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差异的成因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英译本英汉省略

王 琪

(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中西思维
——《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差异的成因

王 琪

(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句子转移到了语篇的层面上。语言学家们已不满足于对单个句子的分析,而是从语篇衔接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即以韩礼德的篇章衔接理论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所译的英文本ADream ofRed Mansions中使用的衔接差异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从中西思维的角度,审视汉英主语省略和重复存在差异的可能内在成因,旨在揭示英汉语篇在衔接上体现出的各自特点,从而发现差异背后语言文化、思维层面的缘由。

《红楼梦》英译本语篇衔接差中西思维

《红楼梦》现有的两个英译本,霍克斯的英文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所译的英文本 A Dream ofRed Mansions。霍译和杨译都堪称《红楼梦》英译的上乘之作,但相比较,杨译本更忠实于原文,并在国内读者群更大。由于翻译者的个人因素,在《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会存在一些不同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现象。从理论上来说,翻译对等的篇章语料在语义结构上应该是对等的,从而语篇衔接手段出现的机会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相同。如果选择一篇英文小说与中文《红楼梦》进行对比,字数不等,篇章语义结构也不等,可比性的存在就会遭到质疑。

一、国外语篇衔接理论——以韩礼德为例

关于衔接的定义,有多种说法。自“衔接”的概念诞生,在各种各样的流派中,韩礼德对衔接现象的理论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韩礼德和哈桑认为所谓衔接就是存在于语篇中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因而它是一种语义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存在才使语篇能成为语篇。它与句子或小句的关系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衔接(韩礼德&哈桑,1976:4)。语篇并非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联系的句子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因此,衔接手段自然成为篇章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二、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的历史回顾

国内的语篇衔接对比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是钱瑷1983年发表在《外国语》上的论文A Comparison of Som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除此之外,整个80年代国内刊物鲜见这类语篇对比的论文,英汉对比的专著由于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一般也只谈到句子为止。到了九十年代,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相继出版和发表:1997年,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出发把韩礼德的语篇衔接手段简化为3种,即省略、替代和重复。该著作的结论是英语以形合为主,而以意合为其补充,形合主要在句内,意合则主要在句间;;2001年,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英汉语音对比;英汉词汇对比;英汉语法对比;英汉修辞对比;英汉语篇对比共5大部分;2001年,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该书共十章,分绪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搭配十章。通过大量的语料对比,描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从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着手分析并探寻形成异同的原因;探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对外语教学与翻译活动的应用价值。

三、中西思维——《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手段差异的成因

1、主体思维与主语省略。按照中国传统哲学,主体自身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了自身,也就认识了自然界和宇宙的根本规律。西方思维严格区分主客体,以主体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英汉民族这一思维差异对各自语言的影响集中反映英语是主题显著型语言,而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英语语法规定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在英语里是个例外。主语是整个英语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主语决定动词谓语的形态,由此而构成了SV搭配。相反,汉语主语并不具有英语主语的那种“不可或缺性”。汉语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人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人称不言而喻时,常常省略人称。例如:

黛玉把花具都且放下,(0-1)接书来瞧,(0-2)从头看去,(0-3)越看越爱,(0-4)不顾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0-5)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0-6)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红楼梦》第23回)

Daiyu laid down hergardening tools to read,and themore①she read themore enthralled②shewas.In less time than it takes for ameal③she had read all sixteen scenes.The sheer beauty of the language lefta sweet taste in hermouth.After finishing reading④she sat thereentranced,recalling someof the lines.

2、划线的词为增补词。从上面的例子看来,汉语中省略的主语或者不如说译成英语时应补上的东西不少。有的省略从英语的角度看去是不合逻辑的,但汉语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意义的脉络未断,形式上似乎主谓(其实主语均未出现)不配,但汉语读者极少产生误解。但对讲英语的人来说,这些省略的词得补上以达到语言形式的完美。如果英语表达中不添补汉语省略的主语成分,则汉英互译难以实现。由此人们认为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

中文本只在开始用了“黛玉”,其他6处均省略了主语。可见,由于主体行思维,《红楼梦》中的主语省略使用数量大大超过了英译本 ADream ofRed Mansions中的使用量。而由于西方思维更强调客体关系,所以(44)英译本中,译者补充了4个“she”,来衔接英语语篇,使语篇达到连贯。

在上文主语省略与零代词,我们说过当汉语“零代词”现象发生在句子的主语成分位置时,此时的“零代词”现象相当于主语省略。在《红楼梦》中文本中,人称照应使用较少,省略使用较多,其成因都可以归结为主体思维。

3、整体思维与重复。汉语造字构词上注重类属的整体概念,反映了汉族人善于整体思维的心理特点,比如“树”的命名,汉语中各种不同的树都用“木”旁表示类别(参见潘文国,1997,370)如:桃树、橡树、柳树,而英语则是分别称呼,上面三种树分别为:peach,oak,willow,以个体为主,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为了整体,汉语的句子可以采用重复的方式,不但不影响表达,反而加强了语气,英语就不这样。汉语的重复特征是汉民族整体思维优势的反映,也是汉民族以整体观照,运用整体思维对自己语言的演化和走向做出的自然而理性的选择。

例如: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太急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竟难以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红楼梦》第34回)

She broke off abruptly,regretting her indiscretion,and hung her head with a blush.She had spoken with such intimate,tender concern,although attempting to hide her deep emotion,and she looked so indescribably charming in her bashful confusion as she hid herblushing faceand fingered hersash,thatBaoyu completely forgothis pain in hiselation.

中文本中,作者为了更好地通过跨句衔接而使语篇达到最佳整体性,使用了对“咽住”“红了脸”“低下头”3个词的重复。正因为整体思维,《红楼梦》中的重复的使用数量大大超过了英译本 ADream ofRed Mansions中的使用量。

四、结论

从古至今,西方哲学具有崇高个体思维的传统。从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540 B.C.——480 B.C.)提出整体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时起,即不断有哲学巨人提倡个体思维的价值。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384 B.C.——322 B.C.)主张一般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一般中的个体”之中。西方人注重个体思维,对其语言特点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45)英译本只用了1个“blush”的动名词“blushing”,其他重复成分均被省略。并且由于此原因,英译本ADream ofRed Mansions中的重复的使用数量大大少于了中文本《红楼梦》中的使用量。

[1]Halliday M.A.K&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Ninth imp ression.Singapore:Longman Singapore Publish2 er(Pte)Ltd,1989.

[2]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3).

[3]Leech,G..Principles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4]张德禄.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

黑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计划(项目编号:11542012)。

王琪,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译本英汉省略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中间的省略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