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邕赋作的抒情性主题

2010-08-15 00:42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名作欣赏 2010年12期
关键词:抒情性蔡邕抒情

□黄 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论蔡邕赋作的抒情性主题

□黄 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蔡邕赋作 抒情性主题 美学价值

东汉晚叶的文坛领袖蔡邕,其赋作作为汉末纯文学的代表,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学价值。本文拟从蔡邕赋作的抒情性主题作出具体的审美阐释,以此探讨蔡邕赋作的美学价值。

蔡邕创作体裁广泛,作品数量众多,成就卓著,时人后人多有评论,尤以刘勰《文心雕龙》集中,刘勰总结前人批评而又有自己的见解,评论精当,堪称代表。刘勰于蔡邕铭、碑评价尤高,均称第一位,“蔡邕铭思,独冠古今”(《文心雕龙·铭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文心雕龙·诔碑》)。然而于蔡邕赋作未有提及,事实上,蔡邕赋作成就突出,实为汉大赋到六朝抒情小赋转型的重要作家,其赋作不仅领军同时代,而且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基础,顾炎武鄙其为人,却肯定他为“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日知录》卷十三)。

东汉中后期,由于经学逐渐衰微,儒家影响减弱,封建礼教对人的情感束缚减少,这为赋家抒发真情创造了条件。东汉晚叶的文坛领袖蔡邕,不只是一个被人称作“老学究”之人,更是一个性情中人。不仅自己在赋作中任性抒情,而且还有任性情的艺术主张。对于“任性情”,他有这样的解说,《笔论》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迷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①他明确提出书写前应当“任情恣性”、“随意所适”。对于既是性情中人,又主张艺术创作要“任情恣性”的蔡邕,写出了一系列不受礼教束缚、具有浓厚抒情意味的赋作,以情打动人,以美感染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蔡邕赋作的抒情性主题作出具体的审美阐释,以此探讨蔡邕赋作的美学价值。

蔡邕赋作题材广泛,描写内容多深入日常社会生活,涉及个人生活的同时,还于其他物、事、人多有关注。通观蔡邕现存所有赋作,或写己志抒己情,或写普通人的生活情感,或写日常生活中的物事,情感抒发是贯穿其中的主题。

1.写景抒情言志。此类赋有《述行赋》《释诲》《汉津赋》《霖雨赋》等。这类赋是蔡邕赋作抒情性主题的主体。其中,《述行赋》是其代表。《述行赋》是延熹二年蔡邕自陈留奉诏至京师,因时局混乱,半道称病回乡时记行感悟之作。序中说:“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赋开篇也说:“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可见,蔡邕此赋是有感要发,有情要宣。蔡邕生活于东汉末年,历顺、桓、灵、献四帝,当时,朝廷腐败,宦官专权,操持朝政,任意杀戮官员,蔡邕对此极为不满,悲愤之情郁积心中,不得不发。蔡邕在赋中借古论今,对现实政治给予激烈的批评,直接指斥朝中宦官,与同时代赵壹《刺世疾邪赋》共为汉末批判文学的代表,赵壹之赋锋芒毕露而蔡邕此赋则深沉雄厚。这篇赋感情沉痛,幽思婉转,写历史上的人和事,似乎件件指斥现实;写山河云雨,仿佛句句有所寄托,从而将历史、现实、情感有机地熔为一炉,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结合在一起,发个人之忧思,叹民生之疾苦,批权贵之贪腐,情感深沉,思想深邃。蔡邕赋中的景物,无不寄寓着浓郁的个人色彩。其《霖雨赋》,咏雨中渗透这哀婉情绪。“瞻玄云之兮,听长之淋淋。中宵夜而叹息,起饰带而抚琴。”暗沉的乌云,淋淋的雨声,哀婉的琴声,与作者郁闷的心情融为一体,诗意浓郁,撼人肺腑。

2.世俗情感。此类赋主要有《青衣赋》《协初赋》《检逸赋》(一称《静情赋》)等。这类赋最能表现蔡邕赋任情恣性的特色。这三篇赋作都写男女之间的情爱,集中细致地刻画女性的人性内蕴美和两性之间的爱情美。《青衣赋》抒发对一个青衣婢女的怀念。写“我”与青衣相恋、相别与别后思念,特别是写别离和相思:“我思远逝,尔思来追”,“思尔念尔,焉且饥”,缠绵悱恻,真切动人,情不自禁,直陈深情而又柔婉凄切。《协初赋》写婚礼场面,从写两性之符合伦理到婚礼盛况到新娘姿态到洞房到男女欢爱,纤浓绚艳而又萧散清丽,极写新娘的美丽,极抒欢愉之情,虽是残篇,却仍是才情动人。此赋以非功利、纯粹审美的态度欣赏女性,任性抒情,是对封建礼教观念的大胆突破。《检逸赋》拟张衡《定情赋》,表达对一个“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的绝色女子的爱慕,也写两性之爱“,书骋怀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抒写男女之情不受制约,认为这种美好的情感,是神灵的造化,是人伦的基础,这与传统的讳言男女情事相比,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3.咏物。此类赋主要有《笔赋》《伤胡栗赋》《玄表赋》《团扇赋》《蝉赋》等。虽然都是咏物,然而托意物象以写心寓情,于咏物中展现作者的才情性格、人生感受和欢乐悲伤之情。如《伤胡栗赋》,颂赞胡栗“弥霜雪之不凋兮”,“似碧玉之清明”,明显表述了对坚贞高洁人格的敬仰。并为胡栗木的被折而感伤不已:“适祸贼之灾人兮,嗟夭折之摧伤。”蔡邕欲洁身自好,却屡屡被小人中伤陷害,流落江湖十多年,伤胡栗乃自伤也。

4.游戏俳谐。此类赋有《弹棋赋》《短人赋》。《短人赋》以游戏心态写侏儒,如赋中自己所说:“引譬比偶,皆得形象,诚如所语。”赋中以各种短小之物喻侏儒身材之低矮,妙喻迭出,诙谐幽默,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弹棋赋》:“因嬉戏”而“托欢娱”。两赋皆写欢愉之情。

5.音乐。此类赋有《弹琴赋》《瞽师赋》等。蔡邕的才华在书法、绘画特别是音乐上也有过人的表现。上面谈咏物时提到了他的《笔赋》。描写音乐的这两篇赋重点没有放在如何描写乐师技艺的高明方面,而是放在提示其乐曲何以感人的原因上,皆写音乐之感人,突出悲情的抒发。《弹琴赋》写弹琴动作、写琴曲、写“一弹三欷,曲有余哀”,《瞽师赋》则写悲愁,写悲音之感人。瞽师因双目失明,内心烦闷愁悲,故要通过音声歌诗抒发情志,精诚动于中,感人至深。

综观蔡邕以上赋作,都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隐或显,或喜或悲,皆个人主体情感的抒发,具有鲜明的文学审美性特征。“蔡邕文学创作情感炽热,表现了文学觉醒中的个性,而此情感与个性,又正是‘人’与‘情’受到社会政治压抑的结果。”②创作主体情感的突显和普通人世俗情感的抒发是文学的抒情功能,观同时代作品,抒情性亦是时代的足音。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古诗十九首》,第一次从创作实践上完全突破诗“言志”这一儒家传统诗学走向诗“缘情”的同时,作为纯文学之赋也相应走向“缘情”,突破了汉大赋润色鸿业歌功颂美附庸经学政治的传统体制。东汉中叶到晚叶,抒情小赋渐兴,而蔡邕之赋皆为抒情小赋,具总结之势,表现出与《古诗十九首》同步的审美自觉,诗赋分别独立于经学政治,纯文学也就实现了独立,文学真正成为自由的审美艺术。蔡邕作为文坛领袖,创作了大量抒情小赋,在纯文学的独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① [宋]陈思.书苑菁华.转引自张少康编先秦两汉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564.

② 许结.汉代文学思想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66.

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蔡邕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0d055

黄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抒情性蔡邕抒情
会抒情的灰绿
蔡邕听琴
抒情和说理,“宗唐”和“宗宋”
倒屣欣逢迎
“臆断”所指非李渤
舞台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研究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约会
蔡文姬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