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2010-08-14 06:33
雕塑 2010年5期
关键词:双年展艺术家艺术

刘建华展现漂浮风景中的虚幻美学

8月27日刘建华的个展“漂浮的风景”在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举行。20多年来,刘建华以雕塑和装置的方式进行着观念艺术的实验。“漂浮的风景”呈现的是一个繁华美丽的都市梦,占据展厅大部分面积的陶瓷城市风景《日常·易碎——浦江两岸》,是刘建华为此次展览特地创作的作品。暗喻当下城市化进程中潜藏着诸多的问题:物质文明与外来文化的泛滥,精神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缺失。在自然灾害频发、社会问题激化的今天,寻找支撑城市美丽的源泉与根,显得尤为重要。

从200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计划《威尼斯地图》开始,刘建华的《日常·易碎》系列陆续在国外展出。今天,这组作品终于回到上海,并首次被拼成上海地图中最著名、最易于识别的部分,地图的面积是该系列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

“伟大的表演”行为艺术在佩斯北京上演

8月28日,一场有关“行为”的当代艺术群展——“伟大的表演”在798艺术区的佩斯北京画廊开幕。这是佩斯北京自首展“遭遇”后的第一个群展,汇集了刘小东、张洹、徐震、邱志杰、孙原&彭禹等30多位艺术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创作中带有“行为意识”的作品,包括影像、装置、绘画、摄影等。本次展览将于10月16日结束。

相对于“行为艺术”这个词,佩斯北京负责人、策展人冷林认为“表演”这个概念更有主动性,有“主动寻找”的含义,“实质上,中国当代艺术都有表演的性质。无论是行为艺术还是玩世现实主义,既有姿态的表达,也有表演的成分”,冷林说。

“表演”是此次展览的关键词,涵盖形式各异的作品。何云昌在《抱柱之信》中,将自己的手臂浇筑在水泥里,整整保持了24小时,再现庄子寓言的场景。孙原&彭禹的录像作品《犬勿近》是由四组两两相对的斗牛犬组成,斗牛犬是一种好斗的狗,如果没有人为地分开,它们就会一直打架到死,艺术家设计了一种无动力的跑步机,把狗拴在跑步机上,两两相对,但又碰不到,这样它们为了扑向对方就一直在跑步机上跑,用艺术家的话说,“斗争变成了一种运动”。以架上绘画著称的艺术家刘小东的“表演”则在录像中还原了绘画《上火》的过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美术作品展歌颂胜利属于人民

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2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胜利属于人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抗战主题美术作品以及其他艺术机构收藏的重要作品约80余件。包括版画、油画、中国画、漫画、雕塑等艺术品类。展览充分展示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毅然奋起,全民抗战的民族气节,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英勇斗争。展览共有3部分组成,分别是“国难当头”“同仇敌忾”“胜利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筹建跨媒体艺术学院正式成立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于2010年9月12日宣告正式成立。据学院领导介绍,这一新成立的学院,是中国美院在学科建制上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整合,由现在学院的新媒体系、综合艺术系、艺术策划系整合而成。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称:这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新锐的学科集群,它将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一个以媒体实验为发动机,全面开展当代艺术教育的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由工作室、实验室以及研究策划部三个教学-研究平台组成,下设5个工作室、3个研究所、8个实验室;同时,学院还将在上海设立国际跨媒体艺术中心,用于跨媒体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展示。

2010·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关注生态与家园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组委会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文化部为后援的第四届北京双年展,有85个国家的5百余件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综合类作品,于2010年9月20日至10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亮相,集中展示世界美术家对地球生态问题的艺术思考,多角度形象展示各自不同艺术风貌和共同关爱地球家园的热忱,较全面立体展现全球当下艺术生态。喀麦隆、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卢森堡、萨尔瓦多(Salvador)等国均是首次参展。主题展之外,另有智利特展和奥地利特展,将集中展示这两个国家风格鲜明的当代艺术。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用艺术形式呼吁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担当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自2003年创办以来,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已成功举办三届,该展是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固定主办的国际美术大展。

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开幕

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8月29日至11月21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行。8月27日下午,中国国家馆在固定馆址军械库处女花园举行了预展开幕式。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带来了5件参展作品。此次中国馆展览由中国文化部委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计师唐克扬担任策展人,是中国第三次以国家馆的名义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览以“来此与中国约会”为主题。6位国内知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围绕“约会”这一主题,运用建筑雕塑、装置、影像及综合媒体等多种展示方式,各自从不同角度和理念进行了设计创作。

参展作品有建筑师朱锫设计的《意园》,景观建筑师朱育帆的《流水印》,樊跃和王潮歌创作的《风·墙》,徐累的作品《照会》,王卫的摄影作品《临时空间》。中国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约会的建筑”为主题、通过100块左右的液晶屏幕呈现的文献展览,阐述了“公共空间”在中国当代的发展历程和“约会”的中国文化意涵。

主办方表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是“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最早开始的正式项目。创办于1980年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是当今建筑界最重要的展事之一,也是全球建筑师、设计师、规划专家和评论家的盛会。

日本电影人北野武为儿童创作艺术

日本电影人北野武在表演和导演方面都获得了法国公众和批评界的赞誉。而在日本国内,他同样作为“漫才(日本的相声表演)”演员而闻名。如今他又成为一名艺术家。

北野武创作过一段时间绘画和雕塑作品,但一直拒绝将它们公开展出,直到不久前卡地亚基金会主席赫维·尚德斯建议以儿童为预设观众策划展览,他方才接受。在展览中他将表演“漫才”的艺名与导演身份相结合,用“彼得北野武”一名举办了展览,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

在展览图录中,北野武称他希望找到“‘艺术’一词的新定义,不那么守成规,不那么势利,更加丰富,向所有人开放”。许多作品中有明显的戏谑感,如《秀吉》,一台巨大的缝纫机,那些庞大而繁冗的技术构成只生产一条细细的绣花带。

当代雕塑进入英国格洛斯特大教堂

英国格洛斯特大教堂(Gloucester Cathedral)将举办一场大型当代雕塑展。参展艺术家包括达明·赫斯特、安东尼·葛姆雷、马克·奎恩、莎拉·卢卡斯、爱德华多·包洛奇爵士和已故的林恩·查德维克等,参展作品有70余件,将分布在这座高耸的中世纪建筑的各个空间中。展览名为“苦炼”,作为格洛斯特主教尼古拉斯·白瑞(Nicholas Bury)的退休相关活动,他将其称为“十年雕塑大展”。

参展作品中有达明·赫斯特纪念碑性的铜雕像《圣巴多罗买受难》,表现的是那位据说被活着剥掉皮的圣徒持着自己的皮的形象。这座雕像将被放置在供唱诗班用的圣坛正中。安东尼·葛姆雷的参展作品《Close V》表现的是一个四肢伸开,平卧在地板上的人。

主教称,在大教堂展览这样的作品有助于促进信仰上帝者与不信仰上帝者的“交流”。

旧物改造之灯饰创意欣赏——自行车链条灯

废旧的自行车链条在设计师的巧手之下变成了令人惊讶的落地灯,处处散发着复古的美感。设计:Carolina Fontoura

全球顶级画廊共推在线艺博会VIP Art Fair

2011年初,一种全新形式的艺博会将接受公众的检验,David Zwirner, Galerie Max Hetzler,White Cube, Gagosian, Gallery Koyanagi, James Cohan Gallery等世界顶级当代艺术画廊共同推出VIP艺博会(VIP Art Fair)。

在线艺博会阵容强大,采用在线形式,藏家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并与世界各地经销商建立联系。游客可以通过放大功能查看作品细节,同时还能观看多媒体作品的影像资料。画廊为游客提供了作品和艺术家的详细资料,包括艺术家档案、作品目录、影像及采访资料,以及为藏家提供的深入资料等。一个特色是经销商与藏家之间的互动,每位经销商都能通过即时通讯工具Skype与藏家交流,或通过电话就虚拟展位展出作品进行讨论。除了在线游览,游客还能选择藏家、评论家或策展人特别选定的作品或方案进行参观,或者制定自己的个性化参观方案,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与朋友分享或张贴在VIP休息室中。其他参观方式还包括利用Fair Map或通过艺术家名字、媒介、价格范围等关键词进行搜索。

猜你喜欢
双年展艺术家艺术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