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枚新品三孔布 “建邑”

2010-08-06 01:03黄锡全
中国钱币 2010年1期
关键词:金文文字

黄锡全

2008年上半年,笔者见到一枚三孔布照片,后来又见到实物,经过审视斟酌,反复琢磨其上的文字,并征求了有关学者的意见,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现将对这枚三孔布的有关认识略陈如下,供大家研究、参考。

此布近似熟坑,表面颜色淡红,有氧化亚铜锈 (紫红斑),间有绿锈。下部有错范痕迹。通高 55,肩部宽 24、足部宽 28mm,重 7.6g。正、背两面文字基本清晰。遗憾的是首部与右下足部断裂,右足内下侧有一点残缺,但粘接后不影响整体效果。

背面首部 “十 ”为 “七 ”字。身部为“十二朱”,只是 “二”字两划因磨损不是很清晰。磨损的原因,是面部这个部位受到撞击以致背面微微突起,日久摩擦所致 (封三)。

面部文字:右边从邑,邑下有符号“=”;左边似人手持木形,下边作﹀。如何释读,需要作些分析。

金文、古玺、简牍 “建”字经过诸多学者研究有下列诸形①:

有学者对 “建”字构形作了下列分析②:建,甲骨文作(前 2.4.4)。从丮从丨,从∟ (屈之初文),会人双手持木立角落之意 (群点表示土粒)。《广雅◦释诂》四“丨,立也。”曲亦声。丨,见纽;∟ (曲),溪纽;均属牙音。丨为曲之准声首。商代金文作(建觚),省土粒。春秋金文作(蔡侯钟),人持木之形省简为聿形,下加土旁以代表土粒。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或加彡,仍为土粒之孑遗,晋系文字聿旁作、、等形,秦系文字∟旁则讹作、等形,许慎则误立廴旁。 《说文》,立朝律也。从聿,从廴。”

这种分析基本是正确的。可见, “建”本不从廴、从聿,而是从人手持丨、从∟演变而来。∟形又省变作︶、﹀之形。聿是后来所演变。《金文编》 “建”下所列第一字就不是建。所以,校补 《金文编》的学者主张将其改入 “律”字条下③。楚简下部变从止。秦系文字才变从、,从聿。由此可见,除秦系文字外,目前确定六国文字的建有两个显著标志:要么从∟,要么下从止。

根据上列字形,新见三孔布的这个字,从手持木,从∟省变,当可释为 “建”。

由于货币文字比较单一,书写较为随意,制范多为刀刻,风格与古玺、古陶类似,笔画横竖挺直者较为常见,而与长篇的金文、竹简有所不同⑤。布文 “建”字所从的 “又”笔画挺直,有如下列从 “又”及横竖较直的字⑥:

因此,三孔布面文可以释读为从邑的建或者 “建邑”。 “邑” 下有 “=” 之符号,已见于三孔布,如南行阳、余亡、大酉等⑦。从邑的建,未见字书。 “邑”下的 “=”也许就是合文号。如此,可释读为 “建邑”。

邑和城最先有所区别,后来混称不别。一般大曰都,小曰邑。或泛称城邑。 《说文》:“邑,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 《尔雅◦释地》 “邑外谓之郊”注:“邑,国都也。” 《墨子 ◦七患 》:“城者,所以自守也。”古代王朝领地,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称城。《诗◦大雅◦瞻卬》 “哲夫成城,折妇倾城”笺:“城,犹国也。” 《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注: “四邑,随、绞、州、蓼也。”四邑即四城或四国。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攻拔襄城”。《灌婴传》“绝楚军饷道,起阳武至襄邑,击项冠于鲁下”。 《吕后本纪》 “孝惠后宫子山封襄城侯”。此襄邑即襄城,在今河南襄城县西⑧。

城或作成,古文字与典籍习见。如 《战国策◦赵策二》:“韩守成皋。”《史记◦苏秦列传》成作城。《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曲成”, 《武帝纪 》、《郊祀志》 “曲成 ”皆作“曲城 ”⑨。先 秦货币 “亲成” 即 “新城”、“栾成”即 “栾城”等,其例甚多。

中原古地名中不见建邑,根据上面的分析,建邑可读为建城或建成。

汉代地名有建城和建成⑩:

建城县,汉侯邑,即今江西高安县,为汉高帝置,以其创建城邑,故曰建城,唐避太子讳改为高安。 《汉书◦地理志》豫章郡作 “建成 ”,《后汉书 》 作 “建城 ”。

建成县,秦置,汉为侯国,后汉省,故址在今河南永成县东南,见 《汉书 ◦地理志》沛郡及王先谦 《补注》。

建成县,汉置,后汉省,故址在今直隶交河县东,见 《汉书 ◦地理志》勃海郡,“束州,建成,章乡,侯国。”王先谦 《汉书补注》:“《浊漳水注》:衡漳自河间乐城来,东经建成县故城南,右会杨津沟水,下入成平。杨津沟水自阜城来,东北经建成县,左入衡水,为杨津口。 《一统志》:故城今交河县东。”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河间府◦献县◦景城废县》:建成废县,在故景城东南三十里,汉县,属渤海郡,武帝封长沙定王子拾为侯邑,又宣帝封黄霸于此,后汉废。

根据三孔布的分布范围,此 “建邑”当指河北交河之建成 (城)。此地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势力范围,战国晚期属于赵国。

如此说不误,则三孔布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弥足珍贵。这样,截至目前,三孔布就有了南行唐、上博、下博、北九门、家阳、妬邑、上曲阳、下曲阳、五陉、封斯、新处、王夸、关、宋子、阳、與、安、、阿、(貍)、平台、上艾、、安阳、即裴、阳湔、亡终、怀、余亡、戏、雁即、武阳、大酉、(古邑)、阳荐、建邑等36种。这对于研究三孔布的分布及相关历史、地理等问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证据。

注释:

①字形见容庚: 《金文编》119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严志斌: 《四版<金文编 >校补》 20、140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汤馀惠主编 《战国文字编》12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罗福颐主编《古玺汇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②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995页建,1246下将从止从聿之部分玺文 “疑律之异文”,中华书局,1998年。

③董莲池: 《<金文编>校补》 57页 (注明裘锡圭、林沄先生均主张释 “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严志斌:《四版<金文编 >校补》19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也有主张本字即有 “进”义而不必读为 “进”者,见陈汉平:《<金文编>订补》3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⑤黄锡全:《先秦货币文字形体特征举例》,收入《先秦货币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

⑥可参见汤馀惠主编 《战国文字编》185页事、187页画;《金文编》 187页尹,201页聿;《古玺文编》67、94页事、尹;张颔: 《古币文编》 74页安,97页君,113、177页梁,117页雨、124页邪、133页屈、138页贝、 170页阴、198页长、 244页雍等。

⑦可参见黄锡全:《三孔布奥秘试探》,收入 《先秦货币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

⑧可参见钱穆著 《史记地名考》600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

⑨高亨:《古字通假会典》57页,齐鲁书社,1989年。

⑩可参见臧励和等编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615、616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 563、565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附记:此文为 2009年 11月 16日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举行 “首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猜你喜欢
金文文字
《金陵四景》(之一) 金文云锦作品
The windmill trend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梦中的文字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种出来的“逍遥居”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