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三性”

2010-06-09 09:41高勇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三性层次性选材

高勇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过程中,阅读教学改革似乎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作文教学却始终处于一种“被惦记而不敢轻易触碰”的尴尬境地。然而,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还是从“素质”的角度而言,作文教学都是不能被轻视的对象,甚至已然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内容无序化、评改方式程式化、能力形成低效化”的倾向,“打乱仗”和“乱打仗”现象屡屡出现在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中。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认为应该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好作文教学过程的阶段性

对于作文教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单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也适合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出不同的阶段。教学本身是为学生服务的,最终的效果也要靠学生来体现,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不能忽视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如果高中三个年级的作文教学没有体现出能力培养的梯度性,而是笼统地教学,随意地教学,那么它就违背了学生认知能力的规律性,所以,教学效果常常出不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高一年级,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这里存在着一个转型和适应的问题,这时的作文教学应照顾到与初中作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我们可以把教学重点仍放在记叙文上,同时辅以记叙性散文。教学时,侧重于将之前的“简单记叙文”变为现在的“复杂记叙文”的方法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新的技巧和方法时,不会是完全的陌生,收效也会相对明显些。

高二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大以及思想深度的提高,这一阶段适合把教学重点放在议论文上,同时辅以议论性散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来确定是从简单的议论文开始,还是直接进入中难度议论文的教学和训练。

高三年级则是一个开放性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各种文体进行作文训练。该阶段,由于学生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和生活,知识面和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扩展和提高,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文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

注重作文教学的阶段性,既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很好的把文体训练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四不像”现象。

二、处理好作文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我们的作文教学涉及到“内容”和“对象”两个方面,因此,关于“层次性”,这里也包含相应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层次性,一是学生的层次性。

1.文章的层次性。所谓文章的“层次”,这里是指作文过程中的审题、立意和选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学生的作文过程中表现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关系,出现了层次的差别。这三者中,审题是第一层,立意是第二层,选材是第三层。拿到一个作文题,审题是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偏差,则立意和选材就毫无意义可言,文章宣告失败;依此推知,若立意不明确,材料的选择就会失去方向;若选材不恰当,就不能很好地凸显主旨,甚至会改变作者的初衷。因此,严格地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的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因某一环节的失误而造成的“满盘皆输”的局面产生。

(1)审题。审题过程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这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基础,是学生迈向成功作文的第一步。审题清楚准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果审题不慎,没有准确理解题意,或者是“牛吃南瓜无处下口”,或者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都无法使成功的作文顺利诞生。所以,作文教学时,审题训练应放在第一层面。对于审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相近的题目来训练,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多元解读来训练,还可以采取给别人的文章命题的方式来训练,等等。

(2)立意。所谓“立意”,就是选定主题(或中心、或论点)。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一篇佳作的诞生是从选定主题(或中心、或论点)开始的。不明确写作目标是什么,只是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立意要求做到新颖而有深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事物要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能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3)选材。所谓“选材”,包含着“选择材料内容”和“选择材料使用角度”两个方面。这也是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完全寄期望于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补充学生的作文素材近乎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所以,我们必须对教材和读本这些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样一来,不仅没有额外的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使得阅读教学无形地成了作文教学的有力外援。

审题、立意、选材既是作文构思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也是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三个层次的错误。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理应把它们纳入到我们的教学环节中来。

2.学生的层次性。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因而,作文教学效果就不可能呈现出“齐步走”的现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必须相应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理的发展,取得相应的进步。我们可以在每一个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能力级别(如A、B、C层)。在作文训练大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制定小的目标,当某一层次的学生顺利完成该层次目标的达标时,便顺理成章地升入上一个层次。这样一来,既让低水平的学生看到了希望,同时又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调动好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改理念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不仅仅体现在阅读教学中,还应体现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出题学生作,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一惯做法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操作方式。教师统一出题的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作文训练的质量,妨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为了打破这一常规,我们可以尝试把学生吸纳到作文组织环节中来。

1.鼓励学生自己命题。这一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不可避免地会围绕着成人的喜好和思考模式出题,这样一来就忽视了作文本身是学生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一本质。某一阶段,学生眼里在关注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能让学生参与命题的话,那么作文训练就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同时,也能很好的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鼓励学生自改、自评和互相评改。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和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新课改理念下,我们与其选择耗尽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评改学生的作文而最终收效甚微,不如直接提供给他们作文评改的要求和技巧,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改、自评和互相评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评价水平,还能有效地促进作文能力的内化。

总之,只有当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好了阶段性、层次性和参与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三性层次性选材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选材“碰头”好热闹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