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分析

2010-06-15 01:44陈方祥刘建忠
重庆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初筛感染者本院

陈 钧,陈方祥,袁 玲,何 静,刘建忠,滕 方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输血科,重庆400042)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美国首次发现。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使得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最后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约2 180万人死亡,超过5 100万人受到感染[1]。本院从2000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至2008年底已发现97例,现就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本院各科室送检血液标本共71 848份。

1.2 试剂 抗-HIV筛查试剂:国产ELISA(1+2)试剂分别由金豪、新创、万泰、GBI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进口快速胶体金试剂由韩国SD公司提供。以上试剂均经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用进口快速胶体金试剂和国产抗-HIV(1+2)ELISA试剂对每一份标本进行初检。两种试剂均阴性,判为阴性;任何一种检测试剂显示阳性的可疑标本,均采用另一种国产抗-HIV(1+2)ELISA试剂复检,复查结果为阴性的判断为初筛阴性,复查结果为阳性的判断为初筛阳性;两种试剂同时为阳性判为初筛阳性,初筛阳性样本送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2 结 果

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71 848例门急诊、体检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测出HIV阳性患者97例,平均阳性率为0.135%,呈逐年增长趋势(图1)。其中5例感染者曾经在各县市疾病控制中心获得HIV感染确诊,值得注意的是这5例患者在就医时均未曾事先如实告之医生,其余92份初筛阳性样本送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确认,阳性率为100%。其中内科住院患者33例,占34.02%;外科住院患者 31例,占32%;儿科住院患者1例,占1.01%,门诊患者26例,占 26.8%;患者家属6例,占6.17%,患者分散就诊于各个科室(图2)。

图1 2000~2008年本院检出的HIV感染例数趋势图

图2 2000~2008年本院检出的HIV感染者就诊科室分布情况

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0例,男女比例为:2.23∶1,年龄5~93岁,感染者以 30~50岁的青壮年为主,儿童患者 1例。检测出22例50岁以上老龄感染者,最高年龄达93岁。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所发现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逐年增加,一些地区已进入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形势严峻。从2000年到2008年,本院确诊的HIV感染者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与全国统计的HIV感染者发现趋势相符,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

本次97例抗-HIV阳性患者中,其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年龄组偏多。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检测出1例儿科患者,患儿5岁,确诊为母婴传播[2]。按照HIV从血行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的规律,儿童可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应对HIV母婴传播需要国际社会、政府部门、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和协调[3]。本院在2004年成功进行了1例母婴阻断,2年后复查抗-HIV阴性[4]。另一个现象是50岁以上的老龄患者占22.68%,最高年龄达93岁,这也是目前报道的最高龄患者。可见艾滋病感染者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年纪较大的患者更羞于向医生坦承他们曾有过同性关系或婚外性行为,因此更易使医生将其身上的某些艾滋病病征混淆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老化、免疫力下降及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艾滋病的延诊或误诊。

随着我国HIV疫情的加重,HIV病毒感染者会因各种疾病到医院就诊,本次检出艾滋病毒感染者中,除6例是吸毒人员外,均为普通人群。根据WHO的统计,全球HIV感染者约5%~10%为经血液传播而感染[5]。有研究报告,在职业感染病例中,经过皮肤或者黏液暴露在HIV病毒感染者血液下,一个外科医生工作30年感染HIV的概率为0.3%[6]。Grimes[7]研究了全世界94篇文献中的170例病例,经过皮肤损伤后接触AIDS的血液,多数病例发生在护士、助产士和外科医生身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她)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8]。因此,对所有手术、介入性检查、介入性治疗、可疑患者等进行HIV标志物检测,不但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还可以适时掌握所面对患者的传染病感染状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危险。

综上所述,从本次观察的资料中可见,HIV感染者存在于多病种、多个年龄段中,HIV感染已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因此对HIV感染者及时诊断、治疗,对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曹韵贞.艾滋病临床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前景[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6(29):1.

[2]傅国芬,史源.儿童艾滋病1例[J].重庆医学,2006,35(21):1936.

[3]李澜.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6.

[4]陈方祥,何静,刘建忠,等.21例HIV抗体阳性检测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11):981.

[5]季阳.输血相关艾滋病的积极预防与控制[J].健康必读,2003,1:13.

[6]Cassina PC,Keller T,Sinunen HP.The real incidence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in the operating room-a prospective study[J].Swiss Surg,1999,5(1):27.

[7]Grimes RM.Tuberculosis control in health care eorkers:an algorithmic approach[J].AJIC,1996,24:70.

[8]蔡绍丽,张旭.医务人员 HIV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8,37(1):25.

猜你喜欢
初筛感染者本院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