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气象条件与适期栽培杏鲍菇分析

2010-05-30 01:01邹丽霞邹香能
中国食用菌 2010年5期
关键词:桂北出菇菌丝

邹丽霞,邹香能

(1.桂林市气象局,广西 桂林 541001;2.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 “第三农业”。在国内农产品中,食用菌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六位[1]。近年来,桂北地区食用菌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栽培面积、鲜菇产量从2000年 的 2.96×106m2、 4.03×104t, 到 2009 年 发 展 2.66×107m2,2.26×105t。但食用菌栽培面积还是以传统的香菇、蘑菇为主,而香菇、蘑菇等品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饱和,发展空间受限制[2],因而收购时,价格也较低,故而造成某些年份农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促使农民增产、增收,引进及发展食用菌新品种成为趋势。

1 杏鲍菇特性简介

杏鲍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洁白,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 “平菇王”,且杏鲍菇菌肉肥厚,菌肉肥厚似鲍鱼,风味独特,具有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因而得名杏鲍菇。杏鲍菇子实体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

杏鲍菇营养丰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全部具备,还含锌、钠、钙、磷、镁、锰、铜、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杏鲍菇具有较高的耐储运性,与一般菇类比较,鲜品货架期和保存期较长。鲜菇在10℃环境下可以放置5 d~6 d保持原有风味,在15℃~20℃条件下保存3 d~4 d不会变质,因而深受市场欢迎,市场售价超过18元·kg-1以上。

2 杏鲍菇生长的气象条件

杏鲍菇生长发育与温度、水、光等多种气象要素关系密切,而杏鲍菇是否高产由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处的气象环境决定,因此气象条件在杏鲍菇栽培中至关重要。

2.1 温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的环境温度范围为6℃~32℃,最适温度24℃左右,10℃以下菌丝生长减缓,低于5℃,菌丝生长受阻甚至停止生长,高于34℃,菌丝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低于10℃不现原基,子实体形成温度10℃~20℃,最适温度14℃~16℃,环境温度在19℃以上子实体易感细菌软腐病,20℃以上子实体死亡。在适宜的出菇范围内变动或拉大温差,可促进子实体的分化,提高品质和产量。

2.2 湿度

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适量水分。适宜的含水量有利于菌丝健康生长和菇体健壮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55%~65%,最适宜为58%~60%,含水量低于55%,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

2.3 光线

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黑暗环境能促使菌丝生长加快。出菇期则需要微弱的散射光,光照强度为500 lx~1 000 lx(以能看书读报为宜)。微弱的自然散射光线可使子实体生长肥胖,颜色嫩白,强光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3 桂北地区杏鲍菇栽培的气象条件分析

3.1 气温资料分析

桂北各县9月各旬平均温度及各月平均温度分析结果见表1、 表2。

杏鲍菇能否栽培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气温,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杏鲍菇的生产栽培。

从表1及表2中可以看出,根据生产需要,桂北地区各县最早在9月上旬即可生产菌袋。因桂北地区9月份偶尔还会出现高温天气,为保险起见,菌袋摆放时相互之间不要紧靠,袋与袋之间最好能有0.5 cm~1 cm距离,并根据温度情况及时开、闭门窗,以使空气流通,达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表1 桂北各县9月各旬平均温度分析

表2 桂北各县各月平均温度分析

3.2 湿度资料分析

桂北各县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分析见表3。

根据表3可知,9月~10月桂北各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64%~77%之间,稍高于菌丝生长的最适相对湿度,因而可采取早晚关闭门窗,中午开起门窗的方法进行调节。出菇期的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从表3中可以看出,桂北各县整个冬季的相对湿度都偏低,因而,在杏鲍菇出菇期,应在菇房内喷洒水,以增加菇房的相对湿度。喷水增湿时,主要向地面洒水,切忌向子实体及袋口喷水。

表3 桂北各县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分析

3.3 光照资料分析

因杏鲍菇是非喜光作物,在黑暗环境下,菌丝生长加快;子实体生长时,仅需要少量光源即可,因而,整个冬季桂北各县的光照远远超过其生长需要,因而应控制光源,以免光源过于充足而影响菌丝及菇体的生长。

4 杏鲍菇种植的不利气象因素

4.1 高温危害

桂北各县10月各旬极端最高温度及各旬平均最高温度见表4、表5。

表4 桂北各县10月各旬极端最高温度分析

表5 桂北各县10月各旬平均最高温度分析

进入10月后,桂北地区气温虽然下降比较快,但还是会经常出现极端最高气温高于30℃的天气。据近2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 (表4)可知,桂林市区及各县10月份各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基本高于30℃,旬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出现在9月上旬,达到36.6℃,最小值出现在10月下旬,为29.3℃。10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在21.9℃至29.3℃。由此可见,桂北地区10月份中午的温度,经常会超过子实体形成温度的上限,因而中午时,应采取开窗、开门透气等措施降温,才能保证杏鲍菇的正常生长。而进入11月份后,就很少出现高温天气,因而,杏鲍菇能否有收成,10月份的农事管理活动非常重要。

4.2 大风影响

我市大部分的菇类种植模式是 “早稻+晚稻+菇”,因而大部分农户都是在晚稻收获后,在稻田内搭建菇棚进行生产,为了节约成本及方便次年回收菇棚,菇棚的搭建都比较简易,不太牢固,若遇有大风,菇棚极易倒塌而压坏菇体,造成损失。

4.3 低温冰冻灾害

由于杏鲍菇比较耐低温,因而偶尔几天的低温天气对其生产并无影响。但较长时间的低温冰冻天气,对其直接或间接影响特别大。如2008年1月~2月的低温冰冻天气,由于时间长、温度低,会直接导致杏胞菇停止生长,第一潮菇出菇时间就会被错过,从而影响第二潮菇的出菇时间,最终导致减产。菇棚内温度低于0℃时,会造成菌丝体和子实体结冰,气温回升后结冰的菌丝体或子实体熔冻,有的会软化腐烂,影响后续生产[3]。因而,冻害期间应避免菇床积水,严禁洒水,否则会加重冻害。

5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桂林市区及桂北北部各县,在9月上旬即可进行菌袋生产,桂北中部及桂北南部,可分别于9月中旬、下旬进行菌袋生产。这样,能够争取菇体提前上市,从而能取得较好的价格,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为种植户增加经济效益。

[1]吴登.广西食用菌 “三避”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7, 38(5): 559-561.

[2]朱保民.桂林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广西农学报,2006,22(2):53-54.

[3]郎宁,周嘉运,吴登,等.广西食用菌产业受冰冻灾害影响评估及防治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8(6):22-23.

猜你喜欢
桂北出菇菌丝
廖煜玲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桂北区域文化建设中油画本土化艺术研究
蛹虫草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