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三种思维活动浅析

2010-07-17 07:52范守潘
化学教与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水解化学教材

范守潘

(江苏丰县顺河中学 江苏 丰县 221721)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中与之相应的思维活动主要有三种:

(1)化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

(2)化学教师的思维活动。

(3)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协调者这三种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化学知识结构,暴露化学家的思维活动过程,即再现知识的过程

例如:“盐类的水解”这一教材从演示氯化钠、氯化铵、醋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铝五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入手,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等知识,以醋酸钠水解后为例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导出盐类水解的实质。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和盐类水解的实质进行分析、推理、总结出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规律。最后结合外界条件对盐的水解影响,简单介绍了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盐类水解原因的探究,需要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的统一,这种思维方式在前面较少遇到,如何统一的问题就要联系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最终落实到化学平衡这个知识点上,从而理解盐的水解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像这样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教材最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时应采取启发引导的的方法,可通过架设桥梁和组织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这样就充分暴露化学家的思维活动过程,即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从教学的阶段观点来看,化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认识的发生阶段和知识的整理阶段。前者是指概念如何形成,结论如何被发现;后者是用演绎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知识,开拓知识的过程。由于前一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它闪耀着探索知识的火花,是发展智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本节课如果要求根据实验现象记住盐类水解的规律,直截了当固然节省了时间,但对学生来说,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暴露化学家的思维过程即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与教师和化学家的思维活动同步,并逐步实现学生的思维结构向化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

课堂教学是由两个动态过程组成的:一是教的动态过程,二是学的动态过程。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是学生学习教材的思维活动,教师对这种思维活动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了使这种思维活动卓有成效,教师还必须对教材做适当的处理。

例如:有机物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这一节的内容,化学家的思维活动:一是对有机知识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杂化轨道和共价键的类型知识的链接,三是通过本节的学习对下面的有机物的性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若单从本节的知识结构思维教学,“交流与讨论”在《必修2》已学,“拓展视野”部分在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还要系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内容可学,可教啦。无法体现化学家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转化。再者,就是学习起来显得枯燥无味,有的知识点也难以接受。

如何使学生的思路与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统一起来,教师可先演示把乙烷、乙烯、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这个实验,通过观察是否褪色及褪色的时间说明性质不同意味着结构不同,再通过模型展示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成键特点,并与结构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有机的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化学史话设置情境、简单介绍杂化轨道和共价键的类型进行启蒙,为有机物性质的教学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样才能做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达到学生的思维结构向化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发现并总结开展化学思维活动的规律、方法及技巧

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程的教学。教学的最重要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理解、接受课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能自觉地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让学生去掌握学习化学的规律、方法和技巧。

发现并总结开展化学思维活动的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有效前提。高中化学课程的设计分为模块和专题,每一模块和专题的设计都有化学思维的规律并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化学1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都是以实际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为主线,把每一族中的重要的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与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课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生产实际的情景中去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去发现并总结认识层面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实验一些规律,为这些知识的操作层面和系统层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以达到 “授人以渔”的目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设计好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得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 “尝到甜头”。

2.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结构化的化学知识。在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同时,还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去“怎样做”。

3.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学习和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灵活、机智地把教学引向深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关注学生的智能倾向。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开展针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活动,采取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效的学习。

5.提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做好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思维活动的协调过程可用下图表所示:

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和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这三种思维活动的协调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活动只是在这三种思维中起着桥梁作用。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备课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来暴露出化学家的思维活动。若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及把思维知识化,用结论替代过程等等是不可能很可能同时暴露三种思维活动的,其结果只能让学生接受了大量静止的知识,却无法使他们主动有效地学习,把教材中的知识组成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必然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

猜你喜欢
水解化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