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毛泽东的干部学习评估思想

2010-08-15 00:50张树俊
重庆与世界 2010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简论毛泽东的干部学习评估思想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学风。毛泽东就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从重要性来看,“好箭”应该射出去;从要求来看,“任何一点调皮都不行”;从方法来说,系统而不零碎、实际而不空洞。毛泽东还围绕上述三点就如何评估干部学习作了深刻的论述。毛泽东的这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干部学习;理论评估;毛泽东思想

干部理论学习评估是对干部理论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益等学习状况的评价,搞好干部理论学习评估,有利于干部在学习理论过程中能够把握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纠正学习误差,确保学习质量。如何搞好干部理论学习评估?毛泽东同志从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三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

一、“好箭”应该射出去——看理论学习成绩关键是看能否运用于实际

毛泽东同志指出,理论学习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如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支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1]820。毛泽东同志还认为,干部理论学习评估的核心要求,这就是看干部理论学习是否能运用理论这一关键。他曾就理论家问题进行了具休剖析,他说:“我们读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能不能就算是有了理论家呢?不能这样说。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1]814。可见理论水平的高低,并非看其马列的书读了多少,而在于能否运用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如果读书而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念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干部,如果只是去钻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不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习理论而去学理论”[1]799,这种理论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815革命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用来指导革命的实践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

干部学习成绩的大小,也主要看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1]815否则,即使能“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哲学”,“从第一章到第十章都背得烂熟了,但是完全不能应用”,这不仅不能算理论家,也不能真正取得预期的的学习效果。

二、“任何一点调皮都不行”——看学习状况重在看是否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1]800毛泽东同志这里强调的是“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首先要看是否有谦虚好学的精神。理论学习不能“自我满足”。每一个干部都必须谦虚好学,甘当小学生。毛泽东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2]535从知识的掌握来看,我们要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并非易事,因为“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书本知识是“前人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接受这种知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必须知道就一定的情况说来,这种知识还是片面的。另一方面,如果缺乏理性的知识和普通的知识,就是说,缺乏理论,即使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知识也是“比较地不完全”。因为“经验”是偏于“感性的或局部的”。“这样看来,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使二者相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1]816要把两种知识学深学透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比较完全的知识。所以,只掌握了一点理论知识,或有一点实际经验就“沾沾自喜”、“自我满足”的人,其学习态度是不好的。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态度放谦虚一些”[1]816。要勇于甘当“小学生”[2]533。

其次,要看是否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理论学习要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即在理论学习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引用斯大林的话说,“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1]817如果只掌握了“空洞的理论”,那是“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1]799。真正的理论学习应当“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为的向导”[1]801。简单地说,就是要端正学风,而端正学风的关键是要克服主观主义的毛病,即从实际出发,“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1]801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好作风,好学风。那种“‘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1]797,是极坏的作风,是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

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要立个规矩,“看一个学生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怎样看中国问题,有看得清楚的,有看不清楚的,有会看的,有不会看的,这样来分优劣,分好坏。”[1]815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看得清楚,看不清楚,会看不会看,主要是从态度上来评估的,即是否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系统而不零碎、实际而不空洞——看学习方法主要看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1]798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呢?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可从下列几方面考察。

首先,要看是否学好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2]533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所以“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2]533。还有,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如果没有革命理论,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所以,领导干部应当首先把理论知识学好,如何学好理论知识呢?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马列主义“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正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2]533。

其次,要看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学。毛泽东指出,学习必须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2]533。怎样才算是“实际地而不空洞地”学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1]819也就是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实际事物的研究,尤其要对“我们民族的历史”、“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作深刻的研究,特别要“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1]802。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精通理论的同时,搞好实际问题的分析,否则,就称不上理论联系实际。

再次,要看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道德意志和其它社会意识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毛泽东认为,思想是对于感觉、印象的一种认识结果。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以,干部理论学习的方法如何,实践情况也是一个重要依据。理论学习中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调查研究上。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对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去伪存真”的整理,才能使理性得到深化,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

此外,关于学习问题,毛泽东还强调文化学习。他指出,学文化是学理论的基础,学好文化才能学好理论。他说:“我们的工农干部要学理论,就必须首先学文化,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学好了文化,随时都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文化学习也应列入干部理论学习评估的范围。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责任编辑张佑法)

A841

A

1007-7111(2010)12-0021-02

2010-10-12

张树俊(1957—),男,历史学研究员、政治学教授,现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泰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校刊《泰州论坛》主编,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