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及用法分析

2010-07-14 08:06李海玲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褒义中心词徐州

李海玲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徐州方言属中原官话徐蚌片,虽与普通话极为相似,但细致分析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针对徐州方言中特殊的程度副词及其用法进行分析,(这里的“特殊”主并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包含两种情形:普通话中没有的而徐州方言中存在的;普通话和徐州方言中都存在,但在徐州方言中表现不同的涵义。)力图揭示其特点,更好的认识徐州方言。

一、徐州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本部分列举了徐州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如挺、稀、血、虚等。它们大都是普通话中没有的程度副词,即便有,在徐州方言中也有独特的用法。

(一)挺

普通话中 “挺”作为程度副词常用于口语,程度跟“很”相似。“挺”还带有亲切、爱抚的意味。“挺”在修饰一些含有贬义的词语的时候,表现的程度非常轻,常常含有委婉的语气。在徐州方言里,“挺”的这种用法一般不用“挺”,而是用“怪”、“才”等程度副词代替,如,“挺酸”一般用“才酸”“怪酸”代替。

“挺”在徐州方言中有独特用法。如:

(1)你身上怎么挺湿?

(2)这雨下的,外边儿到处挺潮。

(3)这馍好长时间了,挺硬,咬都咬不动。

此用法在徐州方言中经常出现,“挺湿”“挺潮”“挺硬”中的“挺”具有“……透了”,用周遍性表现程度强烈。“身上挺湿”的意思就是全身上下都湿透了。

另,有“挺+不+形容词”的搭配,意思与“挺+形容词”基本相同。如:

挺不湿=挺潮

挺不硬=挺硬

“挺”的搭配能力不强,但使用范围广,频率高。

(二)稀

徐州方言中“稀”使用相当广泛,褒贬词语都能修饰,以贬义为主。

多数情况下用于与“烂、丑、累、远、重、困”等用于贬义的单音形容词,即使与“甜”等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连用也大都表现了说话者的讨厌情绪。如:

(1)这什么苹果,稀酸。(暗含味道不好的意味)

“稀+形容词”的模式有时候也可以用“稀+不+形容词”来表示,这里,不”不表示否定,相反,它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协调音节。使用时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加入一个音节可以使感情表现地更彻底。

如,“稀脏”可说成“稀不脏”,意思基本相同。如:

(2)a.你这小孩儿几天没洗澡了,稀脏。

b.这小孩儿几天没洗澡了,稀不脏。

二者都表达很脏的意思,在实际的应用中,“稀+不+形容词”表现的感情色彩更浓厚,有时还会在“稀不”与中心词之间加上“熊、烂”等形容词使情感更强烈。

“稀”单用只能修饰单音节词,“稀+不”可以修饰多音节词。如“稀不破烂”,一般不说“稀破烂”;“稀不难看”也不说“稀难看”。

此外,稀还可以与褒义形容词连用。如,“稀好”、“稀俊”“稀脆”但是,现在这种用法不是很常见,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纯粹表示褒义,仍含有贬义。

如:(3)——你看我俊不俊?

——嗯,稀俊稀俊!

这里的“稀俊稀俊”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表漂亮,带有明显的附和色彩,经常在亲人、好朋友及恋人之间使用。“稀”和它的中心词叠用表程度加强。

表褒义时,“稀+形容词”不能用“稀+不+形容词”来表示,比如,“稀俊”,不能说成“稀不俊”,这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到底是“俊”还是“不俊”?

(三)恁

与普通话中“那么”的意思相同,是“那么”的合音,属语流音变。“恁”侧重表主观程度高,褒贬词语都可修饰。比“稀”的程度强,有“特别”的意思。

如:(1)a.这苹果稀酸。(苹果不一定很酸,只是不好吃的借口。)

b.这苹果恁酸的。(苹果真酸,但并不是不好吃。)

“恁”通常与“的(dei)”连用。 如:

(2)a你这小丫恁能的。(含有敬佩之情)

b你这衣服恁漂亮的。(有嫉妒意味)

c我咋恁烦你的。(既可表不耐烦,也可表喜爱之情。)

“恁”不能和“不”连用,不能说“恁不酸”、“恁不烦人”。

(四)血

在方言中极具特色,说明程度达到极点,属于过量级程度副词。

比如:血酸:非常酸相当酸,是“怪酸”“才酸”“稀酸”不能比。

血苦:特别苦。苦的不能再苦了。

“血”在徐州方言中还可以嵌在词语当中。如“倒血霉”,“血”嵌在动词“倒霉”中间,形容倒霉的程度,意思是倒了八辈子霉,倒霉至极。

“血”还可用在名词前面,通常用于骂人。如“血龟孙”,骂人骂到了极致,相当于骂人断子绝孙。

(五)透

“透”在普通话中一般做形容词,如“透彻”、“透灵儿”等。在徐州方言中可作为程度副词。如:这间屋透亮。

“透”基本上只用于表积极意义的词,表现了说话人的喜爱和肯定。

如:今儿个太阳透毒,把被子拿出来晒晒。

这里的“透毒”表非常好。虽然用“毒”这个字眼,但也表现了高兴的口气。表达说话者的喜爱。

(六)甚

“甚”在徐州方言中一般表消极意义,经常与否定副词“不”连用,形成“不甚X”结构,其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是特别X”。

如:——考试考得咋样?

——不甚好。

这里的“不甚好”意为“不是特别好”,除表程度外,还表现了说话者的后悔、害羞等感情,有时候也可表说话人的谦虚。

(七)虚

“虚”在普通话中可作形容词,不作副词。在徐州方言中可作为副词,但情况很少。仅见于几例:

如:这河里的水虚青。

你的脸怎么虚紫啊?

此外,还可用“虚+不+形容词”。如,

虚不紫=虚紫

另外,此表达还可以表达成“虚不烂紫”,用“不、烂”等消极意义的词表示程度加深。“虚不紫”比“虚紫”还紫。

(八)直个

过量级程度副词,常表达主观感受,不用于客观方面。

如:终于考完试了,心里直个恣(zei舒服、惬意)儿死了。

“直个+形容词+补语”表达的情感强烈。通常用于年轻人之间。

有时,“直个+的”可以作为一个省略句存在,如:

——这个小丫长得太俊了。

——嗯嗯,直个的。

言外之意是这个人的美貌不是“太”可以形容的,表现了说话者对于描述对象由衷喜爱,比前面“稀”中的“稀俊稀俊”的情感要强烈得多。

有如:这个人,直个是人!

这句话在普通话中可说成“这个人实在不是人”。“直个”带有强烈的厌恶色彩,一般表说话者对“这个人”恨到了极点。

二、徐州方言中特殊程度副词的特点

“普通话的副词都可以用于相对的几个方面 (如最大、最小、最坏、最好),……有的专门用于好的方面不用在坏的方面,有的则只能用在坏的方面不能用在好的方面(也有两面都能用的),与普通话不同。 ”[1]

通过以上八个例子可以窥见一二。

1.色彩:

词汇除了基本意义外,还有附加色彩,表示某种感情。普通话中很多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有附加色彩,副词则少见。徐州方言中,很多程度副词都有附加色彩,不了解这些就不能理解言语的“言外之意”。在上述8个程度副词中:

a.表达褒义:透

b.表达贬义色彩:挺、稀不、血、甚

c.既可表褒义也可表贬义:稀、恁、虚、直个

其中,在c类中,褒贬都存在的情况下,贬义色彩的表达占绝对优势。(参见表一)

徐州方言里特有的程度副词大部分都表示贬义或消极色彩,少有表现褒义或积极色彩的程度副词。外地人听徐州方言常常感到强烈的火药味。但方言区的人在使用一些很激烈的话语的时候并不觉得是二者关系有什么不好,相反由于这样的使用增进双方的感情,“贬词褒用”的情况非常普遍。

表一:

?

2.词缀:

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程度副词可以跟“不”连用,修饰中心词,但是并不表示否定涵义,而只是表示程度的加强或者缓和。其中,“挺、稀、虚、血”等放在“不”的前面,构成“X不”的结构再形容中心词,意思没有改变,只是表达的程度增强了;“甚”与“不”一起用时,先是“甚”与中心词连用,“不”修饰“甚X”,表示程度的缓和,在八个词语中,只有“恁、透”不能和“不”搭配使用。

此外“恁”和“的”搭配,表示程度上的变化。也有程度副词嵌在词语里面的现象,如“倒血霉”。详见表二。

表二:

?

3.重叠现象:

普通话中,副词的重叠分为两类,一是基式是单音节副词,重叠式是AA;二是基式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是AA(儿)。[2]徐州方言中,程度副词的重叠方式是一般是ABAB型,即程度副词。

上述例子中很多程度副词可与中心词叠用,像“挺潮挺潮”、“稀俊稀俊”等,除了程度上的变化外,还可以使对话的气氛发生变化,如“透好透好”,表示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赞美,比“透好”更进一步,而“挺潮挺潮”比“挺潮”更能表现说话者的不耐烦。(参见表三)。

表三:

?

三、余论

通过以上的例子及其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徐州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徐州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多类似,只有了解二者的区别,才能说好普通话,避免把方言词语带入普通话中,摆脱“徐普”的尴尬。

[1]李申.徐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254.

[2]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28,194.

猜你喜欢
褒义中心词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Why I ride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
说句好话挺难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