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8王小玲
科学之友 2010年8期
关键词:名镇杏花村汾酒

王小玲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诗人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汾酒之都——汾阳市杏花村镇。酒都杏花村镇历史悠久,以“诗酒天下第一村”闻名于世,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中国名酒的鼻祖——汾酒,驰名中外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就坐落在杏花村镇区。杏花村镇因镇而得酒名,因酒名而兴镇。

1 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分析

1.1 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镇区的空间布局

在2007年经汾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汾阳市杏花村镇总体规划》(2007-2020)中确定了杏花村镇区的空间布局为“一轴、两带、四区、一基地”。其中:

“一轴”是沿汾酒大道(现307国道)形成的城镇发展主轴线,即汾酒之轴。

“两带”是沿小相河和东涧河形成的滨河景观林带。

“四区”分别是城镇行政区中心、历史风貌生活区、工业园区和现代居住区。城镇行政区中心位于酒都文化广场;历史风貌生活区位于镇区东部,主要围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符观、杏花村汾酒作坊及历史文化街巷(旅游购物一条街)卢家街、(杏花村风味饮食一条街)永太路进行旧区改造和综合整治形成历史风貌生活区;工业园区位于北部,靠近夏汾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汾阳车站与汾酒大道连接线;现代居住区位于工业园区西部,依托307国道酿造工业走廊和汾阳城市发展形成。

“一基地”是仓储物流基地,位于汾阳车站以南北环街以北,与车站配套形成,培育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使其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运输物流枢纽。

1.2 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传统特色分析

杏花村镇是中国酒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处酿酒圣地,其酿酒史可谓是中国酿酒史的一个缩影,建筑遗产丰富,镇境内有金代建筑太符观、明代杏花村汾酒酿造作坊遗址、申明亭以及灵岩寺、药师七佛多宝塔等国家级保护、省级保护文物单位,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2.1 地域文化特色

1.2.1.1 汾酒文化

因镇而得酒名,因酒名而兴镇。汾酒又称杏花村汾酒,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八大名酒之一。汾酒因杏花村镇而得名,同时,汾酒可以说是中国名酒的鼻祖,其他名酒均和汾酒有着十分亲近的血缘关系,国酒茅台的酿造工艺即直接来源于汾酒。汾酒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又使杏花村镇这个神奇小镇广为人知,从而带动促进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城镇的发展。

1.2.1.2 旅游文化

1993年10月,汾酒博物馆正式开馆,标志着中国第一家酒文化研究基地的诞生。1995年,杏花村与五台山、云冈石窟、壶口瀑布等名胜一起通过公众投票的方式胜出,被山西省旅游局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并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文化名镇”、“山西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环境优美镇”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1.2.1.3 新石器遗址文化

属于龙山仰韶文化,其中有部分夏商遗物。为研究中国第一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1.2.2 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

1.2.2.1 太符观

太符观平面布局为纵中轴线对称式,沿中轴线依次为牌坊(待复原)、山门、过殿(待复原)、正殿,东西配殿等位于两侧。斗拱真昂和大叉手的采用,体现了早期建筑的特点。山门采用牌坊式,是太符观建筑群的又一大特色,更为珍贵的,是太符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其附属艺术品完好地保留着约150m2壁画、40m2悬塑、80余尊泥塑、20余尊碑碣、两尊明铸铁狮。

1.2.2.2 护国灵岩寺

护国灵岩寺始建年代较早,且与朱明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七佛多宝塔八角13层,高约30m。其塔基部位浮雕、圆雕均线条干练、栩栩如生。外部以青砖仿木雕出木构件并叠涩出檐,是其重要特色,琉璃角兽、木角梁等的采用,也为他处所少见。

1.2.2.3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以义泉涌作坊旧址、申明亭为中心,以明清山西民居建筑为特色,木、砖、石三雕建筑构件极富时代性与艺术性。

2 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

2.1 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构思

(1)城镇发展与布局策略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紧密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保护为基础。

(2)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带动城镇新区发展,完善基础设施,进行城镇功能结构调整。

(3)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准确的价值定位。

(4)明确保护内容、建立保护机制,提出发展设想,使保护思想融入到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

2.2 杏花村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对策

2.2.1 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建设管制

紧密结合镇域白酒酿造业和旅游文化名镇的优势,以酿造产业为龙头带动全镇的发展,同时深化旅游开发,打造“大杏花村”的旅游品牌。

2.2.2 保护与发展并重

借鉴国内外保护历史街区保护的先进经验,强调历史文化环境。在保护单个文物点的基础上,整理出表现城镇历史文化特色的框架,并以此为依据,寻找并界定需要保护的建筑(群)、河道、街道及其空间、绿地及环境。

2.2.3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新区与旧区相协调

在符合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历史文化保护区、城镇新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深度,对于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2.4 古今对比,弘扬中华酒文化

通过“古之杏花—今之杏花—明之杏花”的历史路径分析杏花村镇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不同历史地位与价值,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酿造、食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弘扬中华酒文化,突出城镇建设特色,塑造“酒都”风貌,积极发展旅游业。

2.2.5 区域基础设施共享

依托太中银铁路和307国道、夏汾高速公路等交通优势,以及汾阳火车站的建成,建设与车站相配套的仓储物流基地,把杏花村镇建设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枢纽、旱码头和客货集散中心。

2.2.6 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创新

深入挖掘其地域文化特质即汾酒文化、旅游文化(诗酒天下第一村)和新石器遗址文化(龙山仰韶文化),分析历史文化建筑群(包括太符观、护国灵岩寺、杏花村汾酒作坊)的特色,对其进行功能分区及分级保护,功能分区为传统风貌区、服务管理区、休闲游憩区、遗址区、田园风光区5个区。分级保护分三级保护,一级重点保护区,二级严格控制区,三级风貌协调区,分别划定各自保护范围,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2.7 充分利用杏花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优势开发旅游产业

鉴于“汾酒文化”的特定性及“锁定效应”,杏花村镇主体旅游应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特色旅游为辅。并确定具体的旅游项目产品(包括观光娱乐游、酿酒工艺参观、汾酒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宗教文化游等)及其开发理念及创意,同时制定杏花村镇的概念性开发规划,从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两方面给出具体的开发导向。

2.2.8 改革城镇建设管理体制

(1)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如现代化交通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控制监测技术、社会服务系统的现代化技术、城镇防灾和其他安全保障技术、环境监测管理技术,以提高城镇现代化管理水平。

(2)继续建立、完善城市保护法规;法规应有相应细则,应制定与国家法规相配套的保护条例或规定。

(3)广泛应用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镇、认识名镇、热爱名镇,培养、提高人民的名镇保护与发展的参与意识。

3 结束语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艰难而又繁复,必须要多学习国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先进的保护理论,借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城镇化和旅游高潮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为中国的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司法业务文选,2008,(19)

[2]刘小石.如何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01)

[3]宁甲俊.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思考.才智,2008,(08)

[4]徐君华.试论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山西建筑,2008,(11)

[5]韩玲.浅析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方式.城乡建设,2008,(05)

[6]叶君强.历史文化古镇的规划保护与利用——以浙江省台州市章安古镇为例.浙江建筑,2008,(05)

猜你喜欢
名镇杏花村汾酒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
最新的汾酒30年(蓝花瓷瓶)、20年(蓝花瓷瓶)、15年三种酒比较
汾酒老作坊
山西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启动
汾酒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孤山、前所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神州几多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