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感新课改下,语文备课如何走出困局

2010-07-19 09:31骆柏新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文本课文

骆柏新

说起备课,每一个教师都不会陌生,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材,很多习惯了传统理念、要求、教材的教师,在备课时会有一种难于适从之感,从而陷入困局。当陷入困局时,如何走出来呢?

一、统筹考虑。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特点和它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精心准备。一篇作品编入哪一册哪一单元,它有哪些特定任务,是哪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所有这些编者都考虑到了。教师必须努力实现编者的意图,着力引导学生落实其目标。精讲篇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点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师备课时要从达到三个维度目标方面认真思考和准备;综合实践课,备课时教师要创设情景,设计学生活动体验的步骤、方式,设想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备适时指导、帮助;课内自读课,也要根据课文特点,思考学生在自读学习中,在迁移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文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准备恰当的提示和解决的办法。

二、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知识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备和提炼。教师的知识若储备不足,教学中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正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文本的探索者,而非文本的传声筒。真正的语文教学,做教师的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自己对文章的领悟评判与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语文的熏陶,从而培养语文能力。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只是教参的图解,不能让学生感到茅塞顿开,学生当然就会对语文课采取冷淡的态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需要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洞析观察,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审视判断。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总结;要求我们要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反复诵读课文。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中都把朗读放在第一位。王尚文教授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钱理群教授也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一位著名的语文教师,反复诵读课文就是他备课的关键环节。他诵读课文力求读出自己的兴奋来,对有的文章他要一直读到自己热泪盈眶方才罢休。他说如果你读课文连自己都不能打动,又怎么去打动学生呢?诵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课文的内蕴;诵读能“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相融的审美境界。

其实,无论课改怎样进行,我们都必须认识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功夫,关键在认真备课上。

我们强调备课,是说备课要充分,准备要认真。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有精力、时间去调控学生学习的状态。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得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就越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有用知识,课堂教学生成就越精彩灵动。

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备课有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对课文贴标签,而应让学生自己感悟出一些東西,强调学生对文本有独立的感悟和多元解读。语文课堂上学生如何感悟、如何解读,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除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语文专业修养以外,对这些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也应该在备课时深入思考和研究。课堂上能放能收,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能机智地处理和调控,我们才能不至于窘态百出,才能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从容自如。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语文备课,面临着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领域。我们有困惑,同时也有机遇;我们有责任,当然也会有喜悦。我们只有一往直前,努力奋进,坚信语文教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语文教学新篇章一定会在我们手下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龙川县廻龙镇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