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2010-06-08 03:42黄旭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9期
关键词:阿昔洛洛韦带状疱疹

胡 彬 黄旭蕾 李 利

1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643010)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610041)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1]。早期、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随着大量抗病毒药物的应用,VZV通常会对依赖胸苷激酶(TK) 的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药物,产生耐药。而膦甲酸钠通过阻断病毒DNA聚合酶的焦磷酸盐结合位点而抑制酶活性,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在病毒对阿昔洛韦耐药的情况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我们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作比较,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患者病程<72h,年龄18岁以上,4周内未内服或外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

1.1.2 排除标准

①对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其衍生物、膦甲酸钠过敏者;②皮损并发细菌感染者;③已知有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或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1.3 一般资料

确诊为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59例,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5.1岁;病程1~3d,平均2.4d。皮损分布于胸背部23例,腰腹部18例,头颈部13例,四肢5例。所有观察病例均具典型临床表现(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神经痛)。

1.2 治疗方法

5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例,应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商品名可耐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g,1次/d,静脉滴注,连用7d。对照1组:20例,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250m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连用7d。对照2组:19例,应用盐酸伐昔洛韦(商品名丽珠威,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0.3g,2次/d,口服,连用6d。3组患者均同时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3 观察方法

水疱停止发生、皮损干燥结痂、疼痛消失及全病程天数,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为疼痛消失,皮损消退>90%;显效为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为60%~90%;好转为疼痛减轻,皮损消退30%~59%;无效为疼痛减轻不明显或皮损消退<30%。总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包。治疗后止疱、止痛、结痂和总病程天数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时,止疱、止痛和结痂时间均较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组短,且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病程亦短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组,但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和总病程方面,阿昔洛韦、伐昔洛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2。

表1 3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较(±s,d)

表1 3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较(±s,d)

组 别 止疱 止痛 结痂 总病程治疗组 2.4±0.995 3.35±1.137 3.65±0.933 7.15±1.387对照1组 3.15±0.993 5.15±1.268 5.00±1.257 7.75±1.333对照2组 3.16±0.834 5.21±1.084 4.58±0.838 7.84±1.385

表2 3组中各组间疗效比较(P)

膦甲酸钠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组(χ2=4.329,P=0.037;χ2=4.674,P=0.031)。阿昔洛韦组与伐昔洛韦组相比,两者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结果见表3。

表3 3组治疗带状疱疹总疗效比较 例(%)

阿昔洛韦组、伐昔洛韦组分别有1例皮损消失后仍有后遗神经痛。3组均作治疗后的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由于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可致神经损伤出现明显的神经痛,尤其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疼痛更加剧烈且易遗留后遗神经痛,因此对本病早期、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阿昔洛韦、喷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最常用的药物。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阿昔洛韦在感染细胞内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和细胞激酶作用下逐步磷酸化,生成阿昔洛韦三磷酸,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复制;阿昔洛韦还可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中止病毒DNA链延伸[4]。伐昔洛韦系阿昔洛韦前体药,是在无环鸟苷侧链上加入一个亲脂基团缬氨酸成为阿昔洛韦左旋缬氨酸酯。该药口服后能在胃肠道极好地吸收,并通过酶的水解完全转变为阿昔洛韦,这可使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增加3-5倍,达65%[5]。本研究显示,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对止疱、止痛、皮损愈合和痊愈时间有较好疗效,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但伐昔洛韦为口服制剂,使用便捷,更易被患者接受。

膦甲酸钠是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为焦磷酸盐类似物,活性化合物为三磷酸盐,非竞争性地阻断病毒DNA聚合酶的磷酸盐结合位点,阻止焦磷酸盐从三磷酸脱氧核苷中分离,抑制病毒DNA合成[6]。膦甲酸钠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 Epstein- Barr)病毒(EBV)、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有抑制作用[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会对依赖胸苷激酶(TK)的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而膦甲酸钠是针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抗病毒药物,不依赖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激活,因此膦甲酸钠在此类病例中应优先使用[8]。膦甲酸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肾损害,体内吸收后,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分泌排泄,约80%以上自肾排出[9]。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加大液体入量,减少药物对肾脏的不良反应。

国内资料报道,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尤其是重症带状疱疹,可于较短时间内止疱、止痛,病程明显缩短,取得显著疗效[10-12]。本研究料亦显示,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对比观察,应用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疼痛、抑制新发水疱、加快皮损愈合。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相比较,膦甲酸钠组总病程缩短,但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试验样本量较小有关。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效果显著,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3-64.

[2]靳培英. 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68.

[3]李慧珠,吴晓初,李和莲.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3):217.

[4]叶兴东,张锡宝.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8):705-707.

[5]Soul Lawton S,Seaber E,On N,et al.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and metabolic disposition of valaciclovir,the L-valyl ester of acyclovir,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to human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5,39 (12):2759-2764.

[6]吴建兵,林麟.抗病毒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5(1):57-59.

[7]Nikkels AF,Snoeck R,Rentier B,et al. Chronic verrucous varicella zoster virus skin lesions: clinical,histological,molecular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J]. Clin Exp Dermatol,1999,24(5):346.

[8]Stfrin S,Berger TG,Gilson I,et al. Foscarnet therapy in five patients with AIDS and acyclovir resistant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fection[J].AnnInterMed,1991,115(1):19-21.

[9]李恒进,赵华.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2):886-889.

[10]赵凤莲.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74 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5):439.

[11]王威,张华黎.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089-2090.

[12]魏文国,曾三武,纪黎明.可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2):75-78.

猜你喜欢
阿昔洛洛韦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