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2010-08-15 00:43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专业

刘 颖

(周口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南周口466001)

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刘 颖

(周口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南周口466001)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凸显了如目标缺位、课程设置不够规范、专业指导教师不足、组织机构功能窄化、与其他教育剥离等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有概念理解偏差、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与师资投入少、缺乏整体设计的思想、管理弹性不足等,分析这些问题与成因,旨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与成因

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为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据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万~70万的速度增加,且每年无法实现就业的人数也以2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2008年全球化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家喻户晓的话题。在沸沸扬扬的热议背后,人们开始冷静思考,并把矛头指向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就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就业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而言,大学生就业教育起着引领和教育、促进和传播、桥梁和服务等作用[1]。借鉴国外的就业教育经验,结合当前金融危机下我国就业教育的现状,加强与改进就业教育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所有的就业困境,但它是高校主动积极的应对之策[2]。

一、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问题探析

(一)目标缺位

大学生就业教育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一定的标准[3]。而当前的高校就业教育目标在三个层面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从态度层面的目标来看,在“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上,大学毕业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不适当的认识与行为;从知识层面来讲,当前就业教育注重的是社会职业认知、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等,造成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的认识较为模糊,在择业中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从技能层面的目标缺位看,大学生缺乏自我探索、信息搜索与管理、职业生涯决策、求职技巧等基本的就业技能,也缺乏与社会沟通的常用技能,如交流沟通、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技能。

(二)课程设置不够规范,实践环节缺位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就业教育课程在体系设置上缺乏系统性[4],相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较差,没有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有些高校只注重突击式的“即时教育”与所谓的“就业率”,很少考虑学生对职业、就业、择业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教育课程内容较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比如笼统的职业道德、就业与择业观知识、求职技巧知识、就业政策法规知识和离校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教育,实践环节缺位,缺少实践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活动的开展。就业教育课程很少涉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法律素养、就业心理调适以及从业综合能力培养等内容。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就业教育课不少于20课时的教学时数。

(三)专业指导教师不足

就业教育专业指导教师缺失问题是高校就业教育质量不高的瓶颈。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固定的专业指导教师专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从事就业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是高校就业管理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高校就业管理人员忙于处理大量与就业相关的事务性工作,学生辅导员也忙于系里的学生工作,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就业教育培训,在就业教育中因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显得力不从心。在没有专业指导教师的情况下,高校无力对学生就业进行全程的设计与指导,这使得高校难以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真实信息,大学生就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以至于出现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四)组织机构功能窄化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就业制度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转型,多数高校相应地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但就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功能并没有很好地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生改变。就业教育组织机构很少对就业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调研,其功能仅限于对大四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教育,而忽视了对低年级大学生的就业教育[5]。不少就业教育工作者认为,就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帮学生找工作,缺少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和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

(五)与其他教育剥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教育是单列的,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等互不相干,就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缺少必要的融合。一部分高校就业教育组织机构已经认识到,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等密切相关,但就业教育管理的单列使得就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完全割裂开来。各教学系在培养人才上也认识到这一点,但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各专业任课教师虽然用自己的经验告诫学生成长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但不够系统和专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产生了就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剥离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惯常思维中概念理解偏差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就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或“就业辅导”,而且人们所指的“就业指导”是“毕业生就业指导”,而不是指所有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截至2009年10月,就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题名中含有“大学生就业指导”字样的文章有589篇(包括硕士论文17篇,会议论文3篇),而题名中含有“大学生就业教育”字样的文章仅有41篇。在以往的思维习惯中,人们潜意识中多把“就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教育”,而没有对二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剖析,进而产生了对“就业教育”这一术语的概念理解偏差,也因此给就业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与就业教育实施中的问题,比如看问题时缺少全局视角,对就业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整体的认识等。

(二)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高校和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教育重视不够。高校对就业教育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只对大四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行就业教育,对就业率这一结果比较重视,甚至动员学校教职员工想方设法提高就业率,轻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就业教育。部分高校只重视就业数量,一方面是要向社会表明这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较高;另一方面是用数字来误导后来的高考毕业生报考相关专业,而忽视了就业质量,不能切实构建与实现就业教育全程化。一部分大学生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自主择业”的态度不端正,认为自主择业有很大的“自由”,通过父母的各种社会“关系”就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对是否接受就业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就业教育时间与师资投入少

由于我国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还不长,因此,就业教育的历史也比较短暂。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介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比较晚,一般都是到学生大四毕业时才进行。时间投入少,大学生缺少消化与实践锻炼机会。并且只在大四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弊端较多:一是大学生对就业概念接触时间比较晚,二是学生对于需要准备的知识与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形成,因为大多数的就业素养是在大学四年的成长中不断积累与磨炼出来的。从就业教育的师资投入来看,各高校真正专业出身的就业指导教师特别少,也因此导致了就业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教育方法不够得当。

(四)缺乏整体设计的思想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缺乏整体设计的思想,存在着目的简化的思想。部分高校认为,就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就业”,因此,就业教育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设计思想,如就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时间安排等,但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整个过程,缺乏整体性。就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就业教育与各教学系的专业教育、学校组织的心理教育等缺乏部门间的协调性而显得有些松散;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因缺少全面的信息调研与分析基础而显得有些随意;就业教育因没有把大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整体的人而使其功能颇显苍白。

(五)各培养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

就业教育之所以与其他教育存在剥离现象,是因为各培养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当前,由于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等培养部门不统一,致使大学生培养部门之间缺少应有的协调与沟通,当就业教育出现问题时,致使各培养部门虽然都看到了问题,却很少有人首先提出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比如,就业教育组织机构、教务部门、各教学系大多都能意识到就业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在学校没有统筹安排的情况下,囿于各自的职责范围与权限,各培养部门间几乎没有协调与沟通。就业教育组织机构认为,他们根据政策要求负责课程的开设与运行,只能在现有条件下选择就业教育教师,至于课程开设得怎么样,水平如何,学生学得如何,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就业教育能否考虑大学生整个成长过程,这是学校的事情。而教务部门认为,他们只负责对开设课程的编排问题,至于以什么形式开,开什么样的课程,那是就业教育组织机构的事。各教学系也认为就业教育没有与专业教育较好地结合起来,但具体怎样开设就业教育课程,要听从学校和教务部门的安排。这就使得就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就业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三、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的风云变幻,社会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各高校应认真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充分分析其形成原因,建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整体系统框架,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教育体系之中,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有力的保障。

[1]顾红.当代就业教育的内涵与作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41-43.

[2]卢美芬.大学生就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63-66.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S].教高厅〔2007〕7号,2007-12-28.

[4]王晓莉.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6.

[5]刘子奋,李雪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2):114-116.

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10)04-0127-02

2009-10-10;

2010-04-12

2009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B302)的阶段性成果。

刘 颖(1970-),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专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