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景象年年新
——洛阳供电公司“十一五”发展纪实

2010-05-26 06:01张俊杰
河南电力 2010年12期
关键词:十一五投运洛阳

涌 林 萍 张俊杰

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的开元大道,横贯东西,是象征着新洛阳文明与繁荣的地带。“开元”一词,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代——“开元盛世”,更折射出5年来电力为洛阳城注入的强大活力。

图:用心服务

硬道理推动“两个翻番”

2006年,开元大道一带还没有今天的规模,洛南新区也只是一片待开发的地带,寥寥可数的几基输电铁塔,低矮而陈旧。

此时,正是“十一五”的第一个年头。对于洛阳电网来说,尽管当时在河南电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输电线路还是主变压器容量都在全省18个地市公司中名列前茅,但是与5年后的今天比较,却如小巫见大巫。

“从‘十五’迈向‘十一五’,感受最明显的是,电网投资力度空前加大,各项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洛阳公司总经理郑瑞晨说。

5年里,洛阳电网投资呈几何数递增:2006年,洛阳电网共完成投资7.4亿元;2007年完成投资8.5亿元;2008年完成投资10.6亿元……

从“十一五”开始,在古都洛阳的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施工场面逐渐多了起来。2007年8月,为了服务洛南新区的开发建设,洛阳公司组织百余名输电职工冒着酷暑进行了110千伏龙钢线“百人会战”。当年的安全员李新宇感慨地说:“干了一辈子的线路工作,像当时这样的大型作业并不多见,谁能料想5年里,如此规模早已司空见惯了。”

电网建设开启新时代。2008年12月24日,随着位于洛南新区的220千伏彩云变电站顺利投运,洛阳市主变压器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伏安,成为河南省继郑州之后第二个变电容量突破千万的地市。是年,洛阳公司同时实现了售电量200亿千瓦时和年内3个安全百天的目标。

伴随着2008年抗冰抢险、抗震救灾以及奥运会保电、残奥会保电等的胜利,当年也成为洛阳供电历史上电网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新增变电容量248.05万千伏安。这一年里,该公司克服诸多困难,加快推进里程碑工程,全年建成、投运输变电工程12项,使11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达到74座。

电网坚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硬道理。目前,洛阳电网已建成以500千伏为电源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高压送电网,110千伏电网为主力配电网,荷载力强、吞吐灵活的大区域供电网。河南电力备用调度中心也坐落于此。公司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85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含开关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6座,110千伏变电站66座,输电线路3070千米。

截至今年11月2日,洛阳公司实现安全生产2000天,这个安全长周期,也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的。预计2010年全年,洛阳公司将完成售电量300亿千瓦时,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今年年底,洛阳电网变电容量将比“十五”末翻一番。2010年,洛阳市GDP预计也将突破2000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

软实力迈出“三个大步”

2006年,洛阳公司一篇《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的文章引发了一场网上大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个人与企业的关系。经过细致筹划,是年12月13日~15日,洛阳公司召开了该公司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作为时隔数年后全省第一家召开党代会的地市公司,加强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该公司确立的重大议题,也为公司打造软实力明确了方向。洛阳公司成为省公司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较早的单位之一。

然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当时的地市供电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洛阳公司拥有半个世纪发展历史,又处在洛阳浓厚文化背景之下,企业文化将如何提炼和整合?为此,洛阳公司专门成立了公司党政一把手挂帅的企业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会,分级建立企业文化管理和传播队伍,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管理部室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

从2007年9月开始,洛阳公司正式迈出第二步——启动企业文化提升、整合工作。在此过程中,公司紧紧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积极传承国家电网公司的母文化,深入融合河洛文化,认真挖掘公司积淀的优秀基因文化。经过由模糊认识到清晰定位,由分散运行到系统推进,由领导重视到全员参与的不断转变,最终提炼出了以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廉洁文化、先锋文化、人才文化等六大运营文化为核心,集行业文化、地域文化、自身文化于一体的牡丹企业文化体系。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洛阳公司干部职工攻坚克难,提前4个月投运高龙输变电工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更重要的是,在工程中诞生的“洛阳力度,高龙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全新篇章,为企业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今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四统一”的战略目标,洛阳公司将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员工行为规范中,积极创建省电力公司“企业文化示范单位”,这也是该公司在建设统一企业文化,进行企业文化的提炼、融合、评价和推行方面迈出的第三步。

新形象拓展“四个服务”

洛阳是国家重工业、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中信重机公司、一拖集团、洛轴集团、中航锂电等众多国家骨干、河南省重点以及高成长型企业。如何服务好这些关系全省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企事业单位,是供电企业树立新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

洛阳公司党委书记耿章武说:“多年来,公司始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要求,立足‘四个服务’,不断创新手段、拓展内涵,积极树立企业新形象。”

2007年,中铝洛铜有限公司准备上马年产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项目,需要尽快投运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洛阳公司几经周折,多方协调,周密施工,到2008年1月底,为用户提前投运110千伏铜业变电站,与用户实现了“和谐共赢,共同发展”。

2009年,国家重点企业中信重机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全球最大、工艺最先进的重型铸铁基地——中信宜阳重铸铁业工程,洛阳公司急用户所急,克服没水没电、图纸不全、材料供应渠道不明、无工程预付款、线路基建工作尚未完成等困难,连续奋战17个昼夜,最终圆满完成全站的电气安装任务,彻底解决了中信重铸铁业项目中最为关键的电源问题,为金融危机下的河南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今年,为了解决洛阳市夏季用电瓶颈问题,洛阳公司全力投运四项“6·30”工程,在夏季大负荷增长的前提下,使电网血脉畅通,保证了全市城乡稳定用电。

5年来,洛阳公司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攀上新台阶,“四个服务”的内涵也不断被拓展。

沿着开元大道向东,如今是一片繁忙的施工场面,宽阔的大道一望无垠,新建的输电线路银光闪耀。未来5年内,新兴的伊洛工业园区也将建成,成为开元大道上的又一颗明珠。电力蓬勃发展带来的盛世景象必将年年新!

猜你喜欢
十一五投运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变压器投运与维护技术探究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