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虢国文化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2010-08-15 00:49杨方成
中国商论 201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文化

杨方成/文

(作者系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区长)

区域旅游产业从范围上是指特定地域的旅游,从组成要素上是指以人类旅游活动为主体,以旅游观光对象为客体,并由其他人文与自然要素交织而成的旅游地域系统。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点,出现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参与互动型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的多样共存和协调互动特征。不同地区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成为难得的旅游资源。三门峡市湖滨区地处豫、陕、晋交界,黄河之滨,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滨区作为三门峡市唯一城区,以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如何深入挖掘以虢国文化为代表的深层文化内涵,认真探寻其厚重文明中最积极、最鲜活、最具现代意义的内容,有效发挥当地文化资源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为拓展旅游市场空间,提高旅游市场的文化品位,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该区发展区域旅游产业的优势

文化优势:三门峡市湖滨区地处黄河之滨,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既孕育着厚重的黄河文明,又在多样共存的黄河文化中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氛围。特别是西周晚期的虢国在近300年的存续期内,既为维持周代统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又演绎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历史悲剧。文化旅游所涉及的地理风貌、风俗人情,均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文学等文化内涵,利用这些有趣的文化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光项目,可促使人们感受人文环境、丰富文化知识。其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是该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

市场优势:湖滨区作为三门峡市唯一城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捷,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当地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休息日,与亲朋好友一起到城区景点,徘徊于黄河岸边感受厚重浓郁的黄河文明,释放压力,缓释心情。同时,湖滨区位于三门峡市科教文化中心,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学校和培训机构集聚于此,面向学生群体开展文化旅游具有巨大潜力。

信息优势: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称为“眼球经济”,其意在于强调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地处城区的虢国博物馆不仅有较好取得信息和宣传文化的区位优势,还具有较好的通信、报刊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优势,都为宣传虢国文化奠定较好基础。特别是在三门峡市打造豫、晋、陕金三角地区“精品商贸区”和“特色物流园区”的历史机遇下,更为信息、文化传播提供了完善的市场网络和物流运输框架体系。

当前该区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环节薄弱,限制了旅游市场空间的拓展。该区域内不少文化产业缺乏对该区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往往就文物论文物,就参观论参观,旅游形式仍以博物馆参观、零星景点游、观光游为主,形式单一。忽视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未能为旅游产业做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以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常常追求“大而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使旅游形象宣传难以确定。

2.开发的旅游项目单一,旅游功能雷同,影响了旅游业品位的提升。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旅游结构已形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由于忽视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该区部分旅游规划不够合理,除相关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效益较低而影响其整体功能发挥的因素外,功能雷同、重复建设现象对于开拓旅游市场进而研发旅游产品有较大限制,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影响了旅游市场的产业辐射力和带动力。

3.不注重对虢国文化的挖掘和包装,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推广。该区以虢国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而且呈现出内蕴浑厚的文化氛围。然而,虢国文化园区内缺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旅游产品、饮食、服饰、手工艺品、音乐舞蹈以及风俗习惯的旅游服务功能,推而广之的应用效力和效果还远未形成。虢国文化的内容传导还停留在博物馆参观以及与之配套的吃、住、游等休闲娱乐的层面,使传统文化底蕴和周围环境的生态美景不能完美融合。

4.旅游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湖滨区已经启动了上阳苑景区、“虢国文化”园景区等建设项目,但规划区内地形复杂,坡高沟深,难以集中连片,项目规划和建设难度很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空白更为相关旅游产业的融资和发展带来很大障碍,接待能力和路径问题都亟待解决,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尚未建立。

以拓展“虢国文化”发展空间为动力,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产业的对策

丰富各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而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是该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文化旅游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基础上,以文化旅游为主体,把文化产品研发应用、文化产业发展及游客从中感受文化教育、滋养心灵、提升境界融为一体的旅游活动。由于虢国文化内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实现以虢国文化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主要经营策略上必须围绕以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旅游市场空间的开拓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使之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

1.强化市场分析与定位环节。在文化旅游的主要客源是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浓厚文化氛围非常感兴趣的居民。围绕虢国文化园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及设施等应先从客源分析开始,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要规划设计文化旅游产品。具体任务是:确定市场特点及潜在规模,对市场细化;从游客的需要和偏好,在规模、数量,质量上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设施,当前的消费热点项目和未来开发的引导性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市场分析。在文化产品的研发上,形态各异的青铜器、栩栩如生的纹饰图案、灵巧精细的剪纸、晶莹润泽的玉器、神秘的“虎图腾”等,都体现了内涵深刻的文化精髓,要使之融于物质产品生产,提升该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同时借助虢都澄泥砚、“禹开三门”、“紫气东来”、“大坝雄风”、“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剪纸作品的宣传,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2.整合相关旅游资源,以建设“虢国文化园”为载体,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该区文化特色景点的集中性一定程度限制了旅游产业的空间发展,把旅游资源开发与各种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是高效发挥该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的必然选择。

整合虢国文化与黄河文化同流同源性的文化内蕴。从广度看,切实把辽阔壮丽的黄河景观、古朴浓重的人文景观有机组合起来,努力营造黄河文明的辽阔氛围。从深度看,要切实改善资源组合,增强各资源的功能内涵,增强各个旅游产品的教育性和参与性,为弘扬虢国文化、黄河文化精神营造厚重的文化积累和氛围背景。

整合虢国文化与郭姓根祖文化的同源性,开拓旅游市场发展空间。

3.促进虢国文化产业项目不同功能的融合,为完善我区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发展提供宏观视野。树立“大文化”、“大旅游”观念,努力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在因地制宜的规划中建立健全宽领域、全方位、多渠道开拓旅游市场的促销机制。

4.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努力突破虢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专门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投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产品的民营企业;按照国家、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市场准入“门槛”,都是解决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应的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观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为构筑虢国文化产业体系提供资金保障,为我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5.克服体制障碍,努力为文化旅游发展铺平道路。一方面,在科学规划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努力争取土地、财税、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打造虢国文化园区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将虢国文化园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的范围,积极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提升园区硬环境、带动社会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文化与旅游是该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双翼。挖掘虢国文化资源优势、发展虢国文化产业、拓宽文化旅游市场,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上实现新突破,是当前形势下实现“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建设开放魅力富裕和谐三门峡”的有效途径。要深刻领会我区文化和旅游间的辩证关系,以文化提升旅游素质、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档次,以旅游促进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双赢。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