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调摄在乳腺癌防治中的重要性

2010-04-13 04:53王倩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泸州646000
陕西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素问情志负性

王倩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泸州 646000)

中医病因学认为,情志因素是造成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素问◦举痛论》中提出了“百病皆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七情过极,则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脏腑功能紊乱,必然引起疾病的发生。中医脏腑理论中,肝与情志最为密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会导致情志抑郁不舒或情绪急躁易怒。乳房位于胸部,从经络而言,乳房的经络主要和肝胃有关。肝失于疏泄,肝气郁结则易伤脾,脾虚则痰浊不化;肝气郁滞日久则引起血瘀,解郁乳中而形成乳癌[1]。因此,历代医家治疗乳房疾患上往往注重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可见调摄精神的重要性。各种研究证实,现代妇女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与精神超额负荷有相当大程度的联系[2]。因此,采取一些相应措施缓解心理负性情绪,适度调摄情志,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中医学在防治疾病方面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可用于指导预防乳腺癌的发生。《黄帝内经》中,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为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未病”、“未乱”就是指在疾病前的状态或者已经具有某种疾病将发的征兆[3]。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复发。《素问◦上古天真论》:“恬忄炎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此得知,从古至今,调摄精神都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措施。《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人的“形神合一”,保持乐观的心态,豁达平和的情绪,则气机升降平衡,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人才能泰然安和,健康长寿,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中医“治未病”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未病先防、疾病防变、瘥后防复。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强调养护人体正气,防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4]。预防情志致病的最好方法首先应该配合心理调节,在发生疾病之前,人们应该从各方面进行有效调节,保持健康状态,心理健康不可忽视。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人们应该积极进行心理锻炼,加强心理耐受能力,比如多学习心理知识、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等。要改变不良性格特征,保持心情舒畅,逐渐减轻负性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如长期的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抑郁情绪、悲哀低沉等。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内心的压抑,抒发内心的郁结,一定要学会舒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如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多交流沟通、学会倾诉等,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不为小事而烦恼、生闷气,避免因忧思郁怒等情志因素的损害而导致机体产生病态症状[2]。从而抵御疾病侵袭,避免乳腺癌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另外,定期开展乳房病的防癌普查,也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临床病例中,不少病人缺乏每年对自身体检的健康意识,等到发现疾病时已经到了不能挽回的程度。有些患者没有重视身体的一些异常讯息,常常到疾病更加严重时才到医院就诊。因此,应劝导乳腺癌易发年龄段女性,尤其是存在负性心理因素的妇女进行有目的地、定期地进行乳房检查及心理调护。

既病防变 得知患有乳腺癌后,患者的情志变化可能由最初的对癌症的怀疑、恐惧等,转化为怨恨、沮丧、焦虑、担忧、抑郁以及对抗等[5]。在患病后也要注意调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甚至恶化。根据中医学的“已病防变”的防治理论进行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尤其要注意在患者确诊为乳腺癌时或开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临床实践中发现,越早进行干预,其效果越优于延迟治疗,突出地表现在患者患病后的生存期限和生存质量上面[5]。医生要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用积极的人生观影响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思想动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情绪特点,因人而异地运用各种方法,如支持、矫正、暗示、情感转移法、情感倾诉法等,鼓励患者倾吐心声,了解患者的负性想法和思维,帮助其调畅情志,使患者逐步消除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刺激,减低或消除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诱导患者主动抒发忧愁、悲观等情绪,掌握情绪的释放与控制,做到情志上的自我调节,保持人体内外平衡,阴阳平和[2]。

瘥后防复 “瘥”,是指患病初愈,“瘥后防复”是指在疾病稳定期或间歇期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6]。疾病初愈阶段,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同样需要调摄不良情绪。在临床病例中发现,不少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化疗后,慢慢地对生活有了一定的信心,久而久之,可能对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会导致乳腺癌的复发。因此对经过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也要做到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衡,积极抗癌,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防止疾病的复发,才能更好的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指导乳腺癌患者的精神调护及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社会干预对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防止癌症的复发,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1]林 毅 ,刘晓雁,陈前军.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中医未病先防策略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6-8.

[2]焦华梅.乳癌发病相关情志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28-29.

[3]陈孔斌,金灿道.《内经》“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50-251.

[4]周雍明,朴炳奎.“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36-38.

[5]荣 震,莫春梅.谈谈“治未病”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J].广西中医药,2009,32(3):37-38.

[6]田 虎,王素改.浅议中医“治未病”思想 [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1):12-13.

猜你喜欢
素问情志负性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