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艺术银行

2010-04-17 01:25范伟民
雕塑 2010年3期
关键词:国粹艺术品艺术家

雕:您怎么理解“艺术银行”?

范:“艺术银行”通常指银行开设与艺术品收藏有关的业务,在国外并不稀奇。瑞士银行、JR摩根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一些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都有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在国内,“艺术银行”还是一个新领域,尽管有些艺术机构和金融机构开始介入,但目前都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理解的“艺术银行”是关于艺术作品的专业收藏、管理、咨询和推广机构。要想做成“艺术银行”,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还要有足够专业的眼光和前瞻性。

雕:您怎么看它在中国的前景?

范:我们可以来看看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首先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精神享受,也因此,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次,在股市和房地产业疲软的时候,资本的更好选择显然是艺术行业。尽管目前国人对艺术品的品鉴力有限,但艺术的上升潜力应该比楼市和股市都好。再说,“艺术行业”也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国家现在正大力扶持这个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号召金融行业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

所以我认为,这个时机对于发展“艺术银行”是非常有利的。

雕:国粹苑提出了“国粹艺术银行”。这里的“国粹”有什么特殊意义?

范:国粹是国家文化的精华。“这种精华”的当代意义,不再仅仅是京剧、国画、书法等,而应包含各种随着时代发展拓展出来的艺术门类。那么国粹的标准是什么?独立的精神气质、内在的人文底蕴,精湛的工艺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既然提出了“国粹”,就意味着发掘国之精粹,发现、扶持这个时代的精品,保存、积聚这个时代珍贵的文化财富。因而,作为国粹艺术银行,必须要有一个高的审美眼光和严格的品质要求。

雕:作为“国粹艺术银行”专家委员会的筹委会主任,您将怎样去确保艺术品的品质、衡量其艺术价值呢?

范:“国粹艺术银行”专家委员会将由艺术研究机构、艺术史专家、艺术市场专家、拍卖领域专家、金融专家、工艺美术行业的专家等组成专业的评估团队,确定艺术品的真伪,对艺术品进行艺术价值的评定和艺术价格的认定。艺术价值的评估是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其考量的因素包括技法、观念、原创性、创新力、专业学术组织的关注度等。价格评定方面主要考量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收藏记录、传媒关注度、社会影响力等。我们会制定一整套的体系来衡量价值及价格。

雕:您是《雕塑》杂志的社长,这是一本学术杂志,现在您介入到市场里面,会不会影响杂志的学术性呢?

范:我认为市场和学术之间并不矛盾,但两块应该有所区分和整合。说句实话,这十五年来,在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支持之下做杂志,有很多方面都难以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对整个杂志社的经营而言,走入艺术品市场后,可能经济上更宽裕,反而能支持杂志的运作,确保它的学术性。

另外,这些年和艺术家打交道,我们发现了很多很好的艺术家,但仅仅从媒体上宣传是不够的,他们还特别需要一个面向市场的载体。国粹苑的地理条件和硬件条件很难得,加之国粹苑负责人的理念想法与我也比较接近,因此,我们期望整合资源,把一些真正好的雕塑家推给社会,让大众理解、接受、喜欢乃至于产生购买雕塑品的欲望,以学术来带动收藏。

雕:您对国粹艺术银行有什么期许呢?

范:国粹苑一直在强调“文化创意”的重要性。艺术家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文化”。当它走向本体实验和精神层面,则呈现出独立的思想、开拓的勇气、引领的魄力;当它走向生活,则让生活变得更有意味、趣味,更富有诗意和境界。“创造”需要人们跨越很多的惯性思维,需要吸纳多元而新鲜的血液,甚至需要一些不得不经历的阵痛。作为希望成长为文化企业的国粹苑,也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有为打造文化品牌而付出的精神。我希望,国粹苑能够在政府部门、专家、艺术家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意平台,成长为颇有品味和公信力的艺术银行。我本人,也必然尽自己的力量支持国粹苑,尽力为艺术家和社会之间搭建一个良好沟通的桥梁!

猜你喜欢
国粹艺术品艺术家
中国国粹——京剧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中医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