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制造之当代艺术再现上海

2010-04-17 01:25尹荣byYinRong
雕塑 2010年3期
关键词:乌托邦当代艺术意大利

■ 尹荣 by Yin Rong

继2006、2008年两度在上海举办意大利当代艺术展之后,意大利贾鲁佐视觉艺术协会(IGAV)携手意大利特尔纳奖(Terna Prize)组委会,由4位策展人姜卢卡·马尔基亚尼、克里斯蒂娜·科卢、玛丽萨·维斯科沃和阿莱桑德罗·卡莱尔联手组织28位意大利当代艺术家,以当代人对环境、能源和理想的反思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为切入点,于2010年6月在上海城市计划推出以《能源:未来=人类:环境》和《乌托邦》为主题的当代艺术联展,希望借助上海世博会的人气为意大利当代艺术赢得更多关注。

由于中国和意大利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差异,正在迅速国际化的上海仍然让意大利艺术家感到神秘。而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语言上的距离,以及对西方当代艺术的隔阂,要深入领会意大利当代艺术的思想底蕴,对于普通中国观众而言,恐怕并非那么容易。与此前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和《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呈现的文艺复兴时期与古典时期的艺术相比,意大利当代艺术无论是内容和表现形式,还是材质和制作手法,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都相当陌生甚至让人匪夷所思。正是由于对中意双方来说,这种跨文化的审美观念的张力持续存在,以当代艺术为重心的文化交流才越发能够产生撞击心灵的震撼。中意两国同样具有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两大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恰恰是通过互相给予陌生感与差异性而暗示自身文化的神秘莫测与博大精深。

这个展览关注具有奇思妙想、超前思维和综合观念的当代艺术,充分肯定意大利模式,称赞意大利艺术别具一格的精神气质。换而言之,它们维持梦的“张力”,梦不必与冲突融为一体、达成和谐,而是与冲突共存、成为映照冲突的镜子。这个梦是意大利制造的,“意大利制造”堪称是质量保证、设计、谋划和精妙的同义词,意味着不会终止的创造和不断出现的新意。

就当代艺术的哲学意味而言,如阿莱桑德罗·卡莱尔指出的,人类的梦就在纸上,在制造意味的装置里,在赋予作品以形式的物质里,在构成文本的语言里,却不在世界的现实里。关于这一点充分必要的理由是,目的和形式之间的鸿沟是无法跨越的,不可能进入生活与现实:一件艺术作品与其说是传达艺术家的目的和赋予其形式的媒介,毋宁说是一条艺术家寻找(并且经常能找到)与观众的企求和想象达成和谐、交流和一致的途径。

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其说是关于过去的,毋宁说是关于未来的,而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历史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可视的乌托邦:人们利用它与社会对抗。不是在时间之中创造出来并超越时间的乌托邦,而是揭示瞬时影像的乌托邦。换句话说,在这里,艺术关注的是起源,艺术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完成的:艺术类似一种天体演化的进程,不断重组作品底下能量的排序。一个形象会从其初始状态释放出来独立于世界之外,并非它与周围环境割断了联系,而是类似的变化给了世界一个新面貌。

如果要以文字精确描绘意大利当代艺术家的梦想,正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什么成型的艺术作品,一个当代艺术展必须超越一切宣言,处在思想酝酿的初始状态,存在于从大量混杂的意义中为内容萃取出形式的刹那。艺术家将重构一个设定的符号,一个饱含社会规划与存在主义规划潜能的原型,通过艺术作品解放其语义学价值,在创造性的和充满想象力的维度上,创造一个新的可能世界或者多元宇宙。

这些参展艺术家的共性,并非在于他们属于一个流派(这在当代艺术体系里是无法想象的)或他们属于一代人,或他们在展示共同的艺术感觉;而是在于他们拥有共通的“思维模式”并委身于共同的事业。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一个乌托邦理念,而是深深渗透在他们作品中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准则。

也许正如阿莱桑德拉·贝拉尔迪所说的那样,获得交流的只是粗浅有限的表面,更多的是深不可测。而如果我们逆向思维,深不可测才是魅力之所在。

01《立方体镜中的无限个立方体》

米凯朗杰洛·皮斯托莱托

霓虹灯和石膏

500×500×500 cm

02 《光分离》

斯特法诺·卡格尔

半透明灯箱

100×150cm

03 《关系域》

比安科·瓦兰特

视频装置

尺寸可调

04 《机械棱镜》

皮耶罗·佛利亚蒂

色分裂

4×1.15dm3

05 《水》

安德雷阿·阿奎兰蒂

有声视频投影装置

视场地而定

飘移 15×46cm 1989

猜你喜欢
乌托邦当代艺术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意大利面“变魔术”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