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场志编撰人员的素质要求——编纂《曙光农场志(1986~2000)》的几点体会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史志志书经济体制

李 红

(黑龙江省曙光农场史志办 黑龙江 桦南 154451)

《曙光农场志(1986~2000)》于2008年8月出版发行。作为志书的编纂者之一,在九个寒暑过去后有很深的感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编纂过程中的艰辛。能参加志书编纂工作,是我们一生中的幸事,更是难事。因为修志工作意义重大,它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资料性著述。全面、翔实、准确、系统是志书的生命。因为我们都是新兵,脑子一片空白,当时对志书的意义、作用、质量要求、体例行文规则等都不了解,工作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处于被动局面。在总局、分局史志办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要写好志书、保证质量,只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达到一专多能,指导工作实践,才是惟一的办法,别无出路。

一、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我们首先学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这使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从各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到十二大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阐述了以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必要性、紧迫性,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性质,指出了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的发展。学习十三大及十三届三中全会重要文件,重点领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原则。学习党的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重要文件,了解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学习了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重要内容。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等重要文件,提高了编写人员的政策水平,准确把握了志书的政治方向。

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各专业的资料长篇,学习了农场每年度的改革方案、历年职代会场长工作报告,学习了农场党代会重要文件等。为写好【粮食购销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我们查阅了《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1)》中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粮食紧急会议有关文件和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一号文件,及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等有关文件。

通过学习,提高了政策水平,解决了各项改革脉络不清、无从下手的问题,体会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和改革开放给农场带来的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成果,为写好经济编提供了政策依据。通过学习,还拓宽了视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农场实际,全面记述了“经营管理”篇中的审计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物价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健全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经济建设起到保驾护航作用等内容。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实实在在地武装了头脑,在编撰中能有的放矢,严把政策关,保证志书质量。

二、提高业务水平

为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学习了《梁滨久方志文集》《北大荒史志论文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和《北大荒史志》刊登的有关方志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章。参加总局举办的史志培训班,学习了《方志编写行文通则》《修志九题》,为志书编纂打下了理论基础。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曙光农场史(1948~1987)》的基础上,学习了《桦南县志》《芦台农场志》《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红兴隆农垦志》等志书,学习借鉴其在资料、事例、体例、文风、语言、行文规则等方面的运用。编纂过程中经过不断学习,结合农场志编纂的实际,在完善篇目框架、内容的取舍、资料的补充、体例的完备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启发。另外农场史志编纂人员文学水平较低,为了保证志书质量,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对古诗词一定要做到查原著。如在部门提供的初稿中,引用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中,“莲叶”错写成荷叶,我们给予了更正。另外各专业篇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如《企业法》《合同法》《会计法》《环境保护法》等条文,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法律全集》(1-4卷、2000年出版)为依据核对其条文,包括发布及实施时间,以提高志书的准确性。

三、提高一专多能水平

因为史志机构是一个综合部门,要求每一个成员提高一专多能水平。农场史志办成立之初,包括主编共2人,2001年增加到4人,其中两名退休人员。4人中最大的年龄60多岁,最小的不足30岁,可以说老中青三结合,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不超过3个。所以编纂近50个专业和部门的志稿,对谁都非易事。在编纂的同时,向各专业人员或部门负责人虚心学习职能范围、技术术语和专业术语、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政策性文件等。通过学习,对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可补漏纠缪。如环境保护部门由于人员调动频繁,资料提供不全。我们学习有关政策性文件,得知他们的职能范围漏缺了“环保执法和宣传教育”。经我们协助增添了这一节内容,提高了志书的完整性。

实践证明,编纂者必须具备政治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一专多能水平,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提高志书质量,使志书在资治、教化、存史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达到修志目的。

猜你喜欢
史志志书经济体制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红嘴蓝鹊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试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