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50例

2010-08-15 00:50李永锋闫照赟杨继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鼓腮鼻唇眼睑

李永锋 闫照赟 杨继川

武警重庆总队第五支队(409000)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的“口眼歪斜”、”掉线风”、”卒口僻“的范畴,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瘫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有50例,门诊患者45例,住院患者5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0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几小时。

1.2 病例选择

凡面部表现一侧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患侧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1.3 治疗方法

电针刺患者下关、地仓、颊车、阳白,键侧取合谷等10个穴位,然后以电磁波治疗仪照射30min后,用中药(牙皂20g、禅衣15g、荆芥15g等12种中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30min滤取2000mL)趁热蒸熏患侧面颊部,以温火维持药液沸腾,使熏蒸持续而均匀,熏蒸到面部有微汗出为止,每次50~60min,1次/d,5d一疗程。

2 结 果

2.1 治疗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复正常,额纹对称,两眉平齐,眼裂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口角无歪斜,鼓腮不漏气。显效: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正常,静观基本无异常,眼睑能闭合但闭不紧,做极度鼓腮或龇牙动作时有轻微口歪。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面部表情肌部分恢复,眼睑基本闭合,谈笑时鼻中沟及口角有歪斜。无效:治疗3~4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50例中治愈38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时间最短3d,最长15d。

3 讨 论

面瘫主要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加深,眼裂缩小,常易将健侧误认为是患侧。但若让患者作主动运动,如露齿时,即可发现挛缩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面肌痉挛为病侧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常见的联动征是当患者瞬目时即发生病侧上唇轻微颤动,露齿时病侧眼睛不自主闭合,在试图闭目时,病侧额肌收缩。更有在进食咀嚼时(尤其是浓味食物),即有病侧眼泪流下,称“鳄鱼泪症”。或出现颞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汗液分泌等现象,此即所谓耳颞综合征。

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极所致。西医认为是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或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常见的诱因如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引起。面瘫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有咽部感染时应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服用泼尼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由于本病使病侧眼睛不能闭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时应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禁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猜你喜欢
鼓腮鼻唇眼睑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