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穴浅析

2010-08-15 00:50张仲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鼻渊风池合谷

张仲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150040)

上星穴,属督脉第二十三穴,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头痛、眩晕、鼻渊、目赤肿痛等疾病,临床较果效为满意,现就已掌握的资料分析探讨如下。

1 穴名解

上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其意为:人当审思之际,多先反目上视。俾意与脑合而后虑之能得。闭目凝神,回光返照,则往事如见,喻犹黑夜之有明灯也。穴在头上,固名“上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切上焦沉阴,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穴,详玩星之义,则本穴之大用可知矣。

2 取穴与刺灸法

《针灸甲乙经》记载:“在颅上直鼻央,入发隙一寸陷者中,可容豆。”颅上直鼻央,即小指当前正中线头顶部。《王龙经、玉龙歌》记载:“在发隙一寸半,职穴以手后横纹按鼻尖,中指头尽处是穴。”说明了上星穴的一种简便取穴法。《针灸大全》记载:(神)庭上五分。”《医宗金鉴》记载:从囟会又前行一寸。”现代取法为正坐仰靠: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隙一寸取穴。沿皮刺:深0.3~0.8寸,可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min。《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上星穴灸法也有叙述:”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说明土星穴在用灸法时应慎重一些。

3 主治与配方及临床应用

上星穴的主治,多以风热上冲于头,引起的以头部症状明显的一些疾病,有头痛、眩晕、鼻渊、鼻出血、目赤肿痛、小儿抽搐等,可内风也可外风,多为实证。《针灸甲乙经》记载:上星穴主治“热病汗不出”、“风眩引额痛”、“面腑肿”、“鼻出血”、“肿痛不能视”。妙巅疾、症”、“风眩善呕烦满”。其中“肿痛不能视”即指目赤肿痛不能视物。《备急千金方》记载:主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目泪出多眵茂,内眦亦病痒,生白肤翳”翳指翳障。又记载了上星配囟会,前顶、脑户,风池的成治疗“面赤肿”。《太平圣惠方》,记载其主治”头风头肿皮胖、鼻塞、头痛”。“头风眩,鼻塞不闻香臭。”《资生经》中的上星,囟会、自会,承光为治疗“鼻塞不闻香臭”的成方,《针灸聚英》己载了上星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眩。《针灸大成》记载,上星配血墟,陷谷治疟疾振寒,配百会、合谷治头风牵引脑顶痛,配中府治鼻流清涕,配肝俞治内喈赤痛痒,配前顶,大陵(出血)、公孙治头肿,灸上星(二七壮),配绝骨,囟会治鼻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其主治“面虚胖”、“痰症振寒。”在《医学纲目》中以上星为主要配穴治疗“雀目”。现代我们常用上星配迎香、列缺,合谷治鼻痛。配百会、合谷治头风,配迎香、素肝、合谷治鼻出血,鼻炎。配头维,阿是穴,合谷治前头痛。

3.1 头痛症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包括内外、五官等各种科疾病。中医根据经络的循行,将头痛分为阳明、少阳,太阳、厥阴等经头痛,前额痛为阳明头痛,后头痛为太阳头痛,巅顶痛为厥阴经头痛,两侧为少阳经头痛,临床将其病因分为风袭经络,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及瘀血阻络等型。

患者男性,50岁,工人。头顶部持续跳痛,痛如针刺,阵发性发作2周。就诊时患者自述头顶部跳痛不止,时而抽掣刺痛连及前额,不住以手重按头痛处,松手则甚,目涩咽干、睡眠欠佳。检查: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阳化风,清窍受阻,肝肾阴亏,治则为清盱息风,通经活络止痛。急先治其标,取上星,百会。三棱针点刺大敦放血,再泻太冲,风池。留针30min,行针3次,针刺后患者顿感头顶跳痛减轻以至消失,次日复诊又有复发,治疗4次后,症状大为好转,以后以滋养肝肾为治其本,针补太溪,太冲,三阴交。艾灸涌泉,治疗半月而痊愈。

3.2 眩晕症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它包括耳性眩晕、脑性眩晕,以及外伤、神经官能症等,中医对其成因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说,常虚实相杂为病,取上星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效果较为理想。

患者女性,48岁,干部。该患平素头晕不清,时时恶心伴有耳鸣,口苦咽干,检查:血压170/100mmHg、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滑,尺部重按无力,证属肝肾阴虚,风阳挟痰上扰清空,治以化痰息风,滋养肝肾,先针其上星、风池、列缺,太冲丰隆,留针30min,行针3次,针后症状大为缓解,三诊后针补肝俞、肾俞、睥俞、三阴交,针刺3周后,病情稳定即告愈。

3.3 鼻渊

鼻渊是以鼻流腥臭浊涕、鼻塞、嗅觉减退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又名“脑漏、脑渗”。多因肺有郁热,酿为浊液而至,现常指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等病,针刺上星穴时治疗鼻渊有一定的效果。

患者男性,30岁,工人。在一次感冒后,继发鼻塞不通,流浊涕3个月余,并常觉头昏头痛,嗅觉减退,纳呆。检查:舌红,苔腻,脉滑。证属痰热蕴肺,郁热之邪上扰清窍。治以清热化痰,宣通鼻窍,针泻上星,迎香,风池,太阳、合谷、尺泽,丰隆,留针30min,首针之后,鼻塞渐通,头昏头痛减轻,五次后,加刺足三里,孔最,治疗15次后,病情基本痊愈。

4 讨 论

上星穴属督脉,督脉又为“阳脉之海”,上星穴位于前头部与百会相遥,督脉之气多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针刺上星或配以上星穴,能通调受阻之经气,连接上下,使清阳之气上升,达到清目明神利窍之功效。

上星穴亦属头穴,其局部解剖较为简单,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针刺时危险性较少,但对于婴幼儿应注意其囟门是否关闭,故取穴时应准确。

猜你喜欢
鼻渊风池合谷
分析自拟辛夷鼻炎汤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墨风池诗词选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
溃疡病与鼻渊
鼻舒颗粒治疗鼻渊96例疗效观察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