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互动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0-04-12 16:15肖丽娟李建英
关键词:师生情感体育

肖丽娟,李建英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试析互动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肖丽娟,李建英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特点出发,依据互动教学的基本理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体育课程实施互动教学的要义。认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互动,课堂和谐氛围的互动,师生真挚情感的互动,个性发展的行为互动,多元化学习评价的互动,对调动教师 “教”与学生 “学”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程;教学互动;师生;和谐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许多学者、科研人员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有些经理论概括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到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1]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用传统的方法、模式去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狭窄。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互动教学就是首选。

一、互动教学的内涵

互动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

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教学交往观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 “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系统。[3]它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思路,提高了练习效果,是一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互动教学理念。

二、互动教学的意义

现代体育教学课程理念明确指出:(1)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2)培养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长期以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扮演的是 “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课堂教学模式采用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智力潜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应用和开发。很多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机械积累,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并且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意愿不强,缺乏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解决问题和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这就要求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要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要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实践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因此主体参与成为当今无论是主体教育、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在教学策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主体参与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增强教学的社会性,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教学中学习的主人。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互动观念能更好诠释体育教学的宗旨。任何一项变革的实施,观念的改变是先导。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如果还是以传统教育的观念加以指导,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那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持何种教育观念呢?笔者认为至少从以下三点做起: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特别渴望自己的言行得到旁人的认同,希望自己有发言的机会并得到尊重。所以,在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彼此交往、共识,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2]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示自己的能力。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并认同学生的这种 “主体意识”,从观念上为师生互动的实现创造条件。

其次,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都有个性特长和差异;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体育课中,把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多安排一些,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锻炼,这样就不是老师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选择乐于活动的内容,并一定能做得很好。

再次,教师需要有科学的组织技巧。现代课堂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在以往老师 “教”、学生 “学”的基础上加强 “反馈”。学生反馈的信息成为教师施教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实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主动和谐的发展。[5]例如,在每节课的准备活动阶段,因学生对传统的先慢跑再做徒手操的形式感到厌烦,因而,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反应,改变准备活动的形式,选择或以富有动感的韵律操或以兴趣浓厚的游戏等内容,将学生尽快带入兴奋状态。一个好的开端意味着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科学的组织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师生互动的前奏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这种观念强调了教师的威严和教学中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表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师生观关注课堂师生的平等、民主,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老师虽然教学严谨,为人师表,但过于强调教师的威严,“以严治教”,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学习的不多,多数学生对老师畏而远之。实践证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 “以情治教”的教学情境,让 “冰冷的脸”面带微笑,把目光由严厉变为柔和,在课外也抽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课堂气氛一定会和谐起来,老师的身心也会愉悦起来。对学生有错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不过分批评指责,久而久之,一定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可见,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

(三)真挚的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快乐音符

所谓情感互动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情感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相互情感的交流来达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相处。心灵的撞击来源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有人说,爱是教师责任的底线,教师面对的是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需要这一职业的灵魂——情感。用情感的力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在学生的心田里荡起阵阵涟漪,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乐观的良好情绪能带动人体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满积极向上的情感。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愿意围在老师身边讲话,无拘无束,大方自然,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是最积极、最配合的。所以笔者尝试在一节课的开头,让全班学生围绕着老师,听老师用和蔼的语言宣布上课要学的内容,这种方式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的要求学生也易于接受。

另外,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还能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由于紧张常常产生对所学动作的畏惧情绪,害怕做不好遭到学生的嘲笑;也有的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关系,比如太矮太胖或体质弱,对完成老师所规定的动作确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老师忽略了学生的这些情绪变化,就会让学生陷入一种不正常的自我感觉中无法自拔。例如,在一堂双杠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做慢起肩倒立接杠上前滚翻的动作时,面对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要注意创设一种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以亲切、自然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用信任的话语激励学生试一试,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动作要领。同时,老师在练习过程中要亲自帮助和保护,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只有老师的保护是最安全的、最值得信任的,老师用 “爱”架设了一道桥梁,帮助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能在教师赏识、爱护的情感中快乐主动地学习。

(四)行为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主旋律

有了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情感的铺垫,师生的行为互动才有实施的支点。素质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则成为评价师生互动是否得以实现的标准。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合作共享的真实生活经历和生命生长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拓创新,开放学习时空,丰富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思、思中创、创中练,充分感受自主、合作、创新的乐趣;将 “做”的主动权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动作技能的窍门,培养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一次后滚翻的教学中,个别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团身不紧的错误现象,老师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帮助想办法,有的同学提出可以用手帕、夹沙包的方法纠正团身不紧的错误动作,这种由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他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6]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良好的验证,也深受学生欢迎。这进一步说明行为互动是体育教学中的最终体现,是师生互动的主旋律。

(五)多元化学习评价是师生互动的袅袅余音

张扬个性、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体现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项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而且还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失去自我认识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我评价,首先应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逐步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自己。邓小平指出:“教育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普及与提高,要尽可能把全班学生教好。”尊重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老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普遍性,同时具有针对性,而不是一种盲目、抽象的爱。只有承认每一个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用全身心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克服自身不足,正确地评价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被爱与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尊重。[7]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平等的参与评价,不但要进行自评,而且还要进行学生之间互评、师评,采取多元的学习评价相结合,达到师生同步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更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此外,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发表“老师,我希望……”、“老师,我喜欢……”、“老师,我觉得……”、“老师,我认为……”等语言,以达到师生在课堂交流中的心灵交融和思想碰撞,在探讨中相互启发与相互促进。[8]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既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使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教育是一们艺术,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把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中的单调与枯燥,激活了体育教学,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交融,发挥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调节了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加强了学生与情境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师生互动式的模式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广泛应用。

[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M].中国教育报合订本,1995-12-29(3).

[2]杨计明.实践教学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生态教育中的应用 [J].中学生物教学,1999(3):34-35.

[3]刘中祥.在化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J].机械职业教育,2003(9):20-21.

[4]杨金土.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形式及改革思路 [M].中国教育报合订本,2009-06-28(5).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105-107.

[6]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9.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76-178.

[8]叶澜.重建课堂教育价值观 [J].教育研究,2002(5):43-44.

(编辑:程俐萍)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P.E.Teaching

XIAO Li-juan,LI Jian-ying
(DepartmentofP.E.Shanxi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6,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P.E.teaching as well as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essence of apply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the P.E.course from five aspects.It indicates that five element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ding factor and the subjects,the interaction of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class,the interaction of sincere emo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behavior interaction of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nd the interaction of pluralistic learning assessmen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bilizing the initiatives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Meanwhile,it is also significant i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 class as well as fully promo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P.E.course;Teaching-learning;Interaction;Teacher and students;Harmony

G807.01

A

1671-816X (2010)06-0765-04

2010-10-15

肖丽娟 (1982-),女 (汉),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师生情感体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