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管理 提高党员素质

2010-07-14 04:02本刊编辑部
当代兵团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党组织机制党员

本刊编辑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每个党员都工作、生活在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议、联系和服务群众,都要依靠每个党员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党员素质的高低。党员素质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得好,党的先进性就能充够充分展现出来;反之,党员素质差,基层党组织就会形同散沙,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时,特别指出要“以提高素质为主,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兵团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意见》在部署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时也提出要“着力提高党员素质,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为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一基础工程。根据全国党建先进单位的经验,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必须形成党员教育管理6个方面的创新机制。

第一,形成不新强化赏员意识机制。这方面,兵团很多基层党组织都进行过探索和实践,如有的单位在执行重大任务时,党员佩带党徽上岗,“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把党员的作用显示出来,把党员的形象树立起来”;有的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此外,一些党组织采取的“四先”、“四学”、“四高”等做法也值得借鉴。“四先”,即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务党员先了解、先讨论,科学管理知识和先进设备操作技术党员先培训、先掌握,产品质量标准和岗位工作规范党员先掌握、先做到,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先行动、先完成;“四学”,即党员带头学新理论、学新政策、学新科技、学新知识;“四高”,即要求党员思想认识高于群众,道德修养高于群众,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一般来说,党员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环节。党员意识是由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形象意识构成的,是党员个体对自身党员属性和党员责任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培养和强化党员意识,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和抓住党员意识的生长点和增长点。一是党员身份上的荣誉感,二是党员事业上的成就感,三是党员组织上的归宿感。要围绕激发党员的“三感”。通过党的历史,包括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的宣传教育,帮助党员认识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认识到党的事业的光明前景;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的教育,帮助党员认清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崇高职责。

第二,形成赏员权利保障机制。据组织部门一项调查,一些党员之所以党员意识淡薄,之所以对党的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之所以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同党组织尊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不够有关。党的历史证明,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确立党员在管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力求组织广大党员讨论。充分听取各种意见。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到这些,就要大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党内大力弘扬民主作风,清除不民主作风,要以完善和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系统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

第三,形成党员能力增强机制。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的先进,更应该体现为一流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体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的贡献。没有这种将自己认同的理想与信仰化为实际行为和实际贡献的过程,就不是真正履行了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务必在教育党员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注意强调党员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生产技能,以便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主动积极地为党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比如,广泛开展“党员技术攻关岗”、“党员致富示范户”、“党员先进技术示范户”活动就是个好办法。党的组织在教育党员发扬风格、多作贡献的同时,更要注重创造条件帮助党员到重要岗位上去培养和锻炼,去增长才干,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要抓好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政治、品德、才学、能力、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使之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第四,形成赏员责任落实机制。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在内涵和层次上明显高于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这一点,是党员先进性鲜明而集中的体现。义务就是责任,履行义务就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实质,就是要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建立这样一个机制,有两个环节很重要。一是要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职务,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加以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员,使党员清楚无误地明白自己的责任。二是通过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促使党员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比如,近年来在兵团开展的“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无疑有利于加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此外,有的地方摸索出“三联系”、“三要”的党员管理机制,效果显著。“三联系”是指建立党员与入党申请人、党员与非党干部、党员与先进工作者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联系对象的思想、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教育;“三要”是指要求党员要廉洁从事,开拓创新;要事事带头,率先垂范;要兢兢业业,甘于吃苦。

第五,形成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党员进步激励机制的功能是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党员管理预期的方向发展,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激励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目标激励法,如开展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党支部活动,争当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五带头”优秀党员活动,把党的近期奋斗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分解和细化成可以为党员所期望达到的预期成就和结果,使之成为党员积极行为的“诱因”和动力。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引导作用,需要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使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有“名”又有“利”,增强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的含金量及其對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吸引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励党员努力工作,多作贡献,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社会上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党内之所以产生和存在各种消极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纪律约束机制偏软,执行党纪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健全党员纪律约束机制,必须树立制度权威,建立硬性的制度,真正做到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人人平等。对党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例如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思想和工作汇报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持证上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要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完善。

第六,形成党员进出口机制。基层党建工作要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进一步疏通党员“出口”,加大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逐步形成有进、有汰、有留、有出,优者留、劣者出的机制。在不合格党员处置方面,要杜绝“好人主义”、“保护主义”的思想,以及“宽大为怀”、“不忍下手”的态度和“低调处理”、“内部消化”、“说情照顾”等做法;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保证不起党员作用者、违法乱纪者、腐化堕落者、群众满意率低者、丧失革命意志者、有“三不”表现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不按时交纳党费及不完成党组织所交办任务)都能得到相应的处置。

本栏编辑闻应

猜你喜欢
党组织机制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