样既能更加贴近原文意思又能更好地体现源语的文化背景,很好地介绍并传播了中国文化,是异化翻译的妙笔之处。

例3.玦者,诀别也。(Parted jade,aparting gift.)

环者,归还也。 (A jade carved in“circle”,that means return.)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常作心灵沟通的媒介。为了把孔子赶出鲁国,季大夫让人把一玉玦交给孔子;十几年后季大夫请孔子重回鲁国,又是派人送去一玉环。这里,译者运用异化策略译成 “parted jade,jade carved incircle”,跨越了中西玉文化差异的鸿沟,忠实地再现了源语语篇中的文化词语,实在令人拍手叫绝。

(二)缩减式翻译

由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其译文字幕不能过于拖踏冗长,而必须 “在有限的时空里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2]即在必要时对源语语篇进行简化或浓缩,也就是运用 “缩减式翻译”的策略。所谓 “缩减式翻译”是指在字幕翻译中对原文进行浓缩 (condensation)、压缩性意译 (reductive paraphrasing)和删除 (deletion)。浓缩即只译出原文信息的精髓要旨;压缩性意译指用较为简短的语句译出原话的意义;删除就是完全略去不译。[2]因受到时空等技术因素的制约,字幕翻译必须对字符数目进行控制,做到简洁自然;在意义表达方面必须做到准确明了。电影 《孔子》采用 “缩减式翻译”策略以达到简洁明了的例子俯拾皆是,特别是对汉语四字格的处理,译者充分考虑到了影视翻译的特点,采用了以缩减式翻译为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简洁明了,同时也提高了字幕的可读性。

例1.鲁君:寡人听说,你任中都宰不过一年光景,使中都的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As I've heard,you have been major of ZhongDu for only in a year,many things have been changed...Streets are safe,homes are secure.)

例2.孔子:丘德薄才浅,愧难胜任。(I can't presume to be worthy.)

例3.如今他竟结交异邦背叛旧主。如此反复之小人,谁敢用他? (And now he truns his back on his boss.What use to have for a turncoat like that?)

例4.错,大有关系。礼经说,天地间,人为贵。(No,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The Zhou Book of Ethics tells us to value human life above all.)

例5.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感谢齐君承诺还我失地。(A gentleman's word is gloden,your highest.Thanks for returing our land to us.Let's drink to it.)

例6.夫子有教,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堂堂正正。(Teacher says,when a gentleman dies,he should maitain his dignity.)

以上几个例子充分利用了缩减式译法,对源语语篇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删除。前面三例只译出原文信息的精髓,后面三例有些部分被完全略去不译,如 “言必信,行必果”等。译文用字极为节省,意思却表达得简洁明了,而且也恰当地再现了原片的语言风格。

三、中国电影对外译介应重点采用异化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了解异域文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世界文化正不断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介绍异域文化已成为当代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是人们了解异域文化并以此来发展自己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进行电影翻译时,应当让异化成为处理源语文化信息的一种策略取向。为此要充分认识到异化的作用,异化翻译不但可以了解异邦文化,还可以丰富译语文化,创造出具有异国文化特色的异语表达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并且获得了认同。含有中国独特文化底蕴的优秀电影(如卧虎藏龙,花样年华,功夫熊猫等)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引起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为了把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更好地介绍给英美国家,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中国电影对外译介时,应首先考虑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能异化时尽量异化,不能异化时则应采用归化法。这样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国际间文化的交融,更好地推动世界文化共享。

当然,异化法仍有其限度。如果异化过度,超过了观众的理解水平,反而不利于文化的相互交流,只会起到阻挡作用,这就要求译者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四、结语

《孔子》的英译在文化信息和语言文本的处理上都堪称为成功之作。它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运用了归化、异化和缩减式翻译等多种策略,使得译文简洁明了,让目的语观众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得到了与源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体验,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电影作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国电影翻译者不仅要有意识地引进外国文化,在进行中国电影对外译介时,对于中国文化词语,能异化的首先考虑异化,努力向西方介绍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归化始终作为第二选择。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中国电影对外译介工作的关注。

[1]周黎明.有礼有乐 高不可攀 [N].新京报,2010-01-26(A01).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 [J].中国翻译,2001(4):45-47.

[3]庄琦春.中外影视作品译制的社会文化思考 [J].现代传播,2005(1):115-116.

[4]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 [J].外国语,1998(2):13-20.

[5]Venut.i Lawrence."RethinkingTranslation" [M].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2.

[6]龙千红.《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兼谈中国影片的对外译介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34-38.

(编辑:程俐萍)

Strategies of Subtitling Translation in the FilmConfucius

LIN Li-xia1,SONG Tie-hua2
(1.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FuqingFujian350300,China;2.CollegeofArtsandSciences,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 Shanxi030801,China)

The English subtitling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movie Confucius is succinct and lucid.It conveys the most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intended audience in the most effective way,which is a success linguistically and culturally.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focuses on analysis of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o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transformation.Also she puts forwards that,in order to better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s to Westerns,the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in general.

Confucius;Strategies of subtitling;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H31

A

1671-816X (2010)06-0743-04

2010-10-21

林丽霞 (1976-),女 (汉),莆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归化字幕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归化(双语加油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