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戏剧的生命线

2010-08-15 00:42刘岩
戏剧之家 2010年3期
关键词:周萍表演艺术故事情节

□刘岩

“戏剧”与“行动”是同义词。

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执行一部戏剧,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行动中。

首先,应该认识到戏剧艺术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它的主要手段是行动。

如果说戏剧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首先,从戏剧的文学创作来看,它必须创造出供演员表演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只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展现。如果一个剧本没有行动,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故事情节。其次,从表演艺术的角度上说,剧作家所结构的故事情节只能是通过他(她)所塑造的人物之间的相互斗争才能展现出来。而在戏剧演出中,这种展现只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把人物的生活、斗争在观众面前再现出来。如果演员想使剧作家所塑造的人物真正地活起来,主要的手段就是靠人物自身的行动。所谓“靠人物自身的行动”,也就是说演员的艺术总是借演员来现身说法,即以演员自身为载体去直接表现作为剧中人物的行动。

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以及环境不同等等主客观因素的差异,有的人行动积极一些,有的人行动消极一些,或者是有时积极,有时消极,还可能是在这方面行动积极,而在另一方面行动消极。但是,世界上绝不存在一个完全不去行动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行动,看成是人的一种最本质的特性。

演员的艺术——表演,既然是最直接地以人为表现的对象,而且还要把这个剧本中的人以其自身为载体表现出来,就只能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来表现。如果说,在生活中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自己的表白,而主要是看他的行动,那么演员在表现一个人物时,也不是靠叙述性的评价,而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看见一位同志经常去帮助孤寡老人,为他打扫房子,买菜送粮,求医问药,但从不声张,我们会说这位同志乐于助人。如果我们看见一位同志拒绝接受贿赂,坚持依法惩处案犯,我们就会说这位同志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某人骑车撞倒了一位老人之后,不问老人的伤情如何就借机溜走了,谁都会说这样的人卑鄙。

戏剧表演艺术在表现人的时候,也必然是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雷雨》中的蘩漪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但她那种不甘受屈辱,总是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在心灵上又有些扭曲的性格,不是依靠自己的表白与别人的评述,而是通过她挽留周萍不让他到矿上去,拒绝喝药,请来鲁妈,辞退鲁贵、四凤,哀求周萍带她离开这个家,追随周萍去四凤家,报复周萍,让自己的儿子周冲阻止周萍与四凤出走……这一系列的情节都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创造舞台人物形象,主要的就是创造出人物的行动。

斯坦尼拉夫斯基在认真研究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上把人物形象的创造、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关系和行动联系在一起,为演员在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上探索出一个可以把握的基本规律,最终发展成为“行动的体系”。它彻底破除了演员创作中那种不可知的神秘感,为演员掌握人物形象的创造,从方法上开辟了一条科学的途径。因此,一个演员如果想真正掌握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就必须明确行动在演员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学习与自我修养,掌握表演上行动的基本规律。

作为表演艺术基础的行动以及与行动有关的一些问题,是表演创作方法上最基本的问题,它们在表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都是演员所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规律,演员才有可能在舞台上真实、有机地生活,才有可能激发起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也才有可能去进行人物形象的创造。

行动是戏剧的生命线。

没有行动便没有戏剧。

猜你喜欢
周萍表演艺术故事情节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