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荫植物在生态旅游区绿化中的应用

2010-05-30 05:44贺敬连黄明利孙志广马国民宋利敏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麦冬树种景区

贺敬连,黄明利,孙志广,马国民,宋利敏



耐荫植物在生态旅游区绿化中的应用

贺敬连,黄明利,孙志广,马国民,宋利敏

(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河南 450043)

郑州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对一些耐荫植物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并从中选育出适应景区气候地质条件、符合景区实际需要的耐荫植物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既丰富了景区林下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景区的景观效果。同时为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范例,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对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及邙岭地区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耐荫植物;研究;应用

1 景区概况

郑州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位于郑州西北20 km处,处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华北平原的起点,其间沟壑纵横,梁、峁、沟、坡等各种地形风貌间具[1],规划面积108 km2。

景区位于东经 112°42′~113°10′,北纬 34°50~35°06′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干旱,夏季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寒雪。年均气温14.9℃,极端高温40.5℃,极端最低零下15.1℃,年均降雨量645 mm,年均相对湿度68%,年均无霜期220 d。

2 耐荫植物概况与耐荫机理

2.1 耐阴植物的解剖构造

在自然界的植物群落组成中,可以看到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各层植物所处的光照条件都不相同,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从而形成了植物对光的不同生态习性。现就园林树木对光照强度要求的程度不同而进行的树种分类以及耐荫植物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结构对比。

阳性树种是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隐蔽的植物。阳性植物的细胞壁较厚,细胞体积较小,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表有厚角质层;叶的栅栏组织发达,不只1层,常有2~3层;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商较大,因为叶绿素a多时有利于红光部分的吸收,使阳性植物在直射光下充分利用红色光段,气孔数目较多,细胞液浓度高,叶的含水量较低。

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阴性植物的细胞壁薄而细胞体积较大,木质化程度较差,机械组织不发达,维管束数目少,叶子表皮薄,无角质层,栅栏组织不发达而海绵组织发达。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商较小,即叶绿素b较多因而有利于利用林下散射光中的蓝紫光段,气孔数目较少,细胞液浓度低,叶的含水量较高[2]。

耐荫植物是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在高温干旱全光照下生长受到抑制。本类植物的耐荫程度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过去习惯于将耐荫能力强的植物称为阴性植物,但从形态解剖和习性上来讲又不具典型性,故归于中性植物为宜,在中性植物中包括有偏阳性与偏阴性的种类。例如榆属、朴属、榉属、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圆柏、珍珠梅属、七叶树、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荫;云杉属、粗榧属、椴属、荚蒾属、八角金盘、常春藤、八仙花、桃叶珊瑚、枸骨、海桐、杜鹃、忍冬、罗汉松、棣棠等均为中性耐荫力较强的种类[3],因为这些树种在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仍以在光线充足处比在林下阴暗处生长健壮。中性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处于阳光充足部位枝叶的解剖构造倾向于阳性植物,而处于阴暗部位的枝叶构造倾向于阴性植物。以上是从微观世界了解耐荫植物从叶子的解剖构造上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不同。

2.2 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标准

2.2.1形态指标法

⑴树冠呈伞形者多为阳性树种,树冠呈圆锥形而枝条紧密者多为耐荫树。

⑵树干下部侧枝易枯落的多为阳性树,下枝不易枯落而且繁茂的多为耐荫树。

⑶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淡而质薄,如果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的为阳性树。叶幕区浓密,叶色浓而且质地厚的,如果是常绿树,则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的为耐荫树。

⑷常绿性针叶树的叶呈针状的多为阳性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片状而叶表、背区别明显的为耐荫树。

⑸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荫树,而落叶树种多为阳性树或中性树。

2.2.2生理指标法

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补偿点较低,有的仅为100~300 lux,而不耐荫的阳性树则为1 000 lux。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饱和点较低,有的为5 000~10 000lux而一些阳性树光饱和点可达 50 000 lux。同时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又可影响到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强度从而也影响到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数值,因此在判断植物的耐荫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2.2.3影响植物耐荫性的因素

结合以上得知植物的耐荫性是相对的,其耐荫程度与纬度、气候、年龄、土壤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⑴与树种的遗传性有关。

⑵CO2的供给:CO2多,树木表现耐荫。

⑶年龄:一般趋势是树木在幼龄时,特别是幼苗阶段比较耐荫,随着年龄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在壮龄以后,耐荫性逐渐降低,需要更强的光照。

⑷气候: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例如在湿润、温暖的条件下,耐荫能力表现较强,而在干旱贫瘠和寒冷条件下,则趋向喜光。所以同一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耐荫有差异。在低纬度地区和湿润地区,往往比较耐荫,而在高纬度地区或干旱地区,往往趋向阳性。

⑸土壤:同一树种在土壤水分充足与肥沃时,树木耐荫性强,而在干旱瘠薄土壤上耐荫性差。

3 耐荫植物的分类

⑴宿根草本耐荫植物,有玉竹、麦冬、沿阶草、吉祥草、活血丹、二月兰等。

⑵球根耐荫植物,有鸢尾、石蒜、葱兰、红花葱兰、红花酢浆草、紫叶酢浆草等。

⑶乔木耐荫植物,有蚊母、海州常山、连香树、枸骨、棕榈等。

⑷灌木耐荫植物,有珍珠梅、八角金盘、南天竹、海桐、鸡爪槭、栀子花、臭牡丹、山麻杆、金银木、天目琼花、富贵草等。

⑸藤本耐荫植物,有花叶蔓长春花、扶芳藤、常春藤等[3]。

4 耐荫植物的选择

以气候相似论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引进耐荫效果较好的园林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在景区进行试验研究。在研究中引进了蚊母、洒金桃叶珊瑚、七子花、富贵草、金叶莸、南天竹、八角金盘、沙地柏、金叶女贞、臭牡丹、四照花、十大功劳、结香、珍珠梅、天目琼花等60余种耐荫植物。

试验点选在景区的梅园沟及地型地貌比较典型的草花圃、奇木坪等地方。通过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对引进植物的物候、抗性、生长发育、效益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逐年筛选出基本适应景区环境的优良耐荫植物,进而开展生产性试验及大面积推广。

4.1 初选试验

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引入的60余种植物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开展了育苗、物候、生长、抗性、经济效益等试验研究工作。对引种植物进行物候观测(表1),观测其发芽期、开花期、落叶期、休眠期。

经过对引种植物的一个或两个生长周期生长情况观测研究,发现表现优良的有:紫叶酢浆草、花叶蔓长春花、蚊母、臭牡丹、葱兰等。对这些表现优良的植物,结合绿化工作需要,作为区域性试验的树种。

经观测表现不好的有:八角金盘、金叶女贞、洒金桃叶珊瑚、紫叶小檗、四照花、天目琼花等。分析其原因如下:八角金盘主要是难越冬问题,在冬季特别寒冷的年份要采取保护措施,才能安全越冬。金叶女贞是在春季表现良好,新叶表现优良,但到了秋季金叶女贞会出现落叶现象,同时出现叶斑病,还有蚧壳虫引起的煤污病,使金叶女贞丧失了自身观赏价值。紫叶小檗表现不好,它和小叶女贞构成模纹图案时,其生长速度极不一致,而且逐年退化。四照花表现不良,主要表现在顶部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干枯,表现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四照花喜欢酸性土壤,不适应风景区的土壤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使用硫酸亚铁,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洒金桃叶珊瑚在风景区表现极差的一种耐荫植物,在引种当年夏季叶片就黄化了,冬季虽然采取保护措施,仍全部死亡。天目琼花在引种驯化初期表现良好,过了夏季就出现个别植株死亡现象,具体原因不明(见表2)。

表1 耐阴植物物候观测

表2 引种植物生长现状对比

4.2 区域性试验

分别在试验区栽植引种植物,以乔木-灌木-草本、灌木-灌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等栽植模式进行试验。

紫叶酢浆草在地质博物馆广场进行区域试验,表现良好。花叶蔓长春花未开展区域性试验。南天竹在

客属恳亲纪念碑附近进行区域性试验,表现良好。珊瑚树在疏林广场进行区域性试验,表现良好。蚊母树在梅园进行区域性试验,表现良好,在区域性试验中表现良好的还有臭牡丹、葱兰、枸骨等。

4.3 生产性试验

从目前试验情况来看,紫叶酢浆草、南天竹、珊瑚树、蚊母树、臭牡丹、葱兰、枸骨等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耐荫优良植物。

在生产性试验中,紫叶酢浆草在景区炎黄停车场四周种植,还有生产桥头和疏林广场,以紫色叶片为观赏点,还耐荫,是很好的疏林下耐荫和彩叶植物。南天竹在景区应用广泛,炎黄停车场应用最多,在环湖南路也有大面积栽植,南天竹只有片植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冬季叶片变红,还有红色的果实。珊瑚树是长青树种,可以做绿墙,遮挡视线,今年在气垫船航道两侧大量种植,大大改善了航道两侧的视觉环境。蚊母树、臭牡丹在林下表现非常好。葱兰是以整齐的白花最有观赏价值,在地质博物馆顶部的斜坡上有栽植。枸骨在景区以孤植、片植为主,奇特的叶形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分布于哺育广场和景区办公楼前。

5 耐荫植物在景区的应用

耐荫植物在景区绿化被广泛的使用,比较成功的有:

环翠路的行道树以悬铃木为主,耐荫地被主要是扶芳藤,还有地锦、爬墙虎、常春藤,耐荫灌木有乡土树种黄荆、美丽胡枝子,还有丁香、木槿等,形成悬铃木-黄荆+木槿-扶芳藤的模式。经过多年的观察,在这个乔-灌-草结合模式中,扶芳藤存在一些病害问题。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扶芳藤的白粉病发作十分厉害。七月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进入的生长旺期,这阶段主要是加强扶芳藤白粉病的防治工作。

疏林广场的辛夷、红花刺槐、枇杷、砂地柏,形成辛夷+红花刺槐-枇杷-砂地柏模式,符合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在这里,砂地柏和枇杷是常绿植物,辛夷和红花刺槐又是很好的落叶观花树种。枇杷生长健壮,砂地柏覆盖整个地面,郁蔽性好,大大减轻了生长季节清除草的工作量。耐荫植物砂地柏与小乔木枇杷搭配,既突出了砂地柏的优美姿态,又丰富了整个植物群体线条美和层次感,景观效果很好。

客属恳亲纪念碑广场处,为衔接山体植被,后面选择了高大的蜀桧并排栽植,前面乔木是广玉兰,灌木有夹竹桃、蚊母、南天竹,地被是麦冬,形成蜀桧+广玉兰-夹竹桃+蚊母-麦冬模式。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前,耐荫植物红枫和红花酢浆草的应用,设计上是乔木、灌木、地被的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有星海湖的耐荫植物,黄栌、剑麻、金丝桃等的成功应用。炎黄停车场耐荫植物栀子和紫叶酢浆草的应用。

在景区入口和迎宾路上,耐荫植物麦冬被广泛应用,上面是高大浓郁的行道树雪松,雪松之间是棕榈和紫薇,地被是麦冬,阳性乔木雪松下面配置耐荫的棕榈,再用上极其耐荫的地被麦冬,形成雪松-棕榈+紫薇-麦冬,雪松-广玉兰-麦冬,桂花-麦冬结构,它是景区大面积应用耐荫地被的实际例子,并且麦冬表现良好。成功运用麦冬的例子还有索道中站的雪松下面,该处的麦冬生长非常好。

在整个景区内,耐荫植物应用最成功的是黄河植物园奇木坪引种区。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许多耐荫植物都生长良好,海州常山、枸骨、七子花、栀子、锦熟黄杨、臭牡丹、石蒜、沿阶草等,主要的模式有重阳木-白绢梅+栀子+枸骨+七子花-石蒜+沿阶草,无患子-海州常山+郁香忍冬-木麻黄等。

6 结论

在景区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表现良好的耐荫植物,根据生态学原理,使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依据其生长习性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推进了景区生态园林的发展。耐荫植物的应用,丰富了植物的多样性,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层次,增强了园林美化效果。耐荫植物除具备绿化的基本功能外,还丰富了景区的物种多样性。景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吸引了许多园林爱好者来景区观参学习,使景区逐渐成为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增加了旅游收入。耐荫植物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环境价值,符合当代园林建设需要。

[1]徐夏楠,阎立林.黄河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郑州: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2004.

[2]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周厚高.地被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2010-06-25

S731.3

B

1003-2630(2010)03-0028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麦冬树种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