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生猪生产节本增效

2010-04-14 01:33陕西省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陈少谋魏小丽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5期
关键词:猪只养猪猪群

○ 陕西省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 曹 康 陈少谋 魏小丽

如何从生产环节挖潜增效,降低成本,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养猪人当前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品种、饲料、环境、管理、防疫等五大技术环节探讨降低养殖成本应把握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品种——最佳选择“杜长大”

良种是保证养猪增产增效的首要因素,选择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猪种进行饲养,是养猪增效的关键。

陕西省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从2005年起,选择6个不同杂交组合进行饲养对比试验。见表1。

不同杂交组合试验测定数据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大×长×杜或长×大×杜组合与大×长×荣或长×大×荣组合相比,平均日增重增加120克,提高17.6%;每增重1千克活重消耗精饲料减少0.51千克,减少16.1%;胴体瘦肉率增加4.6%,提高7.8%。

表1 不同杂交组合育肥试验主要生产性能对比测定表

因此,“杜长大”的三元杂交组合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等优势。当前养猪场应抓住猪价低迷的有利时机,迅速更换引进以“杜长大”为主的优良猪种进行生产,以有效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二、饲料——使用全价配合料

养猪成本中饲料费用要占到60%~70%(包括仔猪费用,合并计算),有效降低饲料消耗、减少饲料相对成本是养猪节本增效的关键。在饲料使用中,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环节:

1.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防止“水桶效应”。如果给猪只饲喂的饲料不是按照猪只营养需要科学配制的全价配合饲料,或者为节约成本,所购的饲料营养不全面,某种养分缺失,即使饲料中其他的营养成分再高,也会因为某种养分的缺失严重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使用由科学配方组成的全价配合饲料,能更好地满足猪只的正常生产营养需要,使猪只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壮、死亡率低,进而提高养猪效益。

2.要丰富饲料来源,杜绝饲料浪费。应注意尽量使用价格较低的蛋白质饲料,如用大豆等植物蛋白饲料代替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应注意饲料来源的多样化,可以使用一部分自己种植的饲料;应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潮湿、防霉变、防鼠咬等,杜绝饲料的浪费。

3.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用途猪只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育肥猪在体重达到60千克前应自由采食,充分发挥其肌肉增长的潜力,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达到60千克后,则应限制饲喂,以抑制脂肪的增长,节约饲料;对空怀和妊娠母猪应适当限制饲喂,以防因自由采食导致母猪过肥,引起母猪久配不孕、产仔数减少以及产后采食量和泌乳量降低等问题。

三、环境——控制好猪舍温湿度和空气质量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密度等,这些条件对猪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生产性能和健康等影响极大。养猪管理者应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及环境控制手段为不同生产用途的猪只创造适宜的环境,以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性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环境的控制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控制好猪舍温度。应根据各类猪的最佳生长温度需要,高温季节采用水帘等设施降温,严寒季节采用火道等设施升温,为猪只创造舒适的温度环境。

2.控制好猪舍湿度。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猪舍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等,引发猪群疥癣、湿疹等皮肤病和球虫病的流行。同时,高湿环境还会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容易使猪患流感、风湿病、关节炎等。为降低猪舍湿度,保持猪舍干燥,应注意加强猪舍通风、防止猪舍过度冲水、防止粪尿堆积以及防止供水系统渗漏等。

3.控制好猪舍空气质量。猪只呼吸会产生CO2,排泄的粪尿会产生NH3、H2S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如果在猪舍积累到一定浓度,猪只会出现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上呼吸道病变、免疫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整个猪场生产力下降。因此,我们应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以及粪污的清理工作,时常保持猪舍空气清新。

四、管理——调整猪群结构

规模化养猪场除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产用途的猪只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外,当前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做好猪群结构调整。应根据市场预测,调整生产节奏、计划,确保在市场高潮到来时有足够的产能;应注意调整猪群结构,淘汰年老、生产力低下的母猪,淘汰疫病监测阳性猪只,净化猪群;应适时引进更新优良猪种,提升猪群整体品质,从而提升猪场的整体竞争力。

2.坚持自繁自养。坚持自繁自养一方面可防止因外购仔猪加大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可防止外购仔猪引发的疫情。为了调剂品种不得不引进种猪时,要到无重大动物疫病的非疫区、无特定疫病的正规种猪场购买。

3.适时出栏。育肥猪生长发育规律是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100~120千克体重时,育肥猪瘦肉率开始下降,猪只所食用饲料大部分转换成了脂肪,而生长1千克脂肪所用饲料能生长3.5千克瘦肉,100~120千克后,如果继续饲喂只会增加育肥猪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益。因此,育肥猪应在90~100千克时及时出栏。

五、防疫——时刻紧绷疫病防控大弦

应当时刻紧绷疫病防控大弦,牢固树立起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意识,采取隔离控制、消毒、预防接种等技术措施,严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1.做好隔离控制。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不断建立完善一整套严格的猪场隔离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猪病的入侵。要控制好人员的流动,严禁闲杂人员入场,谢绝一切形式的参观;要控制好物品的流动,车辆、衣物等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区;要控制好动物的流动,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定期灭蝇除鼠等。

2.做好消毒灭源。应不断建立完善一系列防疫消毒设施和制度,最大限度的消灭疫源。大门口、生产区门口、猪舍门口应建消毒池及消毒室,每周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猪舍1次,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消毒。

3.做好免疫接种。科学免疫接种是防控猪病的有效措施,猪场要根据本场及本场周边疫情实际情况,结合疫情监测和疫(菌)苗的性能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4.做好药物预防。猪场可能发生的疾病种类很多。防治这些疫病,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应用药物预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猪场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的规律和本场疫情状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适时开展药物预防。

5.做好猪病监测。通过疫情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掌握群体免疫水平和病原活动状况,这是制定猪病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规模化猪场每年应进行1~2次血检,监测的病种至少应该包括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

总之,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涉及到品种、饲料、管理、环境、防疫等各技术环节,只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把握和控制好这些因素,紧紧围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这个中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挖潜增效,增收节支,降低成本,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猪只养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养猪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