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东方标本——评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

2010-08-15 00:42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名作欣赏 2010年12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村上春树

□高 超(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文化具备了后现代化特征,文学也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特色。尽管研究文学的专家、学者们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定性,但在较为普遍意义上还是达成了共识。它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种主要的文学流派、文艺思潮和文学现象,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考察,美国著名后现代理论家伊哈布·哈桑从连续性与间断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关系上,考察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区别于现代主义的诸种差异,揭示并强调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或“两大核心构成原则”——不确定性和内在性。不确定性是后现代思想及后现代文学的根本特征,它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品格。内在性指文学不再具有超越性,不再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真理之类超越性价值感兴趣,相反,后现代文学是主体的内缩,是对后现代环境的内在适应。哈桑又将这两大特征合起来,称为“不确定内在性”,并视其为后现代主义的主导倾向,因此,后现代文学走向多元开放、漫无边际、玩世不恭、暂定和离散状态,具体表现为不确定性、片断化、非标准化、无我及无深度、不可表现性、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表演性、构成主义、内在性。①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后现代主义文学被看作是西方文学的特有现象。然而,事实上,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不断发展着,它不断从西方向东方延伸。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成功,就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文学并非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专利。当今世界,在东方的文学大国日本、印度等国都相继出现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后现代文学的景观。村上春树,这个日本当代文坛一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大都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范畴。②在此,笔者对他的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展开文本细读,揭示文本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主题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模式。以一个都市青年为主人公的《寻羊冒险记》是一部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20世纪70年代的失意青年。头三章写他和三位女性的故事,字里行间透出生活的无聊。主人公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在无聊面前,即使神也会掩旗而去”。这三章是“寻羊冒险记”的序曲。真正吸引百无聊赖的主人公的是那位“耳模特”,她不仅有一双造型辉煌、美丽无比的耳朵,还有神奇的预言能力。这幕“寻羊冒险”的神秘剧正是在她的预言下上演的。小说寻羊的情节未必有多么惊险,但却不乏匪夷所思的荒诞。一头背上有着星状斑纹的神秘的羊,能进入并生活在一个人的体内,最终控制这个人的一切。“寻羊冒险”的情节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但“羊附体”的故事却要从1935年说起。一个日本农学博士在中国的满洲里和一头羊发生了“神交”,羊进入了他的体内。随后他带着体内的羊回到了日本,在北海道一个偏僻的地方建了一个牧场。但是,在1936年,那头羊突然离开了他,寄生在一个长有脑瘤的甲级战犯的体内,并操纵他控制了日本一个右翼政治派系和传媒广告业。四十年过去了,这个右翼大人物突然卧床不起,因为那头神秘莫测的羊又脱壳而去不知下落。于是,这个右翼大人物的手下到处寻找这头羊。这时,一个名叫“鼠”的朋友给主人公寄来一张来历不明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是牧场上的一群羊。主人公把这张带有群羊的照片用在了他设计的一则广告上。恰巧右翼大人物的手下在这则广告中认出了他们要找的那只带有星状斑纹的羊。于是,他们逼迫主人公在一个月内找到那头羊。主人公在“耳模特”的帮助下,辗转找到照片上那片属于“鼠”的山中牧场,却发现那头羊已经死了。“鼠”杀死了它。“鼠”为了摆脱进入他体内的羊对他的全面控制而通过自杀的方式杀死了它。与此同时,那个右翼大人物也死了。主人公“我”下山乘上了回家的列车,这时山上牧场传来了爆炸声。

这部小说的情节荒诞离奇,但作者叙事却有着卡夫卡那种冷峻写实的笔调,甚至还用了冒险小说、侦探小说一类的笔墨,然而,羊的意义是什么?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只有星状斑纹的羊是个能指符号,但它的所指却是含混的。生命意志?亚细亚主义?现代日本?读者似乎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据说,有人问及作家村上春树本人——羊到底象征什么,村上说他自己也不知道。③也正因为这种主题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篇小说带有了比较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二、“碎片化”叙事与通俗小说形式相结合

获2002年法国龚古尔奖的基纳尔(P.Quinard)的《游荡的影子》叙事散漫,有人不无夸张地说,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无数小说,它的每一段都是一部小说。④后现代主义小说就是用“碎片化”的小叙事形式来叙述局部的、突发的、短暂的事件,然后又把“碎片”随意组装、拼贴。这种文本的“碎片化”使得叙事不再具有因果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寻羊冒险记》在结构上共分八章,“呈板块结构,一章章明快地切分开来”⑤。真正与“寻羊冒险记”的内容密切关联着的是第四章、第六章与第八章,而且每章之间很少有逻辑性的关联,每章都能独立成为一部小说,或短篇,或中篇。甚至,一章里的某一节都可以视作一部短篇小说。这正是每个“碎片化”的小叙事的随意组合与拼贴的表现。如果读者跳跃式地阅读,那么,他所获得的阅读感受,会别有一番滋味,也同样会觉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恐怕是后现代文本的开放性所带来的妙处。《寻羊冒险记》正是后现代开放性文本的一个典型的标本。后现代文本的开放性从根本上讲源于文本的“碎片化”叙事。由于文本的“碎片化”使得叙事不再具有因果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必然造成文本的叙事和意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传统文学的“可读性”文本转向后现代的“可写性”文本,即有求于读者的参与。这种关于“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的理论来源于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罗兰·巴特在《S/Z》一书中,将文本分为“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两种类型来确立读者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意义生成中的地位和价值。在“可读性文本”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简单地对文本接受或拒绝,而不能参与文本意义的创造;而在“可写性文本”中,读者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不再是文本的单纯的消费者,读者也可以参与文本的写作和意义的生成。而《寻羊冒险记》即属于罗兰·巴特所说的“可写性文本”,在阅读《寻羊冒险记》时,读者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积极地尝试着去解读作者存留在字里行间的“密码”,时而疑惑,时而释然,时而肯定,时而否定……读者在不断探密释疑中获得非同寻常的阅读感受和审美愉悦。

《寻羊冒险记》的“碎片化”叙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维创新的空间,同时,文本还借鉴了通俗小说的一些模式,采用了冒险小说、侦探小说、黑道小说之类的笔墨来叙事,增加了作品的惊险、神秘和恐怖的氛围,使得情节扑朔迷离、悬念跌出,更令读者迷醉于其中。这种由文本的“碎片化”叙事带来的不确定性建构了后现代开放性的文本结构,而文本借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黑道小说一类的“通俗”笔墨,模糊了纯小说与通俗小说的界限,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审美范围扩大的一个表现,也是《寻羊冒险记》获得大量读者群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一些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也曾采用过类似的笔法,例如,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品钦借用科幻小说形式创作的《万有引力之虹》、博尔赫斯用侦探小说形式创作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法国作家杜拉斯借用“色情文学”的通俗笔墨创作的《情人》等,这些作品模糊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限,其通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普通读者,提高了销售量。

三、荒诞的虚构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不仅高雅与通俗界限模糊,虚构和写实也没有确定的界限和标志。这与在基本写实的历史小说和传记文学中允许少量的艺术虚构是不同的,与纯粹虚构的现代文学作品也是迥异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虚构中的写实是不合理的、不可解释的,它用意在于用一种游戏笔墨打破叙事“可靠性”、“逼真性”。

在《寻羊冒险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位“耳模特”——主人公“我”的女友。“耳模特”具有一双有着“摧枯拉朽的魅力”的耳朵,她“恍若梦幻”般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了百无聊赖的主人公。更为神奇的是,“耳模特”具有先知般的预言能力——她预言了“再过十分钟有个重要的电话打来”,她预言了“寻羊冒险即将开始”。“耳模特”帮助主人公去找羊,但费了几番周折到了目的地之后,她却独自神秘地离开了。虽然匪夷所思与情理相悖,但读者只能和主人公一样很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用文本中主人公“我”的话说,“说到底,对事物的发展只能听之任之。”

文本中还虚构了一个非现实性人物——羊男,其形象极具荒诞色彩。羊男是一个形体酷似羊的人,“四肢部分则是接上去的仿制品,头罩也是仿制品,其顶端探出的两根环状的角则是真的。头罩两侧像是用铁丝连接的两只扁扁的耳朵水平支出……较之身体,羊男的鼻子要大些,每次呼吸鼻腔都如翅膀一般左右鼓胀……衣裳的屁股部位竟生有短短的秃尾巴;从身后看去,只能看成是真正的羊用后肢站立……”⑥试问,读者中有谁见过这样的人呢?在文本中,作家村上春树借助主人公“我”的视角,含蓄地道出了“羊男”这个人物的非现实性——“鼠搞管理,我来做菜。羊男也有事可做。既是山乡餐馆,他那怪里怪气的衣裳也自然而然会为人接受。再把那个很现实的绵羊管理员作为羊倌算进来也可以。现实性人物有一个未尝不可。”⑦很明显,作者意在指明羊男是一个非现实性的人物——一个现实世界中不会存在的人物,它属于非现实世界或者说虚构世界。对于荒诞的人物、情节的虚构,村上春树曾做出过这样的解释,“因为我觉得有必要以未经世俗浸染的非现实性来弄清我们周围的现实性”⑧。

另外,作家在描写“羊男”的形象时,在文本中还配有手绘插图。⑨这种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做法,使我们想起了冯内古特在《冠军的早餐》中描写销售经理哈里·勒沙勃身上所穿的衣服时,也曾使用过这种手法。这种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也是后现代文本的特色之一。

《寻羊冒险记》既重视虚构荒诞离奇的人物与情节,也十分重视对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首先,文本中用具体数字所堆砌起来的逼真细节,令读者印象深刻,恍若身临其境,置身于高度清晰的现实环境中。例如,门打开了三分之一;交通事故,骨头折了十三根;三只乌鸦从叶子变红的白桦林中间飞出;房门齐眉处开了一个十四厘米见方的玻璃窗;杯底剩有三厘米高的威士忌;她侧过脸,五秒钟静止不动……其次,文本中出现大量的历史人物、当代名人、名著和历史事件等。例如,在不同章节分别出现过诸如卡尔·马克思、大江健三郎、成吉思汗、《金斯堡诗集》、《卡拉玛佐夫兄弟》、《静静的顿河》、肖邦的音乐、日本二·二六事件等等。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商品名、乐队名、电影名等等更是层出不穷。纵览整部小说,读者不难发现作者不厌其烦地使用诸如此类精确的具体数字、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真实的文学名著、真实的电影名、真实的乐队名等等。

村上春树如此重视文本中细节的真实,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村上对此有过这样一番表述,“我的确非常喜欢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细节性风景,非常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是怎样通过这些细节同世界发生关系,以及这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是怎样得以成立的,对此非常有兴趣……而一个人的状况必然在这些琐碎的生活场景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⑩。显然,细致入微的刻画细节使得文本获得一定的现实性,会唤起读者逼真的感觉。在注重逼真的细节方面,村上春树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经典作家纳博科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纳博科夫同样认为,“在高雅艺术和纯科学中,细节就是一切”⑪。

当然,后现代主义小说对细节细致入微的刻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当荒诞的人物、情节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整体效果呢?不难看出,二者的混杂又从实质上否定小说的真实性,其意在向读者昭示其文本的虚构性,彻底地颠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显然,文本《寻羊冒险记》中所建构的亦真亦幻的世界所传达的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而是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这种由荒诞的人物、情节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正好与村上春树的创作意图相符合,村上春树曾如是说,“现实的是非现实的,非现实的同时又是现实的——我想构筑这样的世界”⑫。

综上所述,《寻羊冒险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主题的不确定性、“碎片化”叙事与通俗小说形式相结合以及荒诞的虚构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这种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的开放性特征自然会产生与传统小说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主题的不确定性为读者解读文本提供了更大的想像与阐释的空间;“碎片化”叙事与通俗小说形式相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参与创作的可能,让读者在创造性的阅读中获得重构主题的惊喜,同时又在通俗小说的模式下享受着精神上的放松和审美的愉悦;而荒诞的虚构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却使得读者在深层的心理体验下去感受现实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虚幻。

① [英]史蒂文·唐纳.后现代主义文化[M].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9.

② 王向远.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5).

③⑤⑧⑩⑫ 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村上春树文集”总序[A].寻羊冒险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6,26,16,15,16.

④ 唐建清.国外后现代文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25.

⑥⑦⑨ [日]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64-267,270,264.

⑪ [美]纳博科夫著.固执己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潘小松译[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162.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村上春树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