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何处寻良药?

2010-07-10 07:45张鹏
通信世界 2010年9期
关键词:网游网吧分级

尽管“两会”期间,互联网并未如医疗、物流等行业,形成一系列完整提案,但总结众多代表们的声音,其中不少都与互联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网游分级、网络侵权、关闭网吧以及实名制等。

“网络在实现其快速传播性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而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是立法大于行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杨姓专家告诉记者。

政出多门

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延平在“两会”期间,针对互联网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明确表示,“加强立法,管理部门依法执法,营造法制化治理环境;优化决策程序,理清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改善治理形象”。

其实,我国针对互联网的治理工作早已开展多年,比如打击传播色情、暴力内容等。但结果往往是“何时打何时好”,无法彻底将其根除。其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很多都缺少对“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的责任限定。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的问题在于政出多门但还不是法律,行政力量过强,但法律力量较弱。”

他表示,对于互联网的治理工作牵扯国家很多部门,包括省市一级的政府部门都在制定一些规定和条例,但各部门间难免存在责任划分不清和治理工作不连贯的问题,“比如有些互联网的暂行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但还在‘暂行’,国家应该对此进行及时清理和规范,并尽早形成法律法规。”

治理≠一刀切

有些道理越辩越明,而有些就没那么乐观了。“两会”期间,有关“关闭网吧”和“网游分级”的提案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其中褒贬不一。

应该说,提案本身的初衷无可厚非。有数据表示,92%的青少年去网吧是为了打游戏,而目前网络游戏已成为暴力、色情的滋生地,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关闭网吧和网游分级真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

“毋庸置疑,如此‘一刀切’的措施确实能够缓解这一社会矛盾,但同时,也将引发一连串的复杂问题,比如国家应该如何补偿网吧产业链上的相关群体和个人,又该如何限制那些已经符合了国家文化产品审查标准的游戏企业的市场经营?”前述研究院人士如此表示。

“沉迷网游的根源不在于分级,真正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政府、共青团以及相关组织积极向未成年人推荐适合的游戏,而不是采用国家强制。”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的话似乎更有说服力。

内容监管刻不容缓

另外,在“3G应用元年”2010年,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管理也引起“两会”代表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带来《关于加强网络规范,构建健康网络环境的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一位专家认为,目前确实到了布局移动网络内容管理的时候,“垃圾短信和手机涉黄一直是主管部门和运营商十分头疼的问题,3G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监管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提前布局”。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强力推进运营商承担大部分工作,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从立法角度强化管理,在未来的《电信法》中明确相关职责以及追究办法。(张鹏)

猜你喜欢
网游网吧分级
亲子协力击败网游成瘾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研究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