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催生“一体化”改革

2010-06-19 09:51蔡国全
湖北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资源办学

◎/蔡国全

改革之初,黄梅县孔垄镇中心学校认真分析了教育的现状。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紧缺,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普九”债务沉重,公用经费紧张,教师待遇低,教学条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由于生源减少和教学点过于分散,导致“超小班”出现,师生比例达不到政策要求,办学成本居高不下。

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对教育发展而言,农村小学教育就存在着“超小班”这个“短板”。2006年以来,孔垄镇中心学校在本镇推行了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为主题的“一体化”改革,有效地补齐了“短板”。

改革从整合教育资源着手,其主要做法是: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打破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办学格局,将原有26所村小和9个教学点整合为7所中心小学,撤消完小2所、教学点2个,每所中心小学由本部和3-4所分校或教学点组成。合理调配教师,打破地域限制,做到校长选拨公开化,教师配备均衡化,优秀教师共享化,全体教师“分流”化,学科教师流动化。加强经费管理,改变了经费使用“撒胡椒面”的作法,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集中使用,实现用“小钱”办大事。

规范办学行为,开全开齐课程。全面开课是“一体化”改革中坚持规范办学的标志,也是一条铁原则。在教师任课安排上,一改过去教师包班制,实行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专任制,现在一名教师担任两个或多个班级语文或数学课;体育、音乐、美术和英语学科教师在各分校之间流动任教,他们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把艺术、体育等小学科课程演绎得有声有色,偏远的教学点里也传出了孩子们久违的欢歌笑语。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首,扎实开展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被纳入每期中心学校和各中心小学的工作要点。各中心小学不间断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开办全校性的养成教育讲座、编写《养成教育三字经》、举行养成教育演讲等,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行为规范深入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其次是坚持教学为主,大力开辟第二课堂,深度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第三,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年来,正是孔垄镇中心学校坚持实施“一体化”改革,走学校内涵式发展之路,才使孔垄镇教育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资源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