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赏识教育在中学德育中运用

2010-06-04 07:22沈秀梅
改革与开放 2010年6期
关键词:德育心理教育

沈秀梅

上学期班级转来一个新学生,初来很老实很安静,可是没有多久就成了许多教师眼中的:“焦点”,纪律差和生活散漫等缺点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身上。我找他谈过好几次,可他眼中流露出的除了不屑似乎再没有别的东西。面对这样一双眼睛,我感到了束手无策。一次在他与同学交谈时,我无意间插了句嘴,说他是个“很有潜力的”的学生。没想到这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却让我看见了他眼中闪现出从未有过的光彩。我心里一阵窃喜,为我终于找到他心理的突破口。原先我的一再受挫是因为我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我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而忽视他的想法和感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之间虽有着身份的差别,但需要相互尊重的意愿是相同的。之后,我更关注他的生活情况,了解他的喜好,掌握他的一些行为习惯及交往的朋友。同时,我还开始尊重他的一些想法,鼓励和支持他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尝试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他,用赏识的心态去包容他,我感受到了他的改变。另类的他逐渐融入了班级,逐渐被老师和同学接受。从这个事件中我认识到了赏识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而赏识教育作为正面教育的一种教育途径。它是渗透在所有教育过程中滋养心理、激励情感、增强行为动力机制的因素,与惩罚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一样,都是教育的一种途径,它又体现为许多的具体方法,甚至形成一定的操作规律。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赏识教育的落脚点是育人,即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这与德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赏识教育自然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尤其适合中学德育。心理研究表明:鼓励性评价比否定性评价更有利于未成年心理健康发展。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能使他树立信心,并使他感到生活的美好,懂得人情的可贵。因此,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在中学德育中,对于促进德育科学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被赏识、承认的心理需求,包括“问题”学生。但在实际教育中,家长多赏识孩子的文化学习,老师赏识的眼光多投向“精英”学生,对学生全体、生活和品德不愿过多关注。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会做人的教育思想未能得到贯彻,这对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是对童趣、天性和创造力的扼杀。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中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赏识教育的关键。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根据教育双向互动的特点,赏识教育就教师而言,是一种爱的教育,是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由爱衍生出来的关爱、尊重、信任、理解、鼓励等,通过有形的语言、行为、方式、表情来表达。因此在德育实践就要做到:

一、要学会欣赏,赞美学生

赞美是一门艺术,教师如何赞美自己的学生呢?其一、赞其所长。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值得老师称赞的闪光点,可赞扬学生字写得好、歌唱得好,也可以赞扬学生乐于做一件好事,更可以赞扬学生作业质量有了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其二、赞其所想。老师应常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所思所想,对学生闪现的思想火花,切合实际的建议意见,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表示由衷的赞赏之情。其三、赞其所好。人各有所好,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能受到老师的信赖和称赞,一定会备受鼓舞,更积极地培养发展这个兴趣爱好。

在深入了解自己和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人际交流的实践是提高德育有效性和开展赏识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的过程。因为只有在交往活动和交往实践中赏识教育的结果才能表现出来并接受检验。在不断的人际交流实践中,别人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自己的某一面,从别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心灵中自己看不到的侧面检讨自己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成功的德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是德育艺术的精髓。

二、要学会沟通,提高德育有效性

通过沟通得到的信息是实施赏识德育的前提之一。在德育中,教师不注重对沟通技能的培养,对沟通艺术不甚了解,这是造成中学德育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只重视理论的“灌输”,不能及时地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而对其进行有的放矢教育,这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沟通。对于教师来说,所了解对方的信息越多沟通就易进行;但如果了解对方的信息很少,信息沟通双方就不易进行,形成较大的沟通障碍。倾听是心理沟通的基本技术,也是人与人之倾听是心理沟通的基本技术,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沟通中,听的方面占40%,说的方面占35%,写的方面占9%,而读的方面占16%。鉴于沟通中听所占的比重,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和提高倾听技术。首先,要善于倾听,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讲话,使学生打消顾虑,能打开心扉,畅快地与你交谈;其次,要耐心专注地听。听出学生话中的问题,以及问题以外的信息,全面理解学生讲话的意图;再者在沟通中,教师要不时地表示回应,以表明自己在投入的听;最后,要适当运用释疑,对所讲信息进行质疑和确认,对不太明确的语句进行提问,这也是沟通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提问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要设身处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理解学生,这既有利于准确把握他的需要,又能得到其信任,让他感到自己被理解,从而有助于双方的沟通,达到德育的目的,这是实现心理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根本。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充分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体验对方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和说话时的心情与行为的根源。因此,通情达理是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人与人沟通中最关键的因素。比如,学生病了,要打电话通知家长或亲自送他回家,住院时要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积极与之沟通。学生病假回校,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那么,学生的感恩之心必将内化为向上的动力。

赏识教育在中学德育中不是万能的,从方法论上,它有一定的原则性和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把握原则,保证赏识教育的效果。

三、要学会把握原则,实事求是

赏识不是哄学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必须坚持原则。例如在教学中要建立必要的规矩,规矩由学生自己讨论确定,如收交作业要及时,不得抄袭和延误,在课堂教学中其他同学发言是要保持肃静,回答问题要举手等等,通过这些小的要求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也是有判断能力的,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赏识,以为的迁就学生,赏识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赏识教育并不只是表扬和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赏识本身是中学生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在实际操作中就要坚持辩证性,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和鼓励,便会走进了误区一为赏识而赏识。要让学生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批评要是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件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学生仍然是最好的学生,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且可操作性极强的教育理念,它必将在中学德育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德育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心理感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