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西医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30例

2010-04-13 04:53任小红西安市蓝田县医院眼科蓝田710500
陕西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鸟苷睫状角膜炎

任小红 西安市蓝田县医院眼科(蓝田 710500)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犯病率高,复发性强,是主要致盲性角膜病。近 3年来,我采用中医辨证为主结合局部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本病 30例 32只眼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男 20例,女 10例,年龄最小 18岁,最大 52岁,单眼发病 28例,双眼发病 2例;复发者 6例病程最短 3d,最长反复发作 3年;上皮型15例,16只眼 ,浅基质层型 10例 10只眼,深基质层型5例 6只眼。

诊断标准 ①有明显发病诱因,如感冒、发烧、过度疲劳、创伤或精神压力、产后等诱发因素,或有反复发作史;②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③角膜炎症分型;上皮型;病变限于上皮层,成典型树枝状浅层溃疡。浅基质型;病变累加前三分之一至前三分之二基质层,形如地图状溃疡。深基质层;病变累及角膜全层,角膜后有沉积物,或 Tyndall阳性(房闪)。④角膜知觉减退,荧光素染色阳性;⑤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眼痛及头痛。

辨证分型 ①风热型:病毒性感冒后或复发早期,不同程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睫状充血。角膜多呈上皮层浸润,角膜知觉减退,荧光素染色阳性,全身可伴咽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②肝胆火炽型:多为肝火内盛或风热入里化火。有明显的畏光、流泪、异物感,头痛、眼痛。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炎症可见于上皮层、浅基质层及深基质层,角膜知觉减退,荧光素染色阳性。全身可伴口苦、咽干、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③阴虚火旺型:为病变后期或反复发作,病情缠绵日久,自觉症状不重,眼干涩不适,角膜浸润经久不愈,全身可伴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方法 ①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 25g,连翘、荆芥、蝉蜕、赤芍、黄芩、大青叶各15g,桔梗、薄荷、桑叶各 10g,青蒿 20g,每日 1剂 ,水煎温服,2次 /d次。②肝胆火炽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泽泻、归尾、甘草各 10g,生地、龙胆草、大黄、栀子、青蒿、赤芍、金银花各 15g,车前子、板蓝根各 20g,服法同上。③阴虚火旺型: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生地、山药、沙参、茯苓、丹皮、金银花各 15g,青蒿、丹参、板蓝根各 20g,蝉蜕 10g,服法同上。

随证加减:如头痛、眼痛甚,加蔓荆子、延胡索;羞明流泪,加夏谷草 ;白睛混赤难退者,加当归尾,赤芍,丹皮,茺蔚子;黑睛水肿,浸润着加石决明,菊花;黄液上冲者,加花粉,石膏。

本组病例用抗病毒眼药水如无环鸟苷眼药水点眼每日 6-8次,结下注射病毒唑注射液 0.1g的 0.5mL及无环鸟苷眼液 0.5mL,隔日 1次,以后视病情继减,间隔最长时间 1周 1次,为防止继发感染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 3~4次,角膜刺激症状明显或合并虹睫炎者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一次。深基质层型病情严重者,中药每日两剂。

疗效标准 治愈:睫状充血消退,角膜刺激症状消失,角膜浸润全部吸收,或遗留角膜云翳,角膜知觉恢复正常,荧光素染色阴性。视力提高 3行以上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好转:球结膜轻度充血,溃疡面基本修复,荧光素染色少量着色,视力上升 1~3行。无效:治疗后自觉症及眼部检查均无改善。

治疗结果 上皮层型:最短为 5d,最长为 21d,平均为 11d,浅基质层:最短为 10d,最长 34d,平均 18d。深基质层,最短为 13d最长为 41d,平均为 24d。本组病例平均治疗时间为 17d总有效率 96.7%。皮层:治愈14例 (占 93.3%)。有效 1例(6.7%)。无效 0例。平均治愈日 11d。浅中基质层;治愈 9例(90%)。有效 1例(10%)。无效 0例。平均治愈日 18d。深基质层:治愈 3例 (60%),有效 1例(20%),无效 1例(20%),平均治愈日 24d。

总计:治愈 26例 (86.7%),有效 3例 (10%),无效1例 (3.3%),总有效率 96.7%。

讨 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聚星障”。范畴,病发于黑睛,属五轮中风轮,在脏属肝。本病多为风热之邪诱发,初起毒邪尚浅,治应当以清热解表疏风散邪之剂使病邪从表而解,而收效甚大。故选用银翘散加减之。若风热滞留不去,引动肝火或素体肝火内盛,内外和邪,致肝胆火炽使毒邪逐渐向深层发展,这时应当清泻肝胆之火,用苦寒泻火之龙胆泻肝汤直达病所,将病邪从下而清,但火热之邪及苦寒之剂,最易伤津耗液,故到病之后期,或反复发作,病史较长者,常表现出阴虚火旺之征,若仍一味清泻,必范虚虚实实之忌,应当用养阴清热之剂,知柏地黄丸加减,以调整阴阳,达到扶正祛邪之功。另外,本组病例三型中均适当用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金银花等中药,这些药物均有较强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

无环鸟苷能抑制疱疹病毒 I型和 II型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其作用强于其它抗病毒制剂,约为碘苷的10倍,阿糖胞苷的 2倍,阿糖腺苷的 160倍,将药物注入或点入结膜下通过角膜缘淋巴网的单存扩散作用进入眼内,房水药物浓度大大提高,作用时间快而持久,无环鸟苷眼液的渗透压,PH值接近生理值,局部应用刺激小,是临床可结膜下注射高效低毒抗病毒较为理想的药物。

病毒唑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是通过抑制病毒的核酸合成,对 RNA及 DNA类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可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 67%~115%)。能较强地抑制三叉神经节内及其它部位的潜伏病毒。所以全身辨证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可缩短病程,又提高了疗效。

[1]叶丽南译.国外医学眼科分册[M].1982(2):128.

[2]周道伐.眼科急诊[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3.

[3]王百龄.病毒唑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 108例综合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1991,1(9):57.

猜你喜欢
鸟苷睫状角膜炎
鸟苷酸发酵工艺优化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在青光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判断预后中的应用
睫状视网膜动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中心视力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ICL植入术后人工晶体调位1例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金纳米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痕量鸟苷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