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画色彩拓展的艺术特点

2010-04-12 23:27
关键词:重彩画工笔颜料

张 宁



工笔重彩画色彩拓展的艺术特点

张 宁

现代的重彩画是从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的,它是工笔重彩画的开放形态,但又与传统的工笔重彩有明显不同,它正在创造其新的艺术语言体系。近年来,一批工笔重彩画家为建立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作了不懈努力,使工笔重彩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具体体现在工笔重彩画在语言形式的探索方面有了全方位的拓展,从而使古典工笔画向现代重彩画转型。现代工笔重彩画由于强化了色彩意识,关注了色彩的各种美的潜质,因而可以从油画、版画以及水彩画等同样重视色彩的画种中汲取营养,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重彩画的表现方法。

一、早期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及技法特点

隋代的敦煌壁画艺术在早期壁画的基础上,与中原文化充分融合,使早期壁画中的西域画风与中原画风两种风格磨合,在绘画材料上增加了许多新材料,如朱红、藤黄、金色等,并增强了其明快度,在色调上使用混色法,用色多为二色三色混合而成,这样在壁画的面貌上有了很大改观,出现了复色如土绿、灰绿、浅橙、紫色、橙红及金黄,还有大量的灰色,而且以前单纯的黑白灰也带有了明显的色彩倾向。颜色种类的增加,使隋代的岩彩壁画拓宽了色彩的色相、色域,由早期的色彩单纯化,走向色彩丰富化。运用装饰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绘画色彩,使西方色彩与中国传统色彩结合起来,以主观形式美感为法则,在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王国里尽情发挥,酣畅自如。

如果说隋代的重彩画艺术处于全盛时期的过渡阶段,那么唐代的重彩画艺术则更加绚烂璀璨。重彩画艺术自汉代早期的稚拙状态,经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发展,在呈开放状态的唐文化背景下,兼容并蓄,材料与技巧、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重彩画为媒体的壁画、屏风画、立屏、扇面、卷轴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空前繁荣,达到鼎盛。出现了许多广为人知的著名工笔重彩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僧繇、李思训、张萱、周防等。由名家执笔的壁画从制作到公开展示都极具新闻效应,对绘画艺术的欣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唐李思训首创的金碧山水画,反映出绘画的政治宗教功能逐渐为世俗审美功能所取代,也反映了重彩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唐代,“中国古典色彩画”的体制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体制初创”的基础上趋于完备,在以色彩结构、打底厚涂的重彩画与以墨线、植物性水色、勾线晕染的卷轴画两种形式的结合中完成了山水、花鸟、人物的绘画语言的建设。

唐代鼎盛时期的重彩画制作,现在大多无法目睹,我们只能借敦煌壁画来想象同时代作品的风貌。唐代出现了许多新的颜色,如朱砂、银朱、石黄、丹黄、蛤粉等,在底色的处理使用上也较以前有所发展,白石灰或蛤粉底子能在黑暗中显得明亮清新,而且易于发色,有时根据需要,还在蛤粉或石灰面上刷涂有倾向的底色。在表现技法上,人物造型趋于写实,人体比例适当,形象生动。女性形象丰腴健美,力士金刚身材魁伟,充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民族化。除以矿物质颜料为主要的媒体外,在局部使用金箔以增强华丽的效果,人体肌肉、面部、手的局部采取晕染、叠绘手法,丰富而细腻,技法成熟并呈现出系统化、体系化,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可见,重彩画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是几千年的积累,是色彩与技法相结合的绘画。

二、现代重彩画色彩拓展的艺术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色彩的造型与表现功能,使之与独特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更加强烈的装饰韵味,这已经成为现代工笔重彩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普遍重视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统一色调,使之与独特的意境相结合,加强了现代重彩画直观可视的色彩感染力,是现代重彩画色彩表现的主要特点之一。许多优秀的工笔重彩画作品都有非常浓郁、强烈的色彩表现,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在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画面越来越讲究色彩的协和与对比,面积安排,冷暖对比,色块关系等,这说明在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越来越注重色彩装饰意味的把握。在工笔重彩人物画中,装饰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新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中的许多作品,有意识地弱化线条,在重视作品的精神意蕴的同时强化色彩,色彩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装饰性作用。

第二,广泛拓展用色技巧与颜料媒材,突出装饰性的色彩,是当今重彩画的又一明显特点。从艺术史上看,人类在发明化学合成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的,如前面讲的各种壁画,还有西方油画出现之前的“丹培拉”画法。天然矿物质颜料是把自然界各种带颜色的矿石,如孔雀石、青金石、朱砂等粉碎加工成颜料,由于它具有矿物质晶体的光泽美感,而且色质稳定经久不变,也称其为石色。但是天然矿石在色彩种类方面毕竟不够丰富,色彩种类相对较少,而人造高温结晶仿矿物质颜料则能弥补这一不足,现代工艺技术可以生产出无数种类的结晶颜料,我们称它为仿石色,又称作新岩,其中一些颜料的颗粒在一定的光线照射角度下也会发出一种宝石般的光泽,使现代重彩画有了更丰富的材料手段。由于石色与仿石色的运用,色彩就特别浓重,饱和度特别高,与传统的水色形成较强烈对比。水干色、云母粉等亮闪材料的运用对画面的绘画感和格调影响也很大。贴金箔、银箔、铜箔、铝箔也是常用技法之一,具有辉煌的装饰效果。箔具有极强的画面肌理感和金属感,从水胶调和的水干色到颗粒状颜料,再到箔,使画面从材质上有一种软硬的对比,也可作底色背景,从颗粒颜色背后透出微妙的光芒。在箔的使用中,效果最为丰富的是银箔,其次为铜箔。

第三,现代重彩画吸取了日本和西方绘画的有益经验,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姿多彩。日本画较之中国的工笔重彩大大拓展了重彩颜料的品种和色相,它们重视画面质地肌理的变化,强调选用优质的画材作精细的处理,使画面总体色彩效果更强烈,重彩颜料加强了画面的厚重感,金银的使用更产生了富丽堂皇的感觉。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的引用也从多种方面强化了现代重彩画的技艺美和艺术个性。为了发挥这种作用,画家们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变中国纸绢为日本纸、麻纸、棉布;变勾线的狼豪为长锋羊毫或排笔、刮刀;变三凡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变细腻的赋色为粗晶体的闪光;金银铜锡、白云母粉也广泛运用。日本和西方绘画肌理意识影响下的现代重彩画,色彩浓丽,厚重饱满,更加突出了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展现了色彩本身的美性品质,带有鲜活生动的现代气息。

[责任编辑:李克]

张宁,济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济南 250022)。

猜你喜欢
重彩画工笔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颜料抹在了脸上
中国工笔重彩画探源与思考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