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2010-08-15 00:51檀士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砂粒滤泡符合率

檀士林

彩色超声检查为无创性检查,甲状腺癌在超声声像图上有其特异性表现。为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符合率,分析其特征性图像,对77例甲状腺癌患者声像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住院病例,其中男20例,女57例,年龄28~76岁。因甲状腺肿块或颈部不适或声音嘶哑或体检就诊时发现,术前均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单结节癌肿60例,多结节腺体存在癌肿17例。仪器:LOGIQ-500型及APOLIA XU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 mHz。

1.2 方法 涂耦合剂后,探头直接置于颈部,对甲状腺作纵、横切等多个切面扫查,测量肿块的大小,观察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彩色血流分布及血流频谱测定等,并作摄片记录。

2 结果

本组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4.93%(50/77)。诊断符合者超声图像几乎都表现为肿块边界不清或晕环不完整,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并声衰减,伴砂粒状(或针尖样)强回声钙化。其余病例因边界、晕环、内部回声、砂粒状微钙化等特征中,一或两个特征不符而误诊(21例)、漏诊(6例,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密集结节并存或因癌肿过小,处于早期而漏诊)。病理诊断:77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60例,滤泡状腺癌11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4例。合并淋巴结转移者7例。

3 讨论

甲状腺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好发于40~50岁,女性较多。甲状腺癌占各种癌的1% ~3%,占甲状腺肿瘤4.8% ~30%,儿童结节中癌50%。30%癌可发生腺内播散和淋巴、肺、骨等转移。可单发(单发结节中癌发生率5% ~35%,>60岁为50%)或多发(癌发生率为1% ~20%)。病理主要分以下几大类型:①乳头状腺癌最多见,约占甲状腺癌的60% ~62.24%,恶性程度较低。②滤泡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 ~23%,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高,易转移;③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6.18% ~15%,多发生于老年,恶性程度高;④髓样癌,约占甲状腺癌的3% ~10%。本组77例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64.93%,早期诊断符合率较低(25.97%),近年来随着经验不断提高及设备性能的提升,诊断符合率显著提高(91.15%),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本组病例乳头状腺癌所占比率明显偏高,其中61.03%(47/77)超声显示砂粒状强回声微钙化,均得到确诊。其余类型甲状腺癌显示比率小,均误诊。

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总结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晕环不完整,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多数伴砂粒状强回声钙化。即“实质不均质低回声暗区型”。在甲状腺癌中最多见,相对较易诊断。病理多数为乳头状癌。②肿块边界清,形状整齐或不整齐,内部呈低回声,后方回声可减低,部分呈横向生长。即“实质性衰减暗区型”。常见于滤泡状腺癌、髓样癌。③肿块边界清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可伴弧形或斑块状强回声粗钙化)或呈液实混合回声,部分呈横向生长。即“腺瘤型”[1]。④肿块边界清或不清,内部为液性或混合性暗区,囊壁不均匀增厚或见乳突状突起。即“囊性变型”。

边界不清,内部呈实质不均匀中低回声(伴粗钙化)或液实性混合回声癌性肿块,与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较难鉴别。液性暗区或液实混合回声并非均为良性病变所致;边界清,有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也并非均为良性病变表现[2]。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伴弧形或斑块状强回声粗钙化则既可存在于癌肿结节中,也可存在于反复增生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如在实性病灶内显示血流分布不均匀,五彩镶嵌血流或检出>70 cm/s高速血流信号,排除毒性结节外,应高度考虑癌的可能性,如RI>0.7,则癌的可能性更高。而患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组有7例确诊病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则是诊断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佐证。砂粒体钙化引起的小点状强回声的出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但仅在60%甲状腺癌中出现,有时会被遗漏。微小钙化的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差。再者,由于甲状腺癌可与良性病变并存,良性恶变的有7%~38%,在多发结节中恶变的有13.34% ~19.1%,还因为微小癌多不被发现。甲状腺癌的早期,其边界清晰,恶性特征不明显,部分出现横向生长时可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这部分病例需要密切随访或进一步检查。再如高分化滤泡腺癌与良性滤泡状腺瘤仅在镜下可确诊等,都可能造成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误诊[3]。分析本组77例甲状腺癌声像表现,笔者认为:边界不清或晕环不完整,形态不规则,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伴砂粒状强回声钙化的结节,彩色血流分布不均,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癌。但由于甲状腺癌的预后与年龄及结节大小关系密切,年龄愈小,预后愈好,而且<1.5 cm的微小癌虽有淋巴结转移,预后也较好。因此不具备上述特征的结节,也不能轻易放弃怀疑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必须结合各种检查手段,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85-387.

[2]李建初,蔡胜,张缙熙.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4,16(2):93-97.

[3]张武,梁建平.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进展.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1):55-57。

猜你喜欢
砂粒滤泡符合率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主动出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MARKET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