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博改变的生活

2010-05-14 17:16马多思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1期
关键词:世博秀英保洁员

马多思

何秀英:孩子们来上海,我绝不让他们乱丢垃圾

在农村生活了三四十年,何秀英从来没觉得乡下的卫生条件有什么不好,在世博当了200多天的保洁员后,开始怀疑自己回到老家是否能适应那没有冲水设施的厕所。世博半年如何改变了何秀英?

本刊记者/

40多岁的何秀英来自安徽亳州农村,豪华五彩的世博会带给她的除了每月将近2000元的收入,还有对上海这座“特别好玩”的城市的印象,和闯荡的勇气,以及见到哪儿脏就想去打扫的职业冲动。“以前在上海打工时我只敢待在宿舍里,现在敢到处走走,只要不离开地铁很远就行。”世博期间,何秀英第一次逛了上海,到了南京路。

“现在看到哪儿脏我就不舒服”

10月28日,半夜12点半才睡下的何秀英5点多就起床准备到世博园上班了。虽然上班的时间是7点,但是因为怕迟到被扣钱,何秀英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赶到园内。“早上的工作比较累,7点前到,9点开园,我得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我的负责区域打扫好,这样游客一进来,看到的是特别干净的问讯处和厕所。”

何秀英今年3月来到上海一家保洁公司,培训半个月后被派到世博园开始保洁员的工作。谈起每天14~16个小时的工作内容,她说起来节奏就像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在背诵课文。“世博开园到8月份,最忙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工作16个半小时,每个月工作20天。8月份以后改为每天14个半小时。除了早上,晚上闭园前收集垃圾的工作强度也很大。工作完回家后都要半夜12点多。”何秀英说。

何秀英每天重点负责的,是问讯处的室内、旁边女厕所40个蹲位以及问讯处附近道路和草坪上的卫生环境。她的工作程序是先用洁厕剂和清水冲刷,然后用抹布和小刮刀打扫,最后是用墩布拖几遍。“垃圾桶的厕纸不能超过半桶,不能让客人看到任何不干净不愉快的现象和情景。厕位要用完一个人就打扫,拉手门要每隔一小时清扫一次”。她的工具包括扫把、墩布和小刮刀,清洁剂、保洁剂和洁厕剂达八、九种。“保洁员工作时间的洗手次数也有规定”,发现厕所设施有问题,要及时通知物业修理。

打扫完室内卫生后,何秀英会提着塑料桶,右手拿着钳子,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地捡垃圾。“有时下雨,天不亮时,我们保洁员就开始一张一张地把凳子抹干,不能让客人没地方坐。”

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可以给何秀英带来100元的收入。每个月就可以拿到税后1900多元钱,如果有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保洁员每次会被扣50元,另外6、7、8最热的三个月,她还领到共150元的高温费。

刚到世博园的一段时间,何秀英觉得哪里都挺干净。可是越到世博快结束时,她却觉得这里也脏那里也不干净——“刚来世博园工作,觉得各种建筑好看极了,眼里没活,看哪里都不觉得脏。现在可不行了,经过一段保洁工作,看到玻璃门上有个手印、地上有个面包屑我都觉得别扭,看到哪儿脏我就不舒服。逛南京路的时候,见到有脏的地方就想去打扫,其实明明知道那里不归我管。”

“我的孩子们将来也要到这里打工”

世博园很多国家的场馆里,都有新科技带来的富有创造性的展品,但是何秀英工作了大半年却没有参观过其中任何场馆,她觉得,“世博园里厕所的设施特别好”。“但是还是有好多人上完厕所后不冲,或者是把大便排在池子边上。”何秀英说她打扫这些时,曾恶心得吐了几次。“座便器上被搞脏的板必须用手拿着抹布擦,我的同事们也吐过好几次。”

除了冲洗厕所,让何秀英和同事们感到头痛的,还有一些游客排队时扔在地上的垃圾。“队伍有多长,垃圾就有多长,观众排的队伍的形状像蛇、像圆圈,地下垃圾队的形状就像蛇和圆圈。垃圾成分主要是零食的包装袋和废报纸、啃过的鸡骨头……”何秀英的同事经常在排队的栏杆上系上一些垃圾袋,供排队的观众扔垃圾用,但是还是有好多人注意不到,继续把垃圾扔到地上。

后来不知道谁发明了悬挂式垃圾袋,地上的垃圾减少了,矿泉水瓶等稍微大一点的垃圾都看不到了,但还有一些诸如鸡蛋皮、面包屑、口香糖等小的垃圾会遗留在排队区。“口香糖清理起来实在太费劲了,我可不能让我的孩子乱吐口香糖”。何秀英用小铲费力地铲着地上的一块口香糖痕迹,一边说起自己的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他们总向她央求要到上海来玩。提到他们,何秀英疲惫的眼神中,有了些兴奋的光泽。“将来孩子们来上海,我绝对不让他们乱丢垃圾。还有你看,世博园里有好多分类垃圾桶,可是很少有游客认真分类,总是把垃圾混在一起。”

何秀英和同事们打扫的另一比较多的垃圾,是问讯处发放给游客的指路地图——很多游客都来到问讯处要地图和指南,然后连看都不看就铺在地上,用来当野餐的桌布和坐垫,”“桌布”上摆满了自带的杯面、香肠什么的。野餐过后,游客们并不收拾走,把吃剩的杯面碗和地图都留给了保洁员。

“特别好,特别好玩。蛮好的。”这是何秀英形容上海这个城市的仅有的几个词汇。尽管如此简单,她就是喜欢上海,虽然开始时有些惧怕。

何秀英说,以前她曾两次来上海务工,那时上海火车站整修,需要好多民工,那时她也主要做清扫。刚到上海时,何秀英从车窗里看到上海街景特别好看,到处是灯光,照得到处亮堂堂的。但是在明亮的上海,下班后何秀英只敢待在宿舍里,不敢出去。“我不识字,看不懂路牌,怕走丢了,上海太大。”

到世博会后,何秀英开始和同事利用休息时间结伴坐地铁到处逛逛。几天前她终于看到了南京路,还去了外滩,“感觉特别地好”。但是她们仍然不敢离开地铁太远。

在南京路附近,何秀英在一家餐厅找到了新工作,世博会结束后她就要到这家餐厅当洗碗工,一个月1500元,还管一顿饭。“上海蛮好的,我就是要来这里打工,我的孩子们将来也要到这里打工。”想起过几天她的新工作,何秀英笑了。★

猜你喜欢
世博秀英保洁员
同期听力(六)
难过
人大声音,何以成为乡村保洁员的福音?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给“世博”拍张照
迎世博:海宝带你游世博(六)荷兰馆和卢森堡馆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
争做世博外交官
倾斜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