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爱情婚姻电影赏析

2010-08-15 00:42史亚娟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北京100029
名作欣赏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冯氏冯小刚乌托邦

□史亚娟(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 北京 100029)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在获得娱乐的同时,人们更希望从中获得心灵的守护、精神的慰藉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探问。进入电影界二十多年来,冯小刚一直在用自己的电影在这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爱情与婚姻这一重大人生主题,无疑是他很卖座的几部影片所触及的核心问题。他近年来拍摄的《永失我爱》、《不见不散》、《一声叹息》、《手机》、《非诚勿扰》等几部电影明显是对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思考。评论界对于其影片中对爱情婚姻问题的讨论,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其中多数文章重点讨论的都是这些电影所呈现的道德危机和深刻的警世意义①及其后现代主义的游戏特征②。

那么,冯小刚究竟要在影片中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与婚姻进行怎样艺术化的阐释和表现呢?这正是本文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对冯氏电影中后现代主义游戏风格的讨论已是由来已久了,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必要了,然而这一风格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却不容每一位影评人忽视。这一风格自始至终出现在他的每一部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电影中,从而成为一种标志性特征。他正是通过这一手段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婚姻这一命题的思考,用幽默调侃兼具颠覆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婚姻及人生问题的思索与困惑。他的电影从一个男性的视角用一个个有时看似漫不经心、有时又像是刻意安排、有时近似游戏人生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爱情的乌托邦、婚姻的沼泽地。

一、《永失我爱》、《手机》:爱情的乌托邦、婚姻的沼泽地

准确地说,冯氏电影的爱情乌托邦始自他的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这部拍摄于1996年的电影没有通过官方审查,从而没有公映。这部电影在制作及语言风格上远远不及后几部影片,但编剧和导演对于幽默调侃话语风格的追求已见一斑,只是处理的有些粗糙,甚至有些粗俗。但无论如何,该影片还是冯氏电影爱情乌托邦的起点。剧中女主人公格格是一位空姐,偶然的机会她和苏凯——一位从外地往北京运送汽车的个体司机相爱了,就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爱情故事拉开了序幕。一个是人人艳羡、在云里飞行的空姐,一个是开车驰骋于大地之上的司机,他们为自己在一片美丽的原野上搭建了爱情小屋,过着浪漫开心的日子。然而结婚在即,男主人公苏凯却发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为了不让心爱的姑娘的美丽人生蒙上阴影,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婚姻、放弃爱情。但是,就在他为自己心爱的女人放弃一切的时候,另一个女人,格格的女友,杨艳却默默承担起了这一切。可以说这部影片既是一曲爱情的悲歌,又是对世间最伟大爱情的礼赞。虽说电影对白上略显粗俗、有些画面不可思议,但在那个乌托邦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爱情主宰着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是冯氏电影最具梦幻色彩的一笔,尽管先天不足且生逢厄运,却从此让冯小刚在这条路上艰难起步了。第一个爱情乌托邦电影的覆灭,为冯小刚大踏步进入电影乌托邦的美丽殿堂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东西,并终于在1997年拍摄的《甲方乙方》中开花结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拍摄的《不见不散》、《一声叹息》、《手机》等几部探讨婚姻爱情问题的影片中,冯小刚逐渐克服了第一部影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调侃但又发人深省的电影语言风格。同时,在叙事和思考的深度上,这几部电影也逐渐走出了爱情的乌托邦,回到了现实婚姻的沼泽地。说“逐渐走出”是因为1998年拍摄的《不见不散》依然具有美丽的乌托邦色彩。两个漂泊异域他乡的单身男女在一连串的厄运中频频遭遇,逐渐萌生了爱情,并最终在回国的飞机上走到一起,深情相拥。

相比之下,他接下来拍摄的两部电影《一声叹息》和《手机》则是完全回到地面、回归现实婚姻的影片。剧中的男主人公深深陷入现实婚姻的沼泽地——婚外恋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痛苦万状。这两部电影除了在戏剧化的人物冲突、张弛有度和幽默调侃的叙事风格方面极尽能事之外,最让人难忘的还有剧中许多关于婚姻爱情问题的经典台词,这些台词将冯氏幽默调侃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发挥得恰到好处,并令人沉思,发人深省。例如《一声叹息》的一句戏言“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等到老了贼心贼胆都有了,贼又没了”;编剧梁亚洲对妻子说:“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还有《手机》中,节目策划费墨的那句感叹“二十多年都睡在一张床上,的确有些审美疲劳”。这些台词之所以经典,被观众所喜爱并大为流传,首先在于它们道出了一个中年已婚男人对于婚姻的切身感受,可信可感可叹。

所以,一部电影的成功绝不仅仅在于它的娱乐功能,而在于它让人们笑或哭的同时,还值得思考和回味,能够在心灵深处引起共鸣和震撼。这两部触及人们婚姻生活中道德底线的影片恰恰给了观众以心灵的共振,并留出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人引用过,但似乎什么时候说起来都不过时。这两部电影里的婚姻是完全排斥爱情的,夫妻之间更多、更真切的是亲情。人们心底里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已经成为纯粹的乌托邦,可望不可即。斗胆想去抗争的人必定跌得头破血流,注定伤痕累累(如梁亚洲),甚至从此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心灰意冷(如严守一)。现实生活中的婚外恋,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都是备受争议和道德谴责的,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对这一主题的深刻挖掘,电影深刻揭示了两位男性主人公遇到的情感困境,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无法逃避的人生困境。相比之下,梁亚洲,这个三流的浪漫文人,似乎更值得人们同情一些。他代表着生活中那一类在理智和情感的挣扎中理智最终战胜情感的人。也许他开始玩火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至少是准备不足,最终在情人主动退出的时候,他也悄然回到了妻子女儿身边。但对于这个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来说,伤痕是永远无法抹平的。《手机》中的严守一则属于生活中那种铁定了心要游戏人生的人,他先是在妻子周文娟和情人武月之间周旋,接着又加上了沈雪,在三个女人之间奔波劳碌。他喜欢武月的激情,爱沈雪的踏实,又忘不了自己的孩子。真算是骑虎难下,当然最终也难逃鸡飞蛋打的结局。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强烈道德说教色彩的警世电影。然而,警世也好,叹息也罢,婚姻的开始意味着爱情的光环逐渐褪色,对于身处婚姻围城里的芸芸众生而言,何去何从始终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还有冯小刚2008年推出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该片是继2003年《手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力作。其话语风格依旧将幽默调侃贯彻到底,充分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故事的叙事风格既有乌托邦的浪漫也不乏沼泽地的暗淡。相亲,这种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求偶途径被电影进行了戏剧化的演绎。如果说爱情是幸福甜蜜的,那么相亲应该是什么感觉呢?从影片主人公秦奋的一次次相亲经历来看,大概更多的是尴尬、无奈和失望吧,有在绝望中挣扎的第三者,有人借机推销墓地、有人在廉价出售自己、有人把婚姻看作股票、也有人只想搭车。虽然他每次都能侃侃而谈,从容不迫地应对,但真不知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几个能禁得起那样的折腾,一次次满怀希望而去,但爱情还没有开始,他窥见的已是婚姻那片荒芜的沼泽地了。幸运的是,在这片荒芜之中他还是看到了一丝绿意,与空姐(《永失我爱》中的女主人公也是空姐,不知影片作者是否刻意要在十多年后让美丽而又不幸的空姐们有个圆满的结局,续写一个新的爱情神话)梁笑笑的相识使他们开始了浪漫的日本之旅。梁笑笑跳海得救,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乌托邦让观众满意而归。然而观众始终无法忘记的是,与这个爱情乌托邦密切相关的还有另一块婚姻的沼泽地,那就是空姐梁笑笑插足的那个家庭,电影里那位搞婚外情的丈夫显然与梁亚洲、严守一有着同样的情感经历,不过这位似乎有些格式化,不像另外两位那样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而且这块沼泽地也一直处于电影镜头的盲区之中,但对观众来说,盲区中的一切其实是清晰可见、不用多费口舌的,这也算是此部电影的一个高明之处了。

二、《一声叹息》、《非诚勿扰》:男性视角下的婚姻

冯氏电影中的爱情与婚姻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男性视角,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阐述,“冯小刚的一系列电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便是以男性为特点切入故事,从《不见不散》、《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到《大腕》、《手机》,都没有放弃男性视点的介入。作为探讨婚外恋情的伦理片,《一声叹息》和《手机》更具典型性。因为从男性视点切入故事,影片的主人公往往成为行动的主角,处于主动的地位,而他的生活轨迹和心理变化都得到了清晰地呈现,成为描写的重点。”③该文作者在文章中深刻揭示了这两部影片以男性视角为特色的叙事风格,但是这种男性视角下的婚姻和爱情到底是具有什么特点呢?

本人认为首先可以用“一声叹息”四个字来概括。电影《一声叹息》伊始,就伴随着男主人公的几句旁白“……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这“一声叹息”里是主人公历经情感波澜之后发出来的,包含着他对生活以及人生的不尽感慨与无奈。两部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婚外恋情虽然各有千秋(上文中已经有所论述),但是他们相似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们不甘于婚姻的束缚,迷恋并纵情于围城之外的生活,敢于不惜一切代价挑战当前的道德机制,敢于对平淡无聊的生活说不,他们既要享受来自异性的温情和刺激,又要对异性挑挑拣拣,用谎言应对一切。然而谎言真正代表的不仅是他们内心的寂寞、无助以及游戏人生的态度,还有他们对于正统婚姻观的讥讽和嘲弄。就是说他们一方面深陷情感的漩涡难以抽身,一方面又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嘲弄着这一切。诚然,这种态度不是超然的,而是痛苦的。《手机》中的大文人费墨发自肺腑地说了句:“在一张床上睡了20年,的确有点审美疲劳。”归根结底,电影是在通过男性视角演绎男性心目中的婚姻与爱情、展现男性对于婚姻的抗拒、嘲讽和无奈。

一番讥笑过后,作者似乎并没有对爱情与婚姻这一重大人生主题完全失去信心,在电影《非诚勿扰》中,作者则再次鼓起勇气,用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男性视角来呼唤爱情与婚姻中的真诚,虽然影片中的语言依旧充满讥讽和调侃,但自始至终回荡着的都是主人公对真挚诚实、没有谎言和欺骗的爱情与婚姻的呼唤。《非诚勿扰》中的“诚”字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信任,代表着坦荡,代表着相知相惜。只有彼此坦诚、敞开胸怀的双方才可能牵手人生,只有彼此信任的夫妇才会和谐,彼此信任的婚姻才会稳固。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终于在历经磨难之后全身心地接纳了对方,这里面融入了男主人公秦奋对梁笑笑的包容和真诚,融入了梁笑笑面对自身痛苦的坦诚,他们都没有回避,他们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彼此面前,正是有了勇于面对人生的勇气他们的爱情之树才最终开花结果。设想一下,如果他们彼此刻意回避自己的过去,用谎言遮蔽伤痛,还会上演如此精彩的爱情故事吗?所以,如果说冯氏前两部爱情婚姻电影是在从男性的视角诉说婚姻的无奈和荒凉,那么后面这部则是男性对于诚实可靠、彼此信任的爱情与婚姻的呼唤和展望。

人们一致认为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具有一种大众性或者如他自己所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民性。④对于生活中小人物情感生活的关注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在上述这些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作品中,从《永失我爱》和《不见不散》的爱情乌托邦,到《一声叹息》、《手机》的婚姻沼泽地,到《非诚勿扰》里对于真诚和信任的呼唤,他都在用镜头记录着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困惑。

日常生活中,爱情与婚姻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艺术中也永远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冯小刚导演将继续用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探索爱情婚姻这一永恒的人生主题,也将让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爱情婚姻电影继续发展,日臻完善,并最终成为电影艺术殿堂里的珍品和瑰宝。

① 朱其:《在救赎和屈服之间:冯小刚“警世电影”的道德悖论》,《艺术评论》,2005年第2期,第48页-第50页。

② 吴积雷:《试论冯小刚电影故事情节的游戏化》,《电影评介》,2008年第2期,第21页-第22页。

③ 吕树梅:《亦新亦旧婚外情——对冯小刚电影一声叹息和手机的解读》,《电影文学》,2005年第10期,第13页。

④ 陈尚荣:《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论冯小刚》,《当代文坛》,2005年第1期,第88页。

猜你喜欢
冯氏冯小刚乌托邦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冯小刚横看成岭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冯氏”电影对现实情怀的把握
破案赚酒
破案赚酒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乌托邦
冯邦与他的《中华冯氏史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