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博物馆新馆的空间文脉传承分析

2010-07-30 12:52李信仕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双螺旋展厅展品

李信仕

建筑设计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对“熟悉”的“陌生化”过程,建筑的美感也产生于似乎熟悉又陌生的美。从任何一个天才的设计中,都可以找到前人设计的影子,也就是说,天才的设计不是凭空臆造,更不是“天外来客”,而是在空间与文脉上对前人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第一次看到由荷兰UN Studio设计的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时(见图1),有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更令人兴奋的是它奇妙变化的内部空间。正如其设计者之一范◦贝克尔(Ben van Berkel)提到的:“无论参观者站在博物馆中的哪个地方,要想向别人清楚地描述这个立足点的具体位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真正理解这个建筑,必须多次置身其中。”毫不夸张地说,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件构思独特、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这是一座双螺旋结构的建筑,恰如人的一个遗传基因:既独一无二,又保持了基本特色。

1 空间结构的传承

1.1 双螺旋结构

UN Studio方案的灵感源于一个平面为三叶苜蓿状的环形套索空间结构(见图2)。平面上,这一结构为3个相互叠交的圆形形成,三者的交集是一个三边为圆弧的类三角形。空间上,3个近似圆形的平面围绕着类三角形的中心核不断旋转,交替占据单层或双层高度的空间,最终形成了6对双层和单层高度的展览空间,它们之间由平缓的坡道或台阶加以联系。双螺旋的结构使得倾斜的面与线赋予空间以流动性与导向性,并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这样一个自由流动、视线通畅且紧密联系的展览空间,完全得益于其复杂的双螺旋结构体系。这一体系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另一座著名的博物馆,即赖特设计的位于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圆形坡道在建筑内部盘旋至建筑顶层;而在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参观者沿若干半圆形的坡道顺次穿过各个展厅到达建筑底层。可见UN Studio设计的奔驰博物馆的双螺旋结构是对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单螺旋结构的创新与发展。双螺旋比之单螺旋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复杂性,同时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偶然性。

1.2 从“平面”到“平面”

奔驰博物馆方案的精巧之处正是在于对非水平的线与面的运用来增加“平面”到“平面”的连接。当倾斜的线或面与规则的曲线结合,就会产生不规则的、令人难以捉摸的空间形式,以及互相交叠、穿插的面,这种复杂的效果也会在建筑的平、立面上表现出来,并赋予建筑动人的表现力。从博物馆的使用效果来看,采取这一复杂的空间体系显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营造动人的空间体验,构建围合或开放的多种空间形式;使参观流线相对灵活与便捷,并加强不同主题展厅间的连贯性。这种空间在高度上的直接连续的手法不仅可以在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图书馆和Jussieu大学图书馆方案身上找到影子,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建筑师使用过这一手法,比如柯布西耶从萨伏伊别墅就已经开始探讨空间在高度维度上的连续性。而赖特的古根汉姆博物馆更是将坡道和功能结合形成一个完全流畅的展览空间。

2 建筑形态的表达

设计结合了周围环境的特征要素,以圆形和曲线为基本元素的几何造型对周围的建筑与工业设施的几何要素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如毗邻地块的戈特利布—戴姆勒体育场,梅塞德斯—奔驰试车场,沿内卡河排布的油气罐以及地块周边环形道路系统。

塑造平滑的表面与棱角分明的体块,是UN Studio一贯给自己设定的挑战。这样复杂的建筑造型不依靠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无法生成,更是无法施工完成的。于是计算机虚拟技术成为这个设计的重点。范◦贝克尔认为,在对于建筑学发展影响方面,计算机虚拟技术3个最重要的潜质是:对于建筑师空间想象力的全面扩展,对传统的设计程式的根本颠覆,以及将不同的原则引入设计过程,从而加速了设计方案的实现。

这样的技术与数字建筑的前卫造型可不是UN Studio的创造,弗兰克◦盖里和扎哈◦哈迪德是这方面的设计大师,可以看到奔驰博物馆在造型上对数字建筑的表达与传承。

3 展览布局的方式

奔驰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多种多样,以平面展览和斜面展览为主,还配有悬挂式展览和参与式展览等。各种展览方式的有机配合营造了丰富的展览效果,并且突出了各种展品的特性。其中以斜面展览最有特色,它不仅提高了观众视线的可及度,增加了展品的观赏角度,而且创造了富有动感和新奇的空间感受,这种斜面的展览方式其实是对垂直与水平展示的结合与创新。

4 材料质感的表现

博物馆内部空间所具有的流动性与连续性,理所当然地成为塑造建筑外部形象的基本原则。作为博物馆的两种饰面材料,玻璃和金属被设计成条板形式,以便能更加贴服地包裹表面形态多变的混凝土结构。通高的玻璃窗沿着展厅边缘不断延伸,由相对细碎的条板状玻璃形成类似手风琴风箱的褶皱肌理,与金属部分的平滑与光泽形成鲜明的对比。博物馆所采用的玻璃本身是透明无色的,经过丝网印刷的技术处理后,有效地减少了展厅的直射太阳光线。这一点与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子塔”相同。无色透明的玻璃可以防止透过玻璃看卢浮宫而产生色彩变化,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玻璃对环境的光污染。

包裹于展厅外部的金属条板是由4 mm厚,质地细密的铝板冲压而成,板块之间的连接件经过特殊设计隐藏在板后,产生平滑无缝的效果。冲压在铝板上的纹理在建筑外表面的凹凸变化剧烈处较为细密,在变化平缓的区域则变得较为稀疏,使外饰面受力更为合理,并增强了整个建筑的动势与活力。

作为承重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在建筑内部如此不加修饰而暴露出来,是基于以下的事实:作为展品的背景,素混凝土是非常理想的材料。与汽车的金属质感对比强烈的背景,较之那种与展品同样华丽的背景,素混凝土更能突出展品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素混凝土的应用可谓由来已久,安藤忠雄运用素混凝土创作出许多富有诗意的空间。

有人将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新馆称作“新巴洛克”,还有人将之归为“解构主义”的范畴。我想,不论这件作品多么的天才,在它的设计中,可以找到前人的“影子”,找到建筑师在塑造空间与表达意境时受到现实存在的影响,自觉与不自觉地对空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这正是我们学习与思考的方向,是从前辈身上获取经验、获得智慧的方式。

[1] Ben van Berkel,Caroline Bos.UN Studio Design models:Architecture Urbanism Infrastructure,1st ed.Zürich:Niggli,2006.

[2] Ben van Berkel,Caroline Bos.Buy me a Mercedes-Benz:das Buch zum Museum.1st ed.Barcelona:ACTAR,2006:13.

[3] 周 勇.体验机车的历史——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新馆[J].建筑学报,2007(3):25-26.

猜你喜欢
双螺旋展厅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蝴蝶鱼
CCMT2016展品预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