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的迷途者
——浅析反讽性叙事手法在戴维·洛奇作品中的运用

2010-08-15 00:42张辉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宁波315300
名作欣赏 2010年12期
关键词:柏斯洛奇罗宾

□张辉(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 宁波 315300)

光明中的迷途者
——浅析反讽性叙事手法在戴维·洛奇作品中的运用

□张辉(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 宁波 315300)

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人物反讽情境反讽典故反讽

戴维·洛奇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与批评家。《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是戴维·洛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校园小说,被评论界誉为“校园三部曲”。本文先是对反讽这个概念的渊源和文学含义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分析了戴维·洛奇在“校园三部曲”中人物反讽、情境反讽、典故反讽等具体手法的成功运用。

“反讽”是西方文论里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并且也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词汇之一。1502年,反讽(irony)在英语中出现,到18世纪初广泛使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者把反讽概念发展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弗·施莱格尔兄弟曾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①他们的努力为新批评的反讽理论打好了基础。20世纪20年代,反讽理论得以进一步探讨与张扬。文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认为反讽是由于“语词受到语境的压力造成意义扭转而形成的所言与所指之间的对立的语言现象”,“反讽是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②,在《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中,他认为语境的巧妙安排便可以生成反讽的语调,即反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由于语境的客观存在,作家通过作品对局部的反讽手法进行规定和限制,并对阅读提供暗示和诱导,从而使读者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反讽”这一概念被不少文论家推广到小说的研究中,成为运用极其广泛的文学批评术语。

在文学上,“反讽”已发展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术语,批评家对反讽的解释的共同之处是:反讽就是假相和真实之间、表面意义和深层真意之间的不一致,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拿米克的话来说,反讽的要素就是“事实与表象的对照”③。

戴维·洛奇是一位有着相当国际影响的英国当代著名学者,既是一位学院派批评家,也是一位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执教20多年,现仍为该大学名誉教授。1989年,他被选为布克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后兼任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伦敦大学学院名誉研究员。戴维·洛奇一共出版了13部小说,14部小说批评专著和编著,剧本和短篇小说若干。他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反映学者生活的《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而蜚声文坛。由于题材主要涉及大学校园生活,故被评论界誉为《校园三部曲》。戴维·洛奇运用一定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将隐含的价值观念渗透在小说文本中,尤其是在其《校园三部曲》中成功地运用人物、情境、典故等反讽手段,通过小说文本的具体呈现,让读者进行审美、情感、伦理等多维度阅读,并逐步与作者达到默契,共同领会反讽的意味。

一、人物反讽

在《换位》中,戴维·洛奇设置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扎普是学术成果丰硕,但自负而又粗鲁,嗜好挖苦讽刺;事业得意之时却婚姻破裂。史沃娄平庸懦弱且胸无大志,由于晋级竞争被临时支走到了美丽的尤福利亚,得到了种种做梦都难得的优厚待遇,戴维·洛奇把这两个人不同类型的性格和遭遇这样安排,其反讽效果是很明显的。扎普与史沃娄的性格形成对比;英国与美国两个不同的环境形成反差,这样把不同类型性格的人物放到了与其性格迥异的环境之中,为小说的反讽效果创造了条件。

《小世界》中一个重要角色柏斯是与现实无法融合的“局外人士”,其人生观、价值观总是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反讽的受嘲弄者不一定是傲慢的、任性的盲目者;他仅仅是通过语言或行为,暴露出他丝毫也没料到事情完全出于他天真的设想之外……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受嘲弄者愈盲目,反讽的效果愈明显。”④即反讽中的人物往往是无知或天真的。戴维·洛奇始终以充满喜剧色彩的语气讲述柏斯的不合时宜。其本身存在就是一个“错位”,在其生活观和学术观上,他处处与他人发生话语冲突;在肉欲横流的后工业社会中,唯有他还信奉“婚前的贞洁”,他把安吉丽卡看成是纯洁爱情的化身,还别出心裁的以特殊的方式向她展示自己的求爱;在学术方面,他却在解构批评已成时尚的学术讨论会上向人询问究竟什么是解构主义;在人人忙于追名逐利的情况下,只有他还在写诗,自娱于那一份古老的浪漫。发生在柏斯身上的诸多事件,一个不能正确把握现实、处处失败的“天真汉”形象便跃然纸上。柏斯在小说中的功用是提供一个“傻瓜视角”,反讽世界的堕落,“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其他人的追求”⑤。戴维·洛奇对他的态度既有同情又有嘲讽,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的纯洁和天真,并在其身上寄予了些许希望。他追求安吉丽卡的失败过程是其中最大的嘲讽:他为与安吉丽卡幽会而暗地里去买避孕套,却错买了婴儿食品;他担心首次约会缺乏经验,红着脸看了色情电影,但深深感到爱情的纯洁被亵渎;就在他几近绝望时,误将从事色情服务的丽丽当成孪生姐姐安吉丽卡,并最终与之上床。这极具反讽意味的结局表明,柏斯虽然有坚定的目标,可他追求的安吉丽卡仍是镜花水月。正如丽丽所言,柏斯“爱的并不是安吉丽卡,而是一个梦”⑥。

二、情境反讽

《换位》中查尔斯·布恩在英美不同的境遇表现出极大的反讽意味。在英国鲁米治大学读书时,查尔斯·布恩惹是生非、自命不凡,处处碰壁,尽管史沃娄为其写了无数份推荐信,但连个码头搬运工的工作都找不到,以至于史沃娄对他不屑一顾,并称其为“系痞”。但是当其到美国后,他办了个热线电话节目,可就是这个节目,使他成了传媒界的广播明星。他的节目被史沃娄看成是离经叛道,但在美国却大受欢迎。他拥有“非同寻常的听众,大学生、教授、嬉皮士、离家出走者、吸毒者和妓女”⑦,在午夜,他们忠实地收听他的节目,有人还收集了很多有关“查尔斯·布恩节目”的民间传说。史沃娄在美国社交的资本,就是与他的“老交情”。史沃娄后被邀请到“查尔斯·布恩节目”里担任嘉宾主持,并以此为荣。戴维·洛奇将这个人物的命运放在英美两国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产生的戏剧化变化来突出两国文化的差异。在《美好的工作》中,由于要执行“影子计划”,罗宾和维克互相进入对方的世界——一种矛盾冲突的喜剧情境。极具代表性的喜剧情节是罗宾在听到维克打算解雇拉姆后,去给拉姆报信的情境:“在机械车间,没有了威尔科克斯的陪伴,穿着极为时髦的皮靴、粗灯芯绒马裤和奶油色棉袄的罗宾,就像突然闯进车间的某种稀有动物,独行雌鹿或独角兽一样惹人注目。在她匆匆穿过车间时,尽管有机器的喧闹声,她还是能听到身后狼嗥和猫叫的声音。工人们的口哨吹得越响,下流话越多,她就走得越快;可是她走得越快,就越是成为他们性玩笑的对象或性猫物,她在一排排长工作台之间七夸八拐(因为她很快就迷了路),在一堆堆金属零件上磕磕绊绊,在油乎乎的地板上滑滑溜溜……好啊,小乖乖,找我哩?来点儿那个吧,伊诺克?让咱瞅瞅你的小腿儿!过来抓住我的家伙,好不好?”⑧

罗宾在没有进入维克厂房前,是一个纯粹理论研究工业小说的“理论派”,在其想象中,认为工厂应是“明亮的彩色机器和平滑运转的装配线,由衣着整洁、生气勃勃的操作人员控制着,莫扎特音乐的音轨伴随着它们生产出一台台汽车或晶体管收音机”⑨。而当其进到工厂时,现实和她的想象差距却甚大,在进一步听到维克打算解雇拉姆后,她根本没有预想倒这样莽撞地前去报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天真地打算去给拉姆报信。显然,罗宾处于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结果缺乏自知之明的情境中,她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完满解决问题。但结果证明她的报信引起了工厂的骚乱和工人的罢工。可见,罗宾盲目乐观态度是构成情境反讽的重要基础。

由于罗宾和维克成长、生活及工作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他们之间的隔膜和冲突。这种隔膜和冲突,借助喜剧场景和幽默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三、典故反讽

在《小世界》中,戴维·洛奇精心设计了许多典故,如在书名选取、小说开头和情节结构方面,均成功进行了反讽,即形成了全方位的含蓄之美,并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与喜剧效果。

《小世界》这一书名取自于歌德的《浮士德》,极具隐喻象征含义。戴维·洛奇曾在《小说的艺术》中指出:“小说的书名是书的组成部分,很能吸引和调整读者的注意力……对小说家来说,拟定书名或许是他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他会更关注小说应该写什么。”暗含着小世界和大世界的对立,学者们在这个“小世界”中追名逐利,渴望浪漫的爱情经历或有风流韵事,他们忙碌于不同大陆之间的穿梭,觉得这就可以领略“大世界”的生活美景。如果跳出这个“小世界”,以局外人的角度审视他们,则会觉得他们的追逐十分荒唐。从更深层含义来看,“小世界”是指地球,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充满了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

《小世界》还把当代学者们开研讨会同古代基督徒的朝圣对比,以此来讽刺学术界的不良风气及学者们的堕落。其实,当代学者们开研讨会同古代基督徒的朝圣明显不同:中世纪的基督徒在朝圣时很虔诚,他们怀着对上帝的无比崇敬;而当代学者们参加研讨会,一是提交论文,二是听别人宣读论文,但实质上却另有目的。中世纪的基督徒清心寡欲,现代“寻求冒险和荣耀的游侠骑士”却借开研讨会(之名追求世俗的名利,他们旅行、聊天、吃饭、饮酒。现代学术会议的参加者的花费通常都能报销,但古时的朝圣者却没有这样的额外便利。这样比较来看,其中所蕴涵的反讽意味就比较鲜明了:在古今对比中,获得了较好的反讽效果。学者成功之路的本质就是利用学术的名义来达到最原始、低级的自然性存在层次上,他们成功地实现自我取消、自我作废、自我解构。可以说人文精神的失落,不仅是科技主义盛行、经济无限扩张导致的恶果,其中也有人文学者自身的偏离和背叛。

①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页。

②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③④[英]D.C.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第42页,第43页-第44页,。

⑤黄梅:《〈小世界〉中的“后现代”话题》,见陆建德主编《现代之后:写实与实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1页。

⑥[英]戴维·洛奇:《小世界》,赵光育译,第402页。

⑦[英]戴维·洛奇:《换位》,罗贻荣译,第73页。

⑧⑨[英]戴维·洛奇:《美好的工作》,罗贻荣译,第136-137页,第111页。

张辉,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猜你喜欢
柏斯洛奇罗宾
小鹰洛奇
劫匪的大数据分析
罗宾的心
重庆刀客
大侦探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