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款款叩心弦
——略论《山楂树之恋》

2010-08-15 00:42曾颂勇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湖南株洲420001
名作欣赏 2010年36期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老三

□曾颂勇(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湖南 株洲 420001)

深情款款叩心弦
——略论《山楂树之恋》

□曾颂勇(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湖南 株洲 420001)

爱情小说叙述心理描写人物刻画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优美纯净的爱情小说。小说主题集中而明了,情节单纯而丰富,深切细致地描写了初恋少女的忐忑情怀,刻画了一个心怀真爱的伟美男子。小说带给人愉快的阅读感受,更带给人心灵的感动。

说来惭愧,我也算是专治文学的人,却日渐淡化了小说阅读的兴趣。我疲倦于中国小说深奥幽微的主题或者云山雾罩的形式,常常感觉阅读一部小说就像阅读一部哲学、文化著作或者被蒙着眼睛走迷宫,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令人疲惫不堪的游戏。对于零门槛的网络小说,我更是怀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但是,因着张艺谋导演正在将《山楂树之恋》搬上银幕的缘故,我怀着好奇阅读了这部风行网络的小说,并且深深地为之感动。

永恒爱情的曼妙叙述

作者艾米是个加拿大华裔,小说《山楂树之恋》在网络上一经推出,就造成了轰动,引得众多名人联袂推荐。小说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期,但是小说没有反映时代事件波诡云谲、风云变幻的野心,也没有对时代乖谬进行深刻批判与沉重反思的企图,更没有一般“文革”小说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野蛮践踏而由此深刻挖掘人性之恶的宏愿。小说着力叙说的就是一对青年男女纯真洁净、坚贞美好的爱情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山楂树之恋》真正显示出小说的“小”来,然而我们可不要轻视了这“小”,我以为这正是小说回归到本质的表现。回顾文学史,小说本是“街谈巷议”之说,它原本没有拯时救世、振衰起弊的社会功能,只是津津乐道于人们的饮食起居、七情六欲,而“爱情”从来都是小说欲罢不能的永恒主题。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该小说忽略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转而细绘青年男女复杂隐幽的情感世界,将年轻恋人之间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

初恋是少女内心的煎熬

无论小说理论家们怎样拾欧美同行的牙慧,怎样给它们包装上中国外衣,然后标新立异抢占命名权,推出新理论,我还是顽固地坚持和珍爱中国传统小说理论,并以之评判一部小说的高低优劣。那么从传统小说的基本审美要素出发,一部优秀的小说不能没有个性鲜明、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不能没有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能没有准确拿捏住时代脉搏的环境描写,《山楂树之恋》在这些方面都是出色的,尤其小说对于女主人公静秋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我以为颇有几分《红楼梦》的神韵,静秋身上也透出几分林黛玉的气质。小说将一个政治至上、封闭僵化时代的十七八岁少女的初恋情怀表现得细腻缜密,令人备感亲切,同时静秋的担惊受怕、惴惴不安,更让读者油然而生几分同情和怜惜。小说成功地将主人公的情感投射到读者心里,将读者的情感融会到主人公的身上,实现了人物与读者的情感共鸣,物我两忘。略览当前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当今很多作家过分强调小说情节的快速推进而漠视于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探索,致使小说人物恍如皮影,只见行动不见神韵;或者一部分作家效仿西方意识流小说创作,人物的心理流程无章可循、无迹可考,致使小说浓雾弥漫,人物内心世界更是混沌模糊,缺乏光亮与温度。《山楂树之恋》回到中国传统小说侧重内心表现的道路,而且不张扬,不癫狂,真切细致地对人物心理进行表现,铺陈出一片丰繁美丽的情感世界,更显现出作者的沉静和内敛,以及作者对人物的体己和热爱,因而显得难能可贵。小说中美妙的心理描写可谓珠玉遍地,落英缤纷,俯拾皆是。

1974年初春,成分不好而聪慧美丽的高二学生静秋来到西坪村深入生活编写教材初识老三(陈树新)时,她一面用“无产阶级的审美观”否定他,一面又不由自主地无限歆羡着他“资产阶级”的长相、衣着、谈吐、笑容和身姿,她局促于自己的衣衫短小,羞愧于自己的走姿不雅,从来没有自我意识的静秋突然自卑到心痛!少女沉睡的情感之湖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訇然一声就被爱情轰开了,她是多么的惊悸、惶恐,心头撞鹿,不知所措!我以为这处心理描写带给我们感同身受的触动,它让逝去多年的初恋情怀忽然回驻我们的心灵,也能让无从初恋的心灵体会到怦然心动。

当然,《山楂树之恋》的心理描写也不是没有瑕疵,我个人认为,小说对于静秋性无知的过分渲染就有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样不仅不能使静秋更纯洁朴质,反而将静秋的整体人格进行了分裂。尽管那个时代人们谈性色变,可是人类本能是无师自通的,何况静秋这样冰雪聪明、早熟聪慧的女孩!她怎么会不懂得什么是“下身”,什么是“强奸”,“到底哪些事是婚后才能做的”呢?她怎么不知道男人的“它”是可以两用的呢?怎么不知道怎样才会怀孕呢?静秋的那些并不比她聪慧的女伴不都知道吗?心理学表明,情欲和性欲是相互生发相互促进的,情催生性,性也能促发情,一个内心情感如此丰富敏锐的女孩对性无知到愚蠢,显然不能自圆其说。性自由是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性泛滥是当今小说创作尤其是网络小说创作的卖点,《山楂树之恋》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追求一份洁净与清新,可谓苦心孤诣,但是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了,须知性描写本身并不是丑陋的,只有当作商品出卖的性描写才是丑陋的;发乎情的性描写不是可耻的,泛滥成灾、缺乏审美观照的性描写才是可耻的。至于静秋因为对老三捉摸不定而移情于成医生,我觉得也缺乏必然性。尽管静秋对老三相思甚苦,但并没有到相思成狂的程度,对于静秋这样理性、矜持的女孩,怎么会把成医生当做老三呢?

真爱让男人如此伟美

老三说“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大同小异”,爱情小说的创作之所以源远流长,永不衰竭,皆因顺应了人们对于美好情感的渴求,构筑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大厦,巩固了人们的幸福感,强化了人们的正义感。同时,每一部爱情小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必然浓厚地熏染着民族文化的底色,镌刻着历史的、时代的烙印,突显着个人的标签。因此,中国式才子佳人的缠绵不同于欧美式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的纯情,英雄美女的传奇也不同于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浪漫,浪子倡优的不羁也迥异于骑士和贵妇的狂放。正因为爱情小说同中有异,才能够突破读者既有的阅读期待,带给读者新异的审美感受。《山楂树之恋》绝对是中国式的爱情小说,它的沉静、内敛、感伤、素洁的气质,使它的民族风味特别浓厚。它仿佛有着才子佳人小说的唯美影子,但它绝对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现代翻版。我以为它较之于众多爱情小说的卓荦之处,是因为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心拥有真爱的伟美的男子。

打开中国文学史,我们几乎找不到在爱情场域中坚定果敢、优雅勇毅的男人。他们往往出于对女性身体的爱慕而成为爱情的始作俑者,中途却又畏葸不前,软弱无力,缺乏对爱情一往无前冲决一切阻力的大无畏精神,更有等而下之者,在花言巧语骗得女性身心后即弃之如敝屣。而中国女性,在爱情突然降临时,她们出于各种礼教的束缚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常常是谨慎的、抗拒的、试探的,但是一旦她们认可并接受了这份爱情,她们表现出的决绝、勇敢、坚强令男人们汗颜,她们柔弱之躯所爆发出的强大力量令男人们叩首。《山楂树之恋》中,静秋似乎还是传统文学中的那个女子,而老三,却完全改写了大多爱情文本中无力担当、想爱而不敢的软弱形象,更是彻底颠覆了那种始乱终弃、寻花问柳的恶德男子形象。初次相遇的一见钟情之后,老三就无微不至地关怀静秋,他在生活上照顾她,在工作上帮助她,在思想上鼓励她,在精神上开导她,他毫不讳言对她的爱,他告诉她:“想一个人,爱一个人,并不是件丑事”,他要让她相信世界上有永恒的爱情,他承诺爱她一辈子并且忠实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因为爱,老三是多么的细致和体贴,他铭记着他们初识的日子,他总是在她需要他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因为爱,老三是多么的伤感和强悍,他因为她做工烧伤脚而心痛落泪,他因为她遭工头欺负而暴力报复;因为爱,他是多么的宽容和大度,他理解她,包容她。她时时刻刻在他的心里,他对她日思夜想,魂牵梦绕,但是,他尊重她的意愿,维护她的利益,他苦行僧般地克制着自己对她的渴望,即便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在最后的唯一的肌肤相亲中,他以极大的毅力压抑了自己的本能需要。爱情和肉欲在本质上是多么不同啊,爱是奉献,爱是牺牲,爱是给予她快乐,爱是延伸她的幸福。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为了让她能够平静地生活,他从她的生活里消失了,却又时时在她的身边,关爱她的一切。然后在弥留之际,他在她的呼唤声中,无比留恋无比憾恨地流下了“两滴红色的、晶莹的泪……”

人们都说爱情是人格的试金石,那么老三是一块多么纯粹的金子啊,他的人格之核里包裹着的是真爱,这份爱使他如此伟美,这份爱使他如此迷人,这份爱,使这铺天盖地涌来的生离死别的悲伤里有了温馨!

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已经与大家见面,这个真挚的爱情故事像当年的《我的父亲母亲》一样,带给更多人更多的感动。因为,我们永远需要真挚的、纯洁的、坚贞的、无我的爱情。

曾颂勇,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博士,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猜你喜欢
山楂树之恋老三
山楂树
山楂树秋冬季管理要点
秋天的山楂树
霞之恋
菊花之恋(外五首)
就是不当贫困户
海之恋
诛心
王老三进城
西部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