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裂灌浆在放牛洞水库土坝防渗中的应用

2010-04-26 10:22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造孔土坝坝顶

曾 斌

(广东省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 511518)

劈裂灌浆是根据坝体应力分布的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同时维持较大的吸浆量,灌入合适的浆液,使其充填、穿透灌浆周围的疏松土体,堵塞漏洞、裂缝等,从而在坝轴线附近形成从下到上纵向连续的防渗粘土墙以堵截渗漏。同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使坝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提高坝体渗透稳定性及坝体变形稳定性。

1 工程概况

放牛洞水库位于佛冈县石角镇北部,该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调节发电和供水为辅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该水库始建于1972年,1978年竣工,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41.0m,坝长136.0m,总库容为1724万m3,为中型水库。坝体采用“水坠法”填土施工,填土为粘土质砂、粘土质砾、粉土质砂,以粘土质砂为主,呈灰黄色、棕黄色,主要含中细粒砂,次为粘粒和粉粒,局部夹少量强风化花岗岩岩块,可塑性差。除险加固勘察时,在填土层做注水试验14次,渗透系数 1.39×10-3cm/s~2.00×10-4cm/s,渗透系数平均值4.11×10-4cm/s,透水性属中等~弱透水层。下伏岩层为全风化花岗岩,主要含粗砂,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在10-3cm/s以上,属中等透水层。由于土坝坝体及下伏全风化花岗岩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影响坝体的渗透稳定及安全,本次除险加固对坝体及下伏全风化花岗岩层进行劈裂灌浆,以达到加固防渗的作用。

2 劈裂灌浆设计及施工

劈裂灌浆在水库低水位期进行,以加速泥浆固结,保证土坝安全。

2.1 施工工艺流程

劈裂灌浆分两序钻灌,第一序孔距8.0m,第二序孔距4.0m,先灌河床坝段,后灌左、右坝肩段。第一序干打钻进造孔(间距8.0m)→孔底注浆,全孔灌注(孔深不大于20m,每次灌入量不大于0.5t/m;孔深大于20m,每次灌入量不大于0.3t/m)→间歇5d~7d复灌→坝顶出现纵向劈裂裂缝并冒浆→冒浆孔结束灌浆,起拔注浆管→第二序干打钻进造孔(终孔间距4.0m)→间歇5d~7d复灌→坝顶出现纵向劈裂裂缝,连续3次在劈裂裂缝冒浆→结束灌浆。

2.2 灌浆材料

坝体灌浆主要材料为粉质粘土,掺入1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使浆液易于固结和有较好的防渗作用。

灌浆土料要求:塑性指数8%~15%,粘粒含量25%~30%,粉粒含量30%~50%,砂粒含量10%~20%,有机质含量<2%,可溶盐含量<8%。

浆液的物理力学指标:容重1.3g/cm3~1.6g/cm3,粘度 20s~50s,稳定性0.1g/cm3~0.15g/cm3;胶体率>70%;失水量10cm3/min~30cm3/min。

2.3 灌浆设计

劈裂灌浆采用单排布孔,分两次序施工,终孔距为4m。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式进行。设计泥墙厚度为5cm~20cm,泥墙设计干容量一年后为1.4g/cm3~1.6g/cm3。最大允许灌浆压力不大于0.2MPa。每孔每次灌浆量每米孔深控制在0.5m3~1.0m3,每孔灌浆次数在5次以上。

2.4 灌浆施工

2.4.1 造孔

按设计要求布孔,造孔按两次序进行,孔径取108mm。造孔保证铅直,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2%。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环钻进。

2.4.2 制浆

采用专业机械制浆,搅拌成浆,通过过滤筛清除大颗粒和杂物。灌浆前再通过35的过滤筛,浆液的各项指标按设计要求控制。

2.4.3 灌浆

劈裂灌浆先灌河槽段,后灌岸坡段,劈裂灌浆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法。灌浆开始先用稀浆,经过3min~5min后再加大泥浆稠度。当孔口压力下降和注浆管出现负压时,加大浆液稠度,浆液的容量应按技术要求控制。在灌浆中,先对第一孔序轮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待第一孔序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序孔。每孔灌浆次数不少于5次。

灌浆综合控制是保证灌浆期间坝体安全和灌浆质量的重要措施,包括灌浆量控制、灌浆压力控制、横向水平位移控制、裂缝开缝宽度控制等。主要措施如下: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少于5d;孔口压力控制在设计最大允许灌浆压力以内;在灌浆时,坝顶上下游两坝肩处横向水平位移量控制在3cm以内,要求在停灌后能基本复原;劈裂灌浆尽量推迟和限制坝面出现裂缝,裂缝限制宽度一般控制在3cm以内,要求在停灌后坝体裂缝能基本闭合。

表1 坝体劈裂灌浆完成情况汇总表

表2 劈裂灌浆检查孔注水试验成果表

2.4.4 灌浆结束标准和封孔

当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当每孔灌完后,可将注浆管拔出,注满容重大于1.5g/cm3的稠浆。如果浆面下降,可继续灌注稠浆,直至浆面升至坝顶不再下降为止。

3 施工完成情况

本次工程的灌浆施工于2007年10月开工,2008年2月完工。在坝轴线布置一排共28个劈裂灌浆孔,分2序施工。总进尺788.51m,灌入土料(干容重)226.26t,掺入水泥 39.93t,单位孔深干料灌入量0.34。完成劈裂灌浆后的检查孔3个,注水试验15段,在坝轴线开挖检查探坑2个,坑长5.0m、宽1.5m、深3.0m。劈裂灌浆完成情况汇总表见表1。

4 灌浆效果检测分析

4.1 探坑检查

2008年4月~5月在大坝灌浆防渗轴线部位挖了两个检查坑,坑长3m,宽1.5m,深3.0m,坑底浆脉连续均匀。1#坑底浆脉总宽13cm;2#坑底浆脉3条,总宽8.5cm,靠上游、中间、靠下游的浆脉宽分别为2cm、1.5cm和5cm。该坝灌入量较大,正常情况下,坝顶5.0m以下的泥墙厚度会更厚,因此,浆脉厚度满足《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5cm~20cm的设计要求。

4.2 钻孔注水试验

劈裂灌浆完成后,在劈裂灌浆轴线布置了3个检查孔,3个检查孔中的坝体填土分段进行了注水试验,坝顶以下0~5m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9.6×10-5cm/s;坝顶5m以下的渗透系数为 3.29×10-5cm/s~7.44×10-5cm/s,平均值为4.8×10-5cm/s。灌浆前坝顶以下0~5m注水试验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1.0×10-3cm/s,坝顶5m以下渗透系数在 2.52×10-4cm/s~7.39×10-4cm/s,渗透系数平均值k=4.19×10-4cm/s,透水性属中等~弱透水层。因此,灌浆后坝体防渗轴线处的渗透系数已显著的降低。劈裂灌浆检查孔注水试验成果表见表2。

4.3 灌浆前后土工试验对比

在3个检查孔中共取土样15个,灌浆前室内土工试验中的干密度平均值为1.50g/cm3,灌浆后室内土工试验中的干密度平均值为1.68g/cm3,满足《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 中 灌 浆 一 年 以 后 应 为1.4g/cm3~1.6g/cm3的要求。

4.4 高水位考验渗水量基本消失

灌浆后2008年6月~7月,库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运行,坝体的浸润线骤然降低,大坝坝脚渗水基本消失。

5 结论

针对放牛洞水库均质土坝坝体填土疏松,坝体渗透性强的特点,采用劈裂灌浆技术,经过多次反复劈裂充填、间歇,坝体相应出现劈裂、回弹后,在坝轴线附近形成了从下到上纵向连续的防渗墙。从灌浆前后的渗透系数比较及高水位运行观测比较,劈裂灌浆后坝体由下至上均有了较好的防渗性能,本次灌浆取得了较显著的防渗效果。陕西水利

[1]白永年,关德斌,王洪恩等.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2]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

[3]白永年等.中国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造孔土坝坝顶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一种锚索造孔喷雾降尘装置
某水库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
鄢家桥水库土坝剪应变及稳定分析
水利工程中均质土坝防渗处理探讨
某水库土坝坝下埋涵管的沉降问题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顶以上边坡开挖施工进度方案研究
基于验算点法的重力坝坝顶水平位移可靠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