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判——不对等也不及其余的探讨

2010-08-15 00:42张乐朋
名作欣赏 2010年4期
关键词:于丹小人小孩子

/张乐朋

作 者:张乐朋,山西省首批签约作家,著有诗集《穷人心中的笛子》,曾获赵树理文学奖、黄河诗歌奖,现供职于永济电机中学。

于丹在“央视”开坛讲《论语》,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里的“小人”解释为“小孩子”,将孔子对“女子与小人”的贬讥,降解为“小孩子”一样的“天真”一派,她给记者的解释是:“我讲的《论语》是我心得。”

干吗要改?姑且不论改得对不对,好不好,这样做明智吗?我觉得困惑,这于丹要是个男的还改吗?或者,孔子不把“女子与小人”并列,于丹还改吗?这是于丹修改“圣旨”的症结吗?

“小人”内涵争议

1、《论语》里的“小人”有两种情形,按照朱熹的解释,一种是奸恶之徒,就德行而言的;一种是草根细民,就地位而言的。孔子在这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话里的“小人”,指的是后者,仆隶下人。孔子的意思是,在家里对妻妾和佣人,要态度庄重,心肠要柔和,不能让他们躐等越礼,凌阶犯分,逾越等级,给鼻子上脸。因此,就要他们心里有个分别,肚里装个明白。

“礼不下庶人”,虽然是讲在礼节方面不轻视没身份的人,但从这句话的口气和出处,都能听出,这里头有个“施”和“受”的不同,有个礼节的“施予者”和“接受者”的区别。“施予”是修养,“接受”就成了被动。所以这个“礼”实际上还是对有身份地位的人而言,虽然“礼遇”草民,但体现出的是自己的优越。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就清楚地确立了君子持身立世、待人接物应知应会的规矩。

我发现“小人”这个概念,有时甚至兼指上述两类人,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里的小人就兼有坏人和草民的说法。这句话是孔子在陈蔡遭到绝粮围困时痛责子路造次的话语。粗鲁的子路尚有迹近于小人的言动,何况不学无术的人呢?在叮嘱子夏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也有同样的意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民随风倒,不讲究严格的持身之法,没有明确的操守,于“礼”也就说不上了,因此,待这样的人不以礼法,没有分寸,“近”则有宠幸之容、向荣之貌,和你纠缠,不分早晚;“远”则有枯槁之色、憔悴之脸,天天以泪洗面,咬牙切齿。孔子认为对待“女子与小人”,得有个“礼”,所谓持身有度的规矩和分寸,孔子认为对待小人、女子,分寸不好拿捏。

“小人”的概念里,没有包含有小孩子的意思。

2、《论语》当中,小孩子的称呼方法有“童子”(“阙党童子将命”)、“幼”(“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逊,……’”)、“后生”(“后生可畏”),“小子”(“小子何莫学夫诗?”“子如不言,小子何述”),等等。

翻译成“小孩子”的各种称呼里,也没有“小人”的叫法。

于丹答记者说,“学术上有多种解释,我只认同我的这一种,但我不否认其他的存在。”于丹“不否认其他的存在”是对的,因为“其他的存在”确实有,而她“只认同我的这一种”的确没有,谈不上对错。

我不知道“小人”还可以解释成小孩子。于丹是不是应该先去甄别一下“小人”的定义,而不是改动“小人”的定义,她的“‘君子’‘小人’说”也解释说“有几种可以列出的解释”,可她到底只列出两种,一种是她的解释,一种就是和君子对举的、上述提及的第一种情形了。

于丹不想和人较真,也不承认错误,态度很分明。

我还是认真而羞惭地说,“小人”的定义和“小孩子”的概念压根不搭界,它们的定义域没有交集。字面上的穿凿也不挨边,即便说成“她推翻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小人’的定义”也说不通。于丹答记者“在大众传媒上讲《论语》,没有方法可言,我只能说做一己心得,和故事式体验,做这种感悟式解读”。这话太勉强,站不住脚——这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百家讲坛》上的那些学者教授,都是在信口开河,哗众取宠?错了就是错了,改错了就是改错了。不管你是不是世家子女,不管你通了先秦没有,不管你在大学教了十几年还是几十年《论语》,错就是错,前三条铁证相加,并不等于结果正确,这个道理太简单了。就好比正确不在中央,学问也不在首都,再伟大的领袖也不可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三条也是铁证,难道它们能构成一个正确结果的必要条件?

“小人”定义的改动

小人的定义不能改,更不能照于丹教授的改,否则,一本《论语》就歧义多出,价值瓦缶了。在《论语》里头,“小人”是分类和归类了的,是判词,《易》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单单把这句话里头的小人定义修改了,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小手小脚”?其它句子里的小人动不动?

孔子一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这是孟子下的鉴定,话说得多明白。孔子对小人之恨,真是深切到牙髓里头。孔子在《论语》里有大量将君子小人对举说事的句子,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甚至还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在孔子的词汇里,“小人”一词压缩了他对这类人的所有厌恶、憎恨和不屑,孔子颠沛流离的生平,就是小人作祟、上下交恶、前后撺掇造成的。现在,“小人”还在用,而且定义更确切,真君子和伪君子都指对方为小人,在大家的牙眼里,“小人”就是衣冠禽兽,猪狗不如,脏话骂不出口,故造“小人”来呼,以示嗤之以鼻,耻与为伍。

于丹先生肯定知道这些地方的“小人”不能换成“小孩子”,否则,她必须对“君子”的定义重新命名,按照她的推理,君子就得改成“大人”,这样一来,孔子的意思就完全扭曲,《论语》就成了宋丹丹《日子》的续集——《月子》了。

普通读者也会归谬,这里有破绽。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人乐意让人叫他小人,更不会承认自己是小人,因为小人的“品性”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可女人,就必须得承认了,因为“性别”一眼就能看出来。于丹是让孔子如雷贯耳的箴言吓住了。她做了手脚,却等于是打了一个皱巴巴的补丁,又在补丁上头戳了个破洞,这针黹实在不漂亮。

改后的效果

1、于丹的电视讲座,捎带到一截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她宣讲“钓雪”的大孤独境界的那部分材料,初二课程《小石潭记》的教参上就有这则资料。于丹的讲座内容平实,也把孔子的奇崛处理成小平头了。其实孔子将女子和小人并列,那就是一根毒刺,就是经典里的糟粕,经典性的糟粕,就是砌在“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里的一块烂砖头朽木头,站在今天的角度,或立足于知识女性的立场,应该专题去批判,而不是用指甲锉去修光打磨成圆润,去忍受这不该忍受的刺。“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图强求变,就能喊出“打倒孔家店”,就能来个全盘否定,大加挞伐,为什么今天开明盛世,反倒裹足于一字一句了呢?

今天看,孔子这句话是错命题,不是真命题,但照于丹的句解改法,就弄成伪命题了。

2、因为自己是女性,所以要修改女子德行;因为要修改女子德行,同时修改了小人的定义——得罪地说,这实在是女人见识,真正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因为要给女子争名分,从而给“小人”集体摘帽,温情脉脉,博得群氓一片喝彩?这不是“乡愿”之举是什么?可以预计,喝彩声中,小人的喊声应当最洪亮。

于丹要是个男的,她还会不会这样做?

如果孔子不把“女子与小人”并列,她还会不会进行修改?

这是问题的核心,也是她修改“圣旨”的症结。

如果我是小人呢?我就得全面修改《论语》,我知道这样做是力所不及的,所以我觉得还是修改于丹省力些。至少这样可以像个伪君子。

3、大作名著,往往有直指人心的力度,有时会让这个世界永远受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具有这种力量,伟大的瑕疵,经典的糟粕。孔子立论多多,千古流传,但这句肯定不是全对,否则我们如何面对慈母亲姐,爱妻娇女,如花美眷?该批就批,干吗要粉饰?干吗要让老圣人随行就市、用白菜的价格贱卖出去?

“一己心得,和故事式体验”,不妨就在自己的笔记里“内自省”即可,借助了“央视”这样的公器,走上“百家讲坛”这样的席位,应该“举直错诸枉”,一锤定音,让芸芸观众听到专家的高论,听到圣人穿越空旷的亘古回声。不该曲意徇情,胡乱演绎。不能仙人指路,起码应该指谬才是。普通人是不懂“传媒”,不“知道传播的最大原则”是什么,总不该是哗众取宠吧?“要做全面权威的学问就不会选择大众媒体”,可那一堆专家头衔又是谁提供给传媒的?明明是以“全面权威”的专家身份去的“大众媒体”呀?李冯早几年就写小说《孔子》公开调侃中国第一人,也没见哪家“小众媒体”让他去电视台念他的小说。把“小人”一句说对了,还需要后面连篇累牍的解释吗?“是故恶夫佞者”,这话是孔子怎么骂出来的?——喔,敲字到此,猛然想起一句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觉得人家是不是“卖个破绽”,可是,为了得一帮短“周郎”的青睐,而把孔子搞了一家伙——莫非这就叫学术芙蓉的一次华丽转身?

“小人”与“女人”

孔子把小人的亏是吃定了,我不知道孔子是不是吃过女人的亏?这方面我没有见识,愿意向于丹女士讨教。退一步说,孔子的这句话,至少对坏女人的德性评价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能随便招惹从某种意义上说,“小人”和坏女人一个德行,惹不得,得罪不起,否则非坏事不可。

再退一步,孔子对女性有偏见、歧见、误解那也是孔子个人的春秋认识春秋水平春秋笔法是“春秋”遗留问题,为什么非要矫正它?是为主讲者是女性的缘故?还是因为孔圣人说了“话”?仅仅是为了保证圣人正确,维护孔子的光形象?那么这种妄为的做法,纯粹是帮倒忙。这讨巧的情状,就几近于猥亵。为什么于丹不来专题讲座,谈谈“孔子论女性”,这话题进了网络肯定能在各大门户网的首页挂半年——用网络话说,我肯定会去抢头一个“沙发”。

最后的回响

多少头衔可以强化论证?多大的声音可以服人心?“央视”的收视率达到多少,就可以转为正确率?仅仅是由于女性视角和导演策划吗要是这样,曲解和恶搞还有什么不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句读之解说得的。中央台热播一次,重播一次,天可怜见,我夏儿女是多渴望厕身孔子门下。于丹对《论语》讲法自有体系,红透半边天,既要保证十五岁以的中学生听懂,又得到“超级教授”易中天的力挺这不是一般人能保证的水平。

过去的人喜欢用水打比喻。女人是水做的,时称坏女人是“祸水”。小人本来就流坏水。小子是天然矿泉水,纯净度和前两者不一样,而小孩子应该是“纯净水”,不可比啊。改动“小人是个小意思,却是大动作——当然,改就改了,也没法,少数服从“多数”。

猜你喜欢
于丹小人小孩子
办公楼保洁车开发设计研究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当爸妈还是小孩子时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木勺小人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