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少儿舞蹈的艺术特性

2010-08-15 00:42□李
戏剧之家 2010年3期
关键词:跳步语汇童真

□李 岚

试谈少儿舞蹈的艺术特性

□李 岚

少儿舞蹈,属于教育舞蹈,也归入生活舞蹈的范畴。因此,要探索中国少儿舞蹈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就必须从它的本体属性与本体美学出发,严格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一、少儿舞蹈的童真性

少儿舞蹈是少儿跳的、反映少儿生活、抒发少儿思想感情的舞蹈。因此,童真性是其本体美学属性。要发展少儿舞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美学本体属性,并使其发扬光大。

童真性,又可表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是童心。

童心是少儿舞蹈创作的情感出发点和聚焦点。童心者,儿童之心情也。说白了,就是“孩子心”。明朝李贽在其所著的《焚书·童心说》中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也就是真心、纯心、真情实感。为此,少儿舞蹈就要体现少儿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做到心与少儿相连、情与少儿相通、思与少儿相应、动与少儿相近。

其二是童性。

童性是指少儿的个性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天真、活泼、好奇、稚气、好动、聪慧。因此宜于选择“跳跳步”、“并跳步”、“踏跳步”等简单舞蹈语汇,而不宜选用诸如“翻身”、“大跳”、“探海”等高难的舞蹈语汇,绝对化能将少儿变成“小大人”,使其失去童性。

其三是童趣。

童趣是指儿童趣味,要富有少儿独有的趣味性。这可以从美国电影大片《狮子王》、《指环王》中找到有益的参照。诸如动画、寓言、童话、神话等形式,都是少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主要特征便是充满童趣。仅就少儿舞蹈,也编演过许多这样的好节目,例如《小射手》、《担鲜藕》、《小风筝》、《闪闪的红星》、《手绢舞》、《恰恰舞》、《向阳花》、《欢庆》、《娃娃看戏》、《童心》等,都获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二、少儿舞蹈的群众性

少儿舞蹈不是专业的艺术舞蹈,所以群众性与普及性是其本质特征。要通过少儿舞蹈活动,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教育和艺术熏陶,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当然,也不排除在舞蹈活动中,对广大少儿进行舞蹈艺术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也有可能为培养舞蹈艺术人才贡献力量,但这并不能作为主要目标。

一些幼儿园、一些学校,可以视条件创办少儿舞蹈团或少儿艺术团,请专业的舞蹈演员进行辅导和训练,并演出,但这不可成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即使办起了舞蹈团或艺术团,其目的也要定位在促进群众舞蹈的大发展、大普及上。不可以单纯为办团而办团,那样就会丢掉少儿舞蹈的本体属性,成为舍本求末之举。

一定要牢记少儿舞蹈的群众性特点,万不可只抓“尖子”,忘掉广大少儿群体,更不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三、少儿舞蹈的时代性

一切艺术都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少儿舞蹈也应当如此。

绝不要认为少儿舞蹈是可以永恒不变的、存之万世的。那种以为《拔萝卜》可以演遍所有的世纪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随着高科技的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少年儿童,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上,都有了质的升华。因此,新时代的少儿舞蹈就要在时代性上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做大文章。要用现代意识作统领,以新时代、新思想、新文化作内涵,吸收新事物、新知识、新科学、新艺术、新动律,创作出时代感强、高水平、高意境、高层次的新的少儿舞蹈。

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可喜的收获。如少儿舞《网上聊天》,就以时代韵律为主旋律,用节奏感很强的现代音乐,用两个少儿在电脑上网的形式,模拟打键盘和电脑人的动作,融学电脑、学舞蹈、学拉小提琴、学踢足球等语汇为一体,既充满“孩子气”,又充满时代感,堪称为一部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

责任编辑 王一亮

猜你喜欢
跳步语汇童真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巧用跳步指令对零件进行粗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