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高职人才培养的典范

2010-08-15 00:51崔清源
职教论坛 2010年9期
关键词:西门子学院院校

□崔清源

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高职人才培养的典范

□崔清源

为了增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适应技术性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性人才的需求,我们可借鉴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这些特色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与工程学士相通的培训模式,注重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获得企业经验的企业实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适应性;西门子技术学院;办学特色

在当今世界,德国被公认为职业教育的强国,其职业教育之强不仅体现在它拥有一个极其成功的职业大体系上,也体现在它拥有一个备受青睐的高职院校体系上。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我们有必要考察其高职教育模式,并借鉴成功的经验。

一、德国的“双元制”高职教育模式与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

“双元制”在开发就业能力、人格个性和职业后备力量,保障经济需求与理论实践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生就业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德国特有的并享誉全球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是指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和在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1]。为了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适应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性人才的需求,德国将卓有成效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引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与企业及职业学院合作,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青年提供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德国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双元制”模式,实际上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延伸,旨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联系和合作,让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任务,实际上,这是一种介于技术员和工程师之间的培养模式。西门子技术学院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合作,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导向实施了“双元制”培养模式。但它又与一般的“双元制”不尽相同,有着自身的特色,其人才培养最主要的特色是采用项目教学法。

西门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Lammers教授认为:德国“双元制”模式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是西门子技术学院,在该院就读的学生不仅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充分利用西门子公司先进设备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在理论教学上,西门子公司与技术学院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进行充分协调,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实际。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进入技术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即文理高中毕业生或通过培训达到同等学历者;二是与某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生只有与企业主签订培训合同才能在技术学院获得求学的位置[2]。学生的身份为具有培训关系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在培训期间可以从西门子公司获得每月1500马克的薪水。西门子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率高,大部分在校生入学前就与某企业签定了培训合同,95%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被企业录用,企业特别愿意把他们留在本企业中工作,约占69%。

西门子技术学院对教师不仅有理论知识与学历的高要求,对实践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套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并规定教师每年定期去企业兼职锻炼、或不定期去企业学习了解生产情况。因此,教师熟知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二、西门子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

总体而言,在人才培养上,西门子技术学院坚持紧贴企业与市场实际,既重视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注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促进学生适应就业岗位及未来发展上,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是: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培养的是工程师的助手,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之间起桥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院的学生已经是西门子公司的“准员工”,为了使这些“准员工”尽快进入职业生涯状态,西门子公司与技术学院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的充分协调,确保培训更贴近实际[3]。这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得职业能力,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多数毕业生将在西门子公司就业。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使学生获得广泛的专业知识、跨专业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和面向国际的职业资格,成为高级实用性人才[4]。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能促进学生获得生存与发展,形成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完成工业社会所赋予的使命。

(二)与工程学士相通的培训模式

西门子技术学院由德国著名的西门子企业举办,国家承担学院用于企业的费用,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学院由地方文化教育部门管理,学制两年。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前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毕业后部分学生在西门子各公司就业,20%左右升入应用技术大学,由西门子公司与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再培养两年,合格者获取学士学位。德国专家认为,这种培养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重视企业的岗位需求,强调宽而深的理论基础,技术上和方法上的经验,整体的思考和小组中的团结与合作。既重视职业综合能力,也注重职业发展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姜大源认为:实现职业人加社会人的培养目标,从被动的适应导向转向主动的设计导向,是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范式的大跃变[5]。

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学制是两年,相当于我国的专科层次。前3个学期主要在学院里通过课堂教学和跨职能的综合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第4学期主要在西门子企业内各部门进行实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双元制”采取的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培训企业起到主导作用,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吴雪萍认为:企业直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技术成果,有助于学生走出“象牙塔”,使理论与实践之间不再脱节;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中小企业独立开发研究高科技项目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6]。学业期满,学生获得工业技术员资格,大多数毕业生将在西门子企业就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工业技术员,毕业成绩好于2.0的标准。即可以通过“双元制”(这里,主要指柏林西门子公司与柏林专科高等学校合作,学制两年)补充学业,获得国际公认的“工程学士”学位。在这两年的培养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内接受培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柏林专科高等学校学习,其中第四学期以在企业内为主做毕业论文,学业期满,学生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三)注重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

西门子技术学院不仅仅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具有解决某一专业任务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综合能力。西门子技术学院采用项目教学法,由教师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组合成项目形式,下达项目任务书,将全班16名学生分成4个小团队,每4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根据项目任务通知书,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开发、设计、选材、制作;同时考虑产品性能、质量、造型、包装、成本、进度以及效益等各项指标,教师最终对4个小团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7]。在项目训练中,采用了一些跨职能的综合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微型控制器项目,使学生获得跨专业的基础知识;通过灵活的生产项目练习,如生产、装配和维修,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通过处理实际中的用户订单,如为西门子公司内部以及外来用户设计互联网网页,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4]。每个项目除了包括相应的专业知识外,都含有商业、项目和过程管理以及讲解技巧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项目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四)获得企业经验的企业实训

在企业的实训中,企业通过实践把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除了把所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中运用,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外,企业为了拓宽和加深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还传授一些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知识。另外,“学习内容指的是通过对其加工后可达到学习目标的专业内容。它是按照专业的观点构成并按照学习目标予以归类的”[8]。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认识,需要介绍企业领域的广泛联系和交往的经验。

企业不仅参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补充特种的应用性专业知识。职业学院在教学上采取工读交替形式,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主要是在企业形成的[9]。在企业的实训中,工作技术与方法的培训也是特别重要的。作为工程师的助手应该熟练地使用各种辅助工具,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掌握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做出判断。为了增强适应能力,西门子技术学院还培养学生在企业的组织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哈耶克认为“……正是通过实践知识,我们找到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道路。它包括了我们日常应对的所有方面。因此,每一个人类行动都始于日常世界”[10]。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能够从“他的”企业中了解到重要的经营过程、决策过程的经验。

三、西门子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众所周知,我国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打着职业教育的旗号,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却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当然在于培养实际与企业经营生产实践相脱节。要改善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我们应积极借鉴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西门子技术学院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一)打破“学校中心”的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上还是以学校为中心,为了省事、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人才培养严重脱离生产实际;而政府也只是在招生、专业审批、人事、职称上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至于对人才培养上的作为甚微,导致学校与社会人为的分离,这种“学校中心”的倾向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影响了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使学生难以获得社会存在能力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借鉴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的经验,国家通过立法,建立高职学院的监督与管理机构,实施《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监督、管理条例》,主要监督企业、行业及高职院校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而在招生,自主办学上应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自主权,以保证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平衡。这里,政府是法规的制定者、监督者,学校、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角色,当然,学校负责基础理论培训,企业担负实践技能的培训;且在产学合作方面,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在合作中的权责,对培训计划、培训经费、教学培训实施、课程标准、评价考核等做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并严格监督、落实,以保证产学合作的有效性。

(二)建立以国家为主的经费投入渠道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经费主要依赖学生的学费,中央对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不投资,地方和企业的投资也很少。这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缺乏资金保证,办学条件达不到培训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是办学条件的不完备。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其获得生存、发展以及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国家必须首先为职业教育提供切实的经费保证。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借鉴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的经验,由政府切实担当起加强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根据发展需要,政府应重点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由国家预算、社会投资、学生缴费等多元筹资的体系,彻底解决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二是要对高职院校实行分类分层投资,使每一个类别,每个层次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只要做出成绩,就能获得政府的相应投资,就有发展的机会;三是加大信息透明化程度,结合政府政策和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正确定位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导高职院校做出科学的选择和决策。

另外,加强经费投入,建立成本分担制度。中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要分别承担高职院校相当部分的成本与经费。其他部分成本由企业,家庭,行业等实行成本分担,共同承担。增加高职院校的公共投入,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结合机制建设等方面,应给予较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基地建设的经费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除重视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外,还应把财政更多地投向全体高职院校,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个人、专业、学校和企业;高职院校应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要依靠各级政府、社会、企业、行业一起努力解决,形成投资主体多元的办学格局。

(三)打破课堂中心的培养模式,将职业能力的培训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办学以学校为中心,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这种“教”与“学”相分离的培训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学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受限。因此,为了增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应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即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案例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11]。培养模式从培养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培训的运行机制到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表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适应性等特点,树立直接通向职业岗位,为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要求而学习的目标和思想。一个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因素以及尽可能地把这些因素加以最佳结合,其中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应像西门子技术学院那样,转变办学模式,调整办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设计课程,按适应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综合考虑我国学生的状况,在课程设置时必须首先重视基础知识的奠定,如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外语交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写作能力,使他们具备学习的基础、欲望,兴趣;然后再加以引导,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专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进而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适应职业的变化,培养学生在适应社会中认识自我、学会生存、发展自己的能力。

(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匹配

我国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为节省开支,开设了许多不适应技术性社会需求的文科类专业,致使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就业困难;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对已有的技术性专业不能及时改造,致使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不能有效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而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紧跟时代,在专业设置上,根据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对高水平的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的发展趋势,专业设置主要侧重于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同时,也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经济与社会学类的专业。并不断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十分强调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既要求有专业知识,又要求有社会交际能力、外语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之间密切关系的建立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12]。

在专业设置上,我们也应借鉴西门子技术学院办学特点,在人才培养中开发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改造现有的专业,使其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利于学生获得生存、发展,创业创新的能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行业、企业、学校的情况不太一样,所以,在具体引入西门子技术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本地、本校、本专业,以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学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改变环境,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五)建立一支能够满足职业教育实际需求的教师队伍

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往的教师的“资格模型”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师资的新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根据今天教师职业新要求制定的新的职业模型。教师的职业资格已多元化[13]。客观地说,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单一、其素质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走出只重学历而不重实践教学能力的误区。一般具有本科学历就可以到校任教,且都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没有职业实践经验,主要是从学术性体系中培养出来为将来从事学术工作或学科建设做准备的。他们进入学校任教后,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但实训方面却达不到要求,以致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职业性师资保障。而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却具有着鲜明的特点,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而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非常重视其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14]。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必须不断到企业及相关部门进修学习,所以一般素质高,品德端正,技术高超,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尤其在这一点上,我们更应参照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做法,打破学术体系,不仅加强对教师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培训、加快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更新,实行定期学习和实习制度,而且要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对有志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学士、硕士进行严格的考试选拔和培训。我们还应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严格更现实的要求:具有现代的职教理念;能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课;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实训设备开设两门以上的专业实验、实训课;能够指导高职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现代应用技术短训班;能够很好地胜任校企合作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能够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进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5]。另外,高职院校应实施“双导师”制度,为学校职业性师资建设增强丰富的内涵。“双导师”是指由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即学校导师加企事业单位聘请的专家即企业导师组成,主要分为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是多年来一直在本院教学第一线工作且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企业导师是企业中多年从事商务管理工作且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的业务骨干。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十分有利。

当然,西门子技术学院产生并成长于经济发达的德国,所依托的是世界著名企业西门子公司,与我国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借鉴西门子技术学院经验的同时,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协调好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关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要求,力求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个体职业能力生成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王承绪,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77.

[2]德国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以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为例 [EB/OL].http://www.yuloo.com/test/chuguo/2007-12-05/ 65067.html.

[3]运东来.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考察见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01.

[4]徐涵.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07-05.

[5]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9.

[6]吴雪萍编著.基础与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8.

[7]朱桃福.德国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及其借鉴[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8]Tischvorlage zun 96.Unterausschuss fuer Bildungam 4./5. November 1980,zuZiffer 3.1,S.12-13.

[9]张建、李笑梅.德国职业学院的双元制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1998(10).

[10]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

[11]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职业教育研究,2003(1).

[1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7.

[13]Ruetzel,J.:Ansaetze zu einer veraenderten Lehrerbildung fuer berufliche Schulen inDeutschland.In:中德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4]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1(10):10.

[15]杨国祥,丁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3.

责任编辑 吴学仕

崔清源(1962-),男,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本文得到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高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9184,课题主持人:崔清源。

G71

A

1001-7518(2010)09-0092-04

猜你喜欢
西门子学院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西门子重型燃机出海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西门子 分布式I/O Simatic ET 200AL