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肝实脾饮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 38例

2010-07-05 11:05西安市户县中医医院内科西安710300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利尿腹水肝硬化

曲 勇 西安市户县中医医院内科(西安 710300)

2008年~2009年,笔者运用自拟方护肝实脾饮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38例,疗效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 76例患者均为户县中医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其诊断符合《内科学肝硬化》第六版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1],其中乙肝肝硬化 60例,丙肝肝硬化 4例,酒精性肝硬化 6例,原因不明的肝硬化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8例。治疗组男性27例 ,女性 11例;年龄 32~66岁 ,平均年龄 46.0± 6.8岁;病程 4~18年 ,平均病程 8.1± 3.7年;Child-pugh分级:B级 28例,C级 10例。对照组男性 28例,女性 10例;年龄 30~63岁,平均年龄 44.0±6.1岁;病程 3.8~17年,平均病程 7.9± 3.1年;Child-pugh分级:B级 27例,C级 1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Child-pugh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西医常规处理:卧床休息,给予低盐、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根据尿量多少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安体舒通为主配合使用双氢克尿噻。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补至≥30g/L。如有感染者及时合理使用敏感的抗菌素抗炎等对症治疗;同时注意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10d为 1个疗程,连续应用 5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护肝实脾饮:生黄芪 30g,鳖甲(打碎先煎)、薏苡仁、猪苓、枸杞、败酱草、丹参各 15g,当归、陈皮、大腹皮、泽兰、干地龙、怀牛膝各 10g,太子参、阿胶珠(烊化)各 9g,肉桂 6g;水煎 2次,浓缩取汁 380mL,1剂 /d,分 2次口服,每个疗程 10剂。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并结合临床制定。显效:腹水及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腹水基本消失,全身症状缓解,证候积分减少≥30%,肝功能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恶化者。

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评估:CLDQ为自填量表[3]。量表有 29个具有代表性的题项组成,问题涉及六个方面:腹部症状 (AS)、困乏 (FA)、系统症状 (SS)、活动能力(AC)、情感 (EF)、焦虑(WO),选择项由 7个选项组成,选择 1计 1分,选择 2计 2分,依次类推,选择 7计7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 18例,有效 17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2.1% 。对照组显效 10例,有效 16例,无效 12例,总有效率 68.4%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生存质量评价比较 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从统计表1得出,两组治疗后在 AS、AC、EF、WO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在 FA、SS方面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在 FA、SS方面有明显改善(P<0.01)。

血清生化指标 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由表2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清 ALT、AST、TBI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 ALB较前升高(P<0.05)。

讨 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表现以腹水、腹部膨大胀满、皮色苍黄、纳差、疲乏无力、脉络显露等为其特征,相当于祖国医学“臌胀”范畴。肝病大师关幼波认为:“系因湿热之邪未清,日益胶固,缠绵日久,伤及脏腑气血功能,进一步发展而耗伤脏腑气血引起实质性损害。气虚血滞,瘀血滞留,着而不去,凝血与痰湿蕴结,阻滞血络则成痞块,进而凝缩坚硬,推之不移,若脉道受阻则络脉怒张,青筋暴露。所以,气虚血滞为肝硬化病之本,湿毒热邪稽留血分是为标。后天化生无源,则肝肾阴精无以济生;又因湿热内耗,则肝肾阴精枯涸,肝无血养而失柔,肾无精填而失润,以致肝肾阴虚;阴虚则虚热内生,虚热与稽留血分之湿热相合,以致阴虚血热;由于正不抗邪,气血日衰,阴精日耗,阴病及阳,气衰阳微,以致脾肾阳虚,乃见腹大肢削肉脱而成本病。”可见,臌胀病形成机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宜利水消胀,同时兼顾肝、脾、肾诸脏。是故,本方用太子参、生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枸杞、阿胶珠、鳖甲育阴软坚;薏苡仁、猪苓、陈皮、大腹皮、泽兰淡渗利湿健脾;当归、丹参、怀牛膝、干地龙活血通络;泽兰、败酱草利湿清解郁热;小量肉桂助肾阳,引火归源;诸药性情温和,益气养血,育阴助阳,无留寇之弊;活血通络,利湿清热,无伐肝伤脾之虞。融养血护肝,健脾益肾,利湿清热,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一体,扶正祛邪,巧中病机要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利水中药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钠离子排出,避免西药利尿引起电解质紊乱之弊。益气健脾药物能改善蛋白代谢,提高血浆白蛋白。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肝纤维化,活化肝细胞功能[4]。太子参含氨基酸、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易提高机体免疫力。枸杞含甜菜碱、多糖、粗脂肪、精蛋白、核黄素、烟酸、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补血升白细胞、抗突变,抗脂肪肝及保肝作用等。黄芪含苷类、多糖、氨基酸等,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改善贫血,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机体抗病力。当归水浸液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起到生血作用。薏苡仁含脂肪油、内酯、多糖和氨基酸、B1等,具有解热镇痛等作用。猪苓有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而起到利尿作用,同时猪苓多糖有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大腹皮具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助消化;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具有软肝作用。鳖甲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抑制结缔组织增生,起到软肝护肝作用。阿胶珠由骨胶原组成,水解后含有多种氨基酸。陈皮提取物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提高生活耐力与利胆,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作用。泽兰有强心、利尿作用。败酱草抗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地龙水煎液有良好的解热、纤溶、抗凝、利尿,防治肝硬变的作用。怀牛膝具有利尿、抗凝、降脂及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肉桂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使血管阻力下降,促进肠运动,增加消化道分泌,促进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起到消胀作用[4]。以上中药相伍,具有扶助正气、改善蛋白代谢、利水消肿及增进食欲等作用,起到调整与改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弥补西药的不足,发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本组结果表明,应用护肝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不仅能很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升白蛋白水平,而且还能一定程度的提高生存质量,使腹水尽快消退,病情稳定。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5.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4.

[3] 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肝硬化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4] 郭英君,李京涛 ,常战杰.丹芪五苓散联合安珐特治疗肝硬化腹水 40例 [J].陕西中医,2009,30(9):1122.

[5] 高学敏.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 ,2007:124-482.

猜你喜欢
利尿腹水肝硬化
肉鸡腹水咋防治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