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技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0-05-14 10:16战秀华程新梅
护理研究 2010年23期
关键词:化疗病人实验组

战秀华,程新梅

据文献报道:47%癌症病人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化学治疗作为晚期非小细胞癌症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其本身可引起严重的生理、心理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疲乏、疼痛、焦虑、抑郁等),导致病人的生存质量下降[1]。通过对70例维吾尔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运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技术(如个体或集体的认知干预疗法、放松训练法和引导性想象法、家庭及社会支持、行为训练疗法),观察其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 11月—2009年11月新疆某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收治的维吾尔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70例。男47例,女 23例;年龄<70岁 58例,≥70岁12例;文化程度:小学26例,初中及以上44例;职业:有53例,无17例;婚姻状况:已婚41例,离异29例。入选病人符合以下标准:①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②预计生存期限在半年以上;③年龄18岁~75岁;④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并能看懂量表自己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⑤准备住院行化疗的病人;⑥排除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将70例符合标准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进行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案及心理干预方法 所有住院的肺癌病人均实施化疗,化疗方案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制订,均以3周或4周(21 d~28 d)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病人,实验组在化疗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技术具体实施如下:①心理支持。由4名经过培训并精通维吾尔语的医生、护士在化疗前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集体或个体心理治疗;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恶性肿瘤正性方面的医疗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内容包括提供肿瘤诊疗知识、防癌知识,如何面对肿瘤以及如何疏导负性情绪反应等;其次向病人家属开展家庭支持方面的指导教育,内容包括传授家庭谈话技巧、家庭支持系统、家庭和社会应急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技术等。主要形式为讲座、知识手册和情绪管理手册等方式,每周举办1.5 h~2.0 h的集体讲座1次。②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对病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际支持3个方面。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可根据病人的喜好、宗教信仰、社会交往、生活习惯等制订一个周密的生活计划,让亲朋好友以及病人的同事等社会资源也参与进来,按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为病人提供足够的正性社会支持,切实让病人体会到自己仍处在一个正常、有规律的生活轨迹当中。③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建立肿瘤病人轻松乐园,分期分批组织同组病人进行集体疾病知识教育和集体行为训练。每周1次,每次2 h左右。之后组织病人进行讨论和相互交流。行为训练主要是以播放轻音乐、集体松弛训练、主动放松和指导性想象等形式为主,并鼓励病人把这种训练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的重点是要达到小组内聚力、相互支持、共同分担忧愁、自我宣泄及相互交流来减轻病人躯体及精神上痛苦为目的。

1.2.2 评定标准 ①采用生活质量核心表EORTCQLQ C30维文版(V3.0)[2],该量表共30个条目,9个领域,其中包括5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3个症状领域(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疼痛)、1个整体的生活质量领域和6个单项测量项目(气促或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可并称为15个维度。该量表的计分方法:将各个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并除以条目数得到该领域的粗分,并将粗分转化为0~100内取值的标准化得分。根据计分规则,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SAS评分≥50分或SDS评分≥50分,具有阳性意义。

1.2.3 评价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维吾尔族主管护师2名对70例病人采用EORTCQLQ C30(V3.0)维文版和SAS和SDS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评分,对病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均在同一调查员指导下,由病人亲自完成。调查问卷发放70份,收回70份,20 min内答毕交回。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PEM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1)。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EORTCQLQ C30(V3.0)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EORTCQLQ C30(V3.0)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病人EORTCQLQ C30(V3.0)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病人SDS、S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SDS、SA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病人SDS、SA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实验组 35 46.28±8.56 50.25±7.32对照组 35 51.06±10.16 51.52±10.69 t值 -3.14 -2.72 P <0.01 <0.01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技术对维吾尔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 1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也起着积极调解的作用。

3.1 心理干预技术对躯体功能的影响 新疆地域辽阔,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病人就医不便;多数男性病人吸烟史长、质劣、量大,加上保健意识淡薄、认知能力低,当出现明显的气促或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时才来就医,病情已到晚期。化疗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化疗药物的选择性较差,毒副反应明显。维吾尔族病人胃肠道反应比较重,其原因主要是喜食气味重、刺激性大的食物,如羊肉、洋葱、辣椒等,势必加重胃肠道反应,诱发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在恶性肿瘤的自觉症状中,癌性疼痛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病人的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4]。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轻松的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引导性想象训练可转移注意力,缩短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疼痛、乏力、呼吸困难、失眠等不愉快体验的时间,增强免疫功能,激发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实验组躯体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心理干预对角色功能的影响 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一个特定位置,它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5]。多数男性病人是社会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因孩子较多,家庭负担重,病人因疾病或定期接受化疗不能胜任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则发生角色紊乱。护理人员在病人角色转换过程中应起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的疏导,鼓励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探讨生活方式改变的应对方法,取得社会和家庭支持,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要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角色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

3.3 心理干预对情绪功能的影响 晚期肿瘤病人由于疾病本身和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针对这些不良情绪,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包括:①鼓励倾诉,宣泄负性情绪;②采用听音乐、深呼吸、热水浴、按摩等适宜放松方法;③进行癌症和化疗相关知识宣教;④做好家属的知识教育,病人能够合理地调节情绪;⑤维吾尔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依托,可以给病人一定的希望和期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人无助、悲伤的不良情绪[6]。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情绪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

3.4 心理干预对认知功能、影响 认知功能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组调查显示:实验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维吾尔族病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获取知识资料有限有关,样本量少。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措施(如肿瘤专业护士培训、网络会诊等)使偏远地区广大病人充分获得信息资源,使其认知水平提高。

3.5 心理干预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社会功能是指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角色。晚期肺癌病人因为患病依赖他人,社交减少,远离亲戚朋友和社会群体,加之治疗效果不满意时,病人自卑、自责、自闭,严重影响社会功能,通过集体心理治疗,组织病人参加肿瘤病人之家(轻松乐园)活动,利用成功者的抗癌斗争经验,树立信心,正确认识疾病,改变癌症不可治的思想,从而调整自己配合疾病治疗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3.6 心理干预对病人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 晚期癌症病人总体生活质量较低,但经过心理干预后,总体生活质量还是有所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干预对癌症病人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3.7 心理干预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实验表明,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可降低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焦虑发生,通过集体讲座、团体小组讲座、个别心理疏导等多种心理干预技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合理性宣泄,信息资源共享,使病人充满信心,积极面对现实疾病[7],提高生活质量。

[1]谢志,黄钢,银正民,等.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6-178.

[2]张莉,布丽布·吉力斯汗,玛依努尔·艾力,等.评价EROCTQLQC30 V3.0在新疆少数民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432-43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96;238.

[4]赵瑾,刘华平,陈京立,等,居家有氧运动对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5-587.

[5]周文红,张玄,井月秋,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61-663.

[6]杨红红,吕择云,徐禹静.脑卒中病人居家主要照顾负荷水平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8.

[7]周轶伦,耿艳玲.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2A):333-334.

猜你喜欢
化疗病人实验组
谁是病人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跟踪导练(二)(3)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病人膏育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