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设计初探

2010-07-30 12:52张思佳李雪侠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户外活动青岛市

姜 虹 张思佳 李雪侠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是居住小区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本文针对青岛市若干居住小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实地调研,以调研成果为依据,总结出青岛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的形式分析

通过对青岛市不同居住小区内的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进行调研,常见的活动类型如图1所示。

根据青岛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类型,居住小区内活动场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老年人活动场地是开敞的,广场是主要的形式,以硬质铺装为主,适合老年人进行集体活动,如跳舞,打拳,文化活动等。2)老年人活动场地为半封闭的,大多用植物进行围合,场地形式以亭、廊为主,适合老年人健身、散步、休憩和日常社交等活动。3)老年人活动场地比较原生态,主要在楼间或小路旁,没有明显的活动场地,老年人的习惯自发形成了适合他们的活动场地,进行下棋、聊天、种植园艺等活动。

2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设计现存的问题

1)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的空间布局存在不合理性。很多居住小区在布局上存在不合理的一面,有的是场地过于空旷,有的场地又过于闭塞,缺少适度的围合来控制场地的尺度,使场地看上去很单调,很难吸引人驻留。整个老年人活动场地在布局上并没有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没有从老年人的角度去考虑。整个广场很空旷,场地也很大,但很少有老年人在此处活动,场地的利用率就很低。2)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缺少无障碍设计。很多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无障碍设计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有居住小区真正实现了设计上的无障碍性。这样的活动场地不仅不方便老年人进行活动,而且也有可能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降低了活动场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3)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的设施单一。老年人活动场地环境的设施单一,是很多居住小区存在的问题。居住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环境设计缺乏创新或者存在照抄照搬的现象,简单的认为老年人活动场地就是单一的健身器械的罗列,在场地上并排的摆放多种健身器械,以为这样就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活动场地上摆放的健身器械很少有老年人光顾,因为这些器材并没有很好的和场地结合,只是很生硬的摆放在那里,既没有形成很好的景观,又不方便老年人使用。不仅使老年人活动场地变得呆板,还使老年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常常使场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3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设计原则

1)易控制和选择性。很多大的又没有限定的场地,老年人进入后很快就会失去自我感、控制感和安全感,通常不会在这样的场地过多停留。所以,造成场地的使用率较低,出现大而空的消极空间。因此,在设计时应多考虑易于老人控制和选择的具有吸引力的场地,充分满足老年人不同活动的需要。这些场地应大小穿插,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应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既保持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又能相互呼应。2)安全性。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更加需要安全性,不希望车辆干扰他们的活动和交往,具体表现在对人车分流的要求比较高:居住环境中的道路交通应尽量减少车辆与人的交叉,做到人车分流;在活动场地设计中需要无障碍设计,道路及活动设施要尽量做到适合老年人的需求,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能通过步行到达各个活动场地,做到安全、无障碍、不被各种设施所阻隔。3)可识别性。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和记忆力在逐渐衰退,所以,老年人一般会很依赖熟悉的活动环境。在一个不熟悉的、无明显标识的环境里老年人很难辨别方位,特别是在较大的居住小区里,加上建筑造型的雷同和相似的环境配置,让老年人确认方位变得很麻烦。然而,标识太多同样也容易引起老年人思维的混乱,无法准确把握方位,给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带来了不便。因此,居住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设计时应依据不同功能要求创造出具备不同特点和不同形象的场地形式,划分出活动场地的层次和等级。利用道路形式、材料、质感、色彩等细部处理,来加强场地的辨识性,树立标志物是加强场地环境可识别性的重要辅助手段。4)交往性。老年人离退休后孤独感始终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因而渴望与人交流并且得到理解,这是老年人进行交往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老年人希望通过见面或交谈获得一种参与感,能让自己感到并没有被社会遗弃,依然老有所为。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坐在场地的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也是一种参与交往活动的方式。为了丰富离休后的精神生活,许多老年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上的变化,让他们不能经常去较远的绿地或公园活动,这样就使居住小区内的活动场地成为老年人日常交往的主要活动场地。

4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内容与方法

1)健身场地。锻炼是老年人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在居住小区中我们应向老人提供多种健身活动场地。这些场地应该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健身活动的需求,如晨练场、棋牌场、太极小广场、健康步道等,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广场相结合,作为老年人进行集体活动,如扭秧歌、健身操、下棋等活动的主要场所。2)小群体场地。有的老年人出于心理或习惯原因,喜欢同趣味相投的几个人共同参与一项活动,形成一个小群体,他们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场地。小群体场地不宜过大,一般在10 m2左右即可,场地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阴及坐憩处。3)休憩场地。以驻留休息为主,如晒太阳、聊天、养神、观赏、读书、听广播等。场地应有一定的限定,可以用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作为限定面。座凳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场地的趣味性。休憩场地中应有很好的视野,创造一种“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使老年人对周围环境或活动产生兴趣,有参与其中的感觉。4)步行场地。有的老年人把步行作为一种锻炼,有的老年人则把步行当作一种消遣。在进行居住小区的园路设计时,园路曲线要蜿蜒并富于变化,但园路方向及位置应容易辨认,并需要在路口转折处、出入口处设置有明显特点并有吸引力的标志物。步行场地应避免高差变化过大,尽量不要设置台阶,路面材质选择应注意防滑。步行一段距离后,在适当部位应提供坐息设施,提供散步后的休息及观景聊天。5)私密场地。有些老年人希望有自己的私密场所,独坐或者与亲近的一起活动,不愿被别人打扰。所以,在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中应结合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置一些较为个人的、私密的场地。

5 结语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居住小区老年人所需要的户外活动场地已经逐渐趋于多样化,动、静场地要有一定的分区和限定,他们对户外活动场地的要求除了简单的功能要求以外,更加注重户外活动场地的质量。由此可见,居住小区户外活动场地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直接影响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所以,如何设计出真正适合老年人活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户外活动场地是每一位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黄晓莺.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赵 舰.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5):261-262.

[4] [日]芦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85.

[5] 王江萍,刘宪明.基于老龄人的室外环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1,34(6):91-94.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户外活动青岛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